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秀令人目不暇接,当中多套旗袍出自于资深旗袍师傅殷家万之手,已达八十八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工作,迄今已步入旗袍行业七十五年,得悉今年九月他将荣休。
屹立佐敦四十多年的宝灵商业中心设计怀旧,灯光昏黄,如同停留在半世纪前的香港。位于一楼的“上海宝星时装旗袍”(简称:“上海宝星”)在旗袍裁缝殷家万退休前,该处只剩下仅存的一间旗袍工场,数十呎的狭长空间里,挂满造工精细的旗袍和中式锈花外套,工作台上散落年代久远的缝制旗袍的工具。
八十八岁的匠人精神 追求尽善尽美
“旗袍穿起来高贵大方,有线条,步姿婀娜多姿。”八十八岁的店主殷家万师傅穿着一件白色短袖卫衣,黑色西裤,微微驼背,架着黑色粗框眼镜,手戴着裁缝用的顶针,口中有一条“口水线”,它是做旗袍及花纽的重要工具,欠了它那道捆条就不会贴服笔直。
殷师傅手戴着裁缝用的顶针,口中有一条“口水线”,它是做旗袍及花纽的重要工具。(刘永康/大纪元)
殷师傅在狭小的工作室缝制旗袍,虽然满头银发仍精神饱满,他从事旗袍裁缝七十五载,仍坚持六天开铺工作,其中三天收工后到缝纫中心教授制作旗袍。他的每一针每一线,也见证香港昔日的黄金岁月。
殷师傅在狭小的工作室缝制旗袍,虽然满头银发仍精神饱满。(刘永康/大纪元)
殷家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人之一,他说最用心做的旗袍,今日已收入了博物馆;纵使他计划今年九月退休,但他仍心系旗袍业,他认为年轻人在旗袍上稍作更新,令旗袍新潮些,未尝不可,最重要是有人承传,因为旗袍藏美,时光带不走的东方之美。
十三岁学师 学师最重要有饭食和有瓦遮头
殷家万1936年出生,家乡是江苏省扬中市,1949年随大伯来港,那时才13岁。“我大伯在香港做裁缝,见我十几岁无书读,所以带我来香港。”大伯带他到太子道西学师,制作旗袍多以师徒制传承,师徒双方是由乡里举荐而认识的,而学师时间多为三年,师傅大多不会主动教授缝制技巧。回想初学师,殷家万形容是替师傅打杂,负责调浆糊、取拉链及挑捆条等工作。
“学不到缝衫,师傅不会交给你做,担心出错要赔钱,那时物资很贵,人工却相当便宜。”回想做学徒的日子,压力颇大,“因为不懂,每件事都担心,给你一件衫,你就要动脑筋。”尽管学师的生涯艰辛,殷家万依然感恩,“学师辛苦?又不是好辛苦,有饭食,在乡下食粥,三餐都是食粥,有饭食都不知几欢喜!”学师只能从旁观察,要学有所成,天分与勤力缺一不可,殷家万幽默地说:“做这一行没有多少功夫做不到,觉得自己有否天分?有点吧。”
旗袍在香港最风光的日子
六十年代改革开放,大量的上海大户人家暂居香港,他们把香港作为移居海外的踏脚石。富裕人家对旗袍需求更大,服务更周到,他特别上门为千金小姐度身定造旗袍。
“那些小姐太太们不出门口的,普通的小姐才出外找裁缝。千金小姐一个电话就叫你上门度身,要上她家拿资料,完成后就用白洋布包住,送到她家。”当时的旗袍设计与现在大同小异,剪裁贴身,但更强调曲线美,特别重视腰部线条。另外,五六十年代,殷师傅忆述:“湾仔一带有不少夜总会,当时不少舞小姐会中午来我的工场,找我着度身定造贴身的丝绸旗袍,她们大多拥有23吋纤细的腰肢,若果她们臀部欠缺曲线,她们会在旗袍的内履下幅自行缝上半垫,这样看上来她们更显婀娜多姿。”
然而“六七暴动”是香港的转捩点,也标志着旗袍行业的黄金岁月慢慢走向衰落。殷师傅忆述,“六七暴动”后生意转差,不少富有人家移民外国,对旗袍需求大减,加上租金腾贵,绸缎公司相继结业,愈来愈少人到裁缝店定造旗袍。
提到多年来最深刻的旗袍,则是一件红色嫁衣。“表哥女儿结婚时我替她做的,她同学见到觉得好靓,结婚时借来穿,有七八个新娘子穿过,有时要阔身有时要窄身些,也是我改的。后来连她女儿结婚也着,现在捐了去香港历史博物馆。”
盼徒弟接班 承传旗袍并发扬光大
现时宝灵商业中心只剩下“上海宝星”一间旗袍店,“以前有三间,现在没有了,只有我一间,有些(师傅)退休了,有些不在啦。”殷师傅亦决定在今年九月退休,他说着退休计划,依旧笑着密密缝,车衣、剪布、弹线、落针、穿针都俐落准确。
店内当眼处有两幅殷家万的画像,皆由学生赠送,其中一幅题有“锦袍缀家 绣巧冠万”,感谢殷师傅多年传承旗袍工艺。2013年起,他与一间裁剪专业中心合作开班授徒,教授制作旗袍的基本知识,他现时每星期仍然授课。他指学生对制作旗袍有浓厚兴趣,对他们的成品甚为满意,也佩服他们学习的决心,“要准备很多工具,要买铰剪、浆糊刀、尺等,全部都是自己工具”。殷师傅不抗拒新潮旗袍,“现在年轻人喜欢穿那些,新潮些。我都开心,有人做下去就有希望,接班承传下,不要让它消失。”
采访完后我亦反思,传统的长衫工艺大多是以口述身教传承,这些珍稀的技艺,会否伴随着老师傅的逝去而消失或找到一班知音人一直承传下去?
-
绿茵之上,树荫之下,小溪淙淙,鸟飞鹂鸣,几位女子身着素雅碎花裙,沿石阶浅笑细语而过,翩跹步态盈轻,莞尔一笑娉婷…… 她们穿的便是“艺术家时装”新推出的首款印花连衣裙 。这款裙装犹如一阵清风,又像一股冰泉,带来了凉爽与甘甜。看似平凡无奇,而这款连衣裙正是神韵艺术总监兼设计师D.F先生为“艺术家时装”(Artist Fashion)设计的首款连衣裙。汉服服饰璀璨华美、丰富多彩,代表中华民族华丽、优雅、博大的气质……中原大地自古被称为“神州”,五千年的历史壮丽辉煌,神迹处处可见。《易经‧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早在黄帝时代,古老华夏的服饰即具有相当规模。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它的内涵非同寻常,也属于“神传文化”之一。远看是一道风景,近看是一种风情,细看处处都是功夫,这就是旗袍,一款中国风浓郁的经典服饰。在很多西方人眼中,旗袍无疑是东方服饰文化和美学的典型代表。其实,旗袍是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经典范例。可能很少人知道,美剧《权力的游戏》的服装设计和中国汉服之间有联系。《权力的游戏》的服装设计师在剧中借鉴了很多亚洲元素,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他们的前襟和领口全部都是左衽,也就是穿反了。那么汉服为什么都是交领右衽?什么情况下会左衽呢?这是否是《权力的游戏》剧组悄悄铺垫的一条隐线?十八世纪是个变化很大的世纪。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法国大革命都发生在这个世纪。在服饰方面,法国大革命也成为西方服饰产生巨大变革的分水岭,在大革命之前,欧洲服饰一如其他的文化领域,流行着“洛可可风格”,这是一种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使服饰更加繁复奢华的风格。张眼望世间,现代人的衣着打扮真是缤纷异常。而纵观历史,人类各个时期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服饰样式与风格,更犹如天上繁星之琳琅满目。服饰反映了当代、当地的人对美的感受与呈现,让本文充当时光镜,请随之一览西方服饰在历史中的演变。宁波人以前称西方人为 “红毛人”,因此制作红毛人穿着的西服的裁缝被称为“红帮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