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大师阿隆索‧贝鲁格特的崛起之路

文/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 嘉莲 译
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Berruguete),《基督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木雕局部,约1560年作,西班牙乌贝达的萨尔瓦多圣心教堂(Sacra Capilla del Salvador)主祭坛。(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9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1504年,满怀雄心的年轻西班牙艺术家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Berruguete,译注1)来到意大利,有志成为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精英的一员。艺术训练相对不足的他,不知自己能否成功,也不知何时能成功,却做出这一冒险之举。

不过,贝鲁格特很快就证明了自己。1508年,米开朗基罗准许他研究《卡西纳之战》(Battle of Cascina,译注2)的素描草图──这幅壁画从未完成。鲜少有人获得这样的殊荣,这无疑表明,米开朗基罗将贝鲁格特当作艺术家来尊重,也当作朋友信任他。

任何一位藉藉无名的新艺术家,能够在抵达意大利之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米开朗基罗收至门下,足以说明其人天赋异秉。之前贝鲁格特甚至没能获得资格在北欧文艺复兴艺术中心──勃艮第荷兰(Burgundian Netherlands,注3)接受培训。他唯一的艺术基础是在故乡打下的,当时西班牙正蹒跚迈出文艺复兴文化的第一步。

西班牙易主

“收复失地运动”以西班牙攻陷格拉纳达为终。图为弗朗西斯科‧普拉迪利亚‧伊‧奥尔蒂斯(Francisco Pradilla y Ortiz)1882年作布面油画《格拉纳达的投降》(The Capitulation of Granada),现藏马德里参议院宫。(公有领域)

1468年,伊比利亚半岛被分割成几个小王国,缺乏艺术繁荣所需的和平与稳定。1469年卡斯蒂亚王国的公主伊莎贝拉(Isabella)与亚拉冈王子斐迪南(Ferdinand)联姻统一了两国,由此改变了一切:王国之间的敌对状态解除,新政府强大到足以慑服骚乱的贵族,并通过在1492年完成“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译注4),统一了现代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

在新的社会条件之下,西班牙人追求文化的兴趣急剧增加。起初,西班牙人受本国君主与勃艮第公爵姻亲关系的影响,崇尚佛兰德斯(译注5)艺术范式。不久之后,当意大利文艺复兴即将取得最伟大的成就时,西班牙人开始转向意大利。

贝鲁格特是在这种氛围中成熟起来的首批西班牙艺术家之一。他的父亲佩德罗(Pedro Berruguete)是西班牙艺术从哥特式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著名画家,也是阿隆索的第一位老师。老贝鲁格特对意大利艺术发展的兴趣,激发了阿隆索前往文艺复兴中心学习的愿望。在那里,年轻的贝鲁格特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让他迅速脱颖而出。

艺术家塑造

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Berruguete)约1512—1517年间创作的木板油画《莎乐美》(Salome),87.5×71 cm,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贝鲁格特最初在意大利学习时,专注于油画技巧。他早期的艺术成就,在《莎乐美》(Salome)和《圣母子》(Madonna and Child)中有目共睹,可与拉斐尔和提香的早期作品相媲美。他却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转而学习雕塑,并藉由此种媒介,形成了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独特的一种个人风格。

虽然他从油画转向雕塑的详情不为人知,但他肯定是在抵达意大利后不久就开始涉足这种新媒材。1510年,从罗马葡萄园的田间出土了最著名的古代雕塑之一《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Laocoön and His Sons,注6)。当时举行了一项赛事,为这件古希腊大理石雕塑上的残肢补上一只蜡制手臂,贝鲁格特是晋级比赛的四位艺术家之一。他败给了16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兼建筑师雅各布‧桑索维诺(Jacopo Sansovino),后者的技艺仅次于米开朗基罗。然而,贝鲁格特能与这一级别的艺术家一较高下,预示着他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米开朗基罗翼下

传为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Berruguete)所作《铁器时代》(The Age of Iron),1520—1530年,钢笔和棕色墨水画,20.3×31.5 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接下来的十年中,贝鲁格特一边学习雕塑,一边以画家身份谋生,渐而取得了后来的成就。在佛罗伦萨的几年生活,对此多有助益。米开朗基罗和多纳太罗都是佛罗伦萨人,多纳太罗的许多雕塑都在佛罗伦萨;而米开朗基罗与贝鲁格特交情很好,为后者与当地艺术家建立联系开了方便之门。

尽管拥有这些便利,贝鲁格特在意大利期间只完成了雕塑教育的第一部分——运用素描和蜡模设计雕塑。但他通过绘画获得的地位最终促进了他的转型:到1518年他已声名鹊起,接受任命为西班牙王室的宫廷画家。(注7)

与宫廷雕塑家们的合作,让他最终学会了如何独立创作雕塑。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贝鲁格特很快就成为西班牙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大师。

变革西班牙艺术

在贝鲁格特对西班牙美术产生影响之前,该地区雕塑在设计、造型和解剖学方面都很落后,甚至很粗糙。木头一直是当地普遍采用的雕塑媒材,人物通常被涂上鲜艳而失真的色彩。这与人体结构精确、做工精致的意大利大理石与青铜雕塑形成鲜明对比。

贝鲁格特将西班牙传统元素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成为他对本国艺术发展最富盛名的贡献。他的作品细节繁复、造型逼真──尽管有些拉长变形──其对形体和设计的运用让人联想到多纳太罗。贝鲁格特的艺术媒介同样是木头,而深沉逼真的色调则是他的点睛之笔。

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Berruguete),《使徒或圣徒》(Apostle or Saint),约作于1520年代,彩色镀金胡桃木雕,103×37 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尽管贝鲁格特的木雕作品倍受瞩目,但在此之外,他还通过大理石雕塑和石膏作品,将纯正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引入了西班牙。在一些雕塑中,古典主义风格一目了然,如《基督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注8);而在另一些作品中,这种风格则被主要人物的中世纪晚期服饰稍稍掩盖,如《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之墓》(Tomb of Ferdinand and Isabella)。

直至1561年才辞世的贝鲁格特,为西班牙的雕塑和艺术文化带来了变革。他的作品闻名西班牙,在如今的萨拉曼卡(Salamanca)、托莱多(Toledo)、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布尔戈斯(Burgos)、格拉纳达(Granada)、帕伦西亚(Palencia)和卡塞雷斯(Cáceres)等许多重要城市都能看到。胡安‧德‧朱尼(Juan de Juni)、加斯帕尔‧贝塞拉(Gaspar Becerra)和胡安‧包蒂斯塔‧巴斯克斯(Juan Bautista Vázquez)等艺术家在贝鲁格特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将其传统延续到下个世纪(17世纪)。一位艺术家,被视为以一己之力影响了整个国家的艺术,这在艺术史上鲜有其人。

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Berruguete)作《基督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木雕局部,约1560年作,西班牙乌贝达的萨尔瓦多圣心教堂(Sacra Capilla del Salvador)主祭坛。(Shutterstock)

译注:

【1】阿隆索‧贝鲁格特(约1488–1561年)是西班牙首位文艺复兴雕塑家,也是16世纪最重要的彩绘木雕艺术家。贝鲁格特早年赴意大利接受绘画和雕塑培训,期间师从米开朗基罗,后回到西班牙,重拾西班牙制作木雕的传统。
【2】《卡西纳之战》(Battle of Cascina),1504年夏,米开朗基罗受托为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绘制该壁画,对面墙壁的绘画则由达‧芬奇创作《安吉利之战》(the Battle of Anghiari)。他们都未完成创作。而该草稿被当作典范不断被后人研习。
【3】勃艮第荷兰,又称勃艮第属尼德兰、勃艮第属低地国家,于1384至1482年由瓦卢瓦王朝的勃艮第公爵家族统治,包括今天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全境,加法国北部部分地区,后转由哈布斯堡王朝继承。
【4】收复失地运动,又称再征服运动,是718年至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天主教各国逐渐攻克南部穆斯林摩尔人政权的运动,以西班牙攻陷格拉纳达为终。
【5】即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
【6】《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又称“拉奥孔群雕”,高约184厘米,由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1世纪,现藏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7】贝鲁格特于1517年返回西班牙,次年被卡洛斯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查理五世)任命为宫廷画家和雕塑家。
【8】《基督变容》,又称“耶稣显圣容”,是《新约》记载关于耶稣在大博尔山改变面容和衣装并且通身发光的神迹。

原文The Making of a Renaissance Master: Alonso Berruguete’s Rise to Prominenc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曾为《美术鉴赏家》(Fine Art Connoisseur)、《军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东欧》(New Eastern Europe)等众多期刊撰稿。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英国“哈德威克厅”(Hardwick Hall)顶楼的墙壁上,挂着五幅“贵族妇女”(The Noble Women)的贴布绣壁挂,她们分别是芝诺比娅(Zenobia)、卢克丽霞(Lucretia)、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潘妮洛碧(Penelope)和阿尔特米西娅(Artemisia)。这些壁挂曾经用来装饰贝丝夫人(Bess of Hardwick)私人小房间的高墙。壁挂中的女性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品格高尚,让我们想起了十六世纪女性的美德。
  • 放眼中世纪的艺术,历经数百年的不断创新,更是美不胜收。因此,很显然地,西方文明俨然是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
  • 伟大的艺术家不需要透过言语,就能够与我们的心灵沟通。从非常逼真的战场景象到令我们为之欢唱的神圣庆典,艺术家将生活中最辉煌和最悲剧的时刻注入了更深一层的活力。不过,我们却很少关注艺术家们的生活经历: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或如何对待身边的亲友。您或许不知道,这些故事其实也如他们的作品一样精彩动人。
  • 多那太罗的作品至今仍令人望尘莫及。他是一名非常多产的艺术家,要完整描述他的作品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了,若要再将他广泛深远的影响呈现出来,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感谢意大利佛罗伦斯的斯特罗齐宫(Palazzo Strozzi)和巴杰罗美术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主办单位的努力,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推出展览“多那太罗:文艺复兴”(Donatello: The Renaissance),让艺术爱好者有机会深度了解这位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
  • 对文艺复兴艺术感兴趣的人很快就会熟悉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这个名字,他不但是佛罗伦斯的建筑师、艺术家,还是艺术史学家。1568年瓦萨里汇编的《艺苑名人传》(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是文艺复兴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著作。16世纪意大利许多顶尖的艺术家都是他的友人或熟识。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认识15世纪的艺术前辈。
  • 德国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入口处有两座大卫雕像,招呼着游客入内观赏展览主题:“多那太罗:文艺复兴的发明人”(Donatello: Inventor of the Renaissance)。这两座大卫雕像各有千秋。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