山行之苦 有路似无路

作者:纤纤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14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山行杂咏》是非常有意思的,写山行之苦,却蕴含修行之苦。全诗共二十八个字:“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这两句写走山路时好走的路少,难走的路多,“十里”和“半里”的关系就是二十比一,这里当然是个比喻。而“一峰才送一峰迎”有没有尽头之意。对于走山路的人确实是这样的,刚刚走过一座山,前面又看见一座,走山路有个特点就是前面最多也就几座,不会太多,都被眼前的山挡住了。这两句确实与修炼很相似,修炼也是这样,往往好日子不多,过关的时间却很长,刚刚过去一关没有多长时间,另一关又来了。修炼就是这样看不到尽头,考验的就是人的那种恒心和对神的坚定信念。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表面的含义是指人在青山中,四周都是山,又有高树,人似乎是陷在里面一样,不知道前面是否还有路。这正是修炼的一种状态,被魔难所围绕,没有办法摆脱,不知道前面还有没有路可以通过。那种对未来的迷茫感,就是修行人的一种切实感受。

我们平时爬一座山,往往没有这种感受。而要走山路到达某一个地方时,就会有一种没有尽头的感觉,特别是第一次走山路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感受。不知道还有多远,才是最难受和痛苦的。

修炼人,要考验其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才会有结果,那种无望中的苦,是修炼人必须要走过的路。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预言家邵雍的诗大都是带有禅意的,一般的诗人写诗是写心情,而邵雍的诗却是写禅意,一直很难用语言说清的意境。
  •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然是题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那自然是与禅道有关了,蕴含高深的道理。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朝诗人的这首《滁州西涧》被认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风景诗。读起来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 或许是生活的艰辛和仕途的坎坷,宋代诗人张耒的诗词,也不乏对人生的感悟之词。这首《夜坐》仅仅二十八个字:“半消炉火夜三更,欲灭青灯暗又明。闭户无人瞑目坐,此时一念悟浮生。”
  • 草木凋落之时,最是耐人思味。庄稼已经收走,空旷的田野,留下一片落寞。而大田四周以及河畔路边,原来葱茏的绿,也变得黯淡而零乱,在秋霜下显得不堪。这时节,在山里走走,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 唐代诗人王维晚年曾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说他是一位隐士也是不为过的。王维曾在陕西山上隐居。还写了这首被后人传颂的诗《鹿柴》。
  • 老人对子女的关心,往往是非常特别的。过年过节老人都希望孩子在身边,但又担心孩子着急,因此说话的语气是矛盾的。明代诗人袁凯的这首《京师得家书》全文仅仅二十个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唐代诗人司空图,是一位看淡名利的隐士。他的这首《山中》活泼有趣。全诗仅仅二十八个字:“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 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 风,时小时大,时缓时急。
  • 一首好诗总会让人感到真实自然,耐人寻味。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寓意深远,全诗仅四十二个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世界原来美丽 后来被名利占据 久远以来人类生活幸福 不知灾难已成邻居 让内心觉醒 找回纯朴善良 重返美丽新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