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法国之亡

安田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7日讯】承袭了德国人的严谨的希腊队战胜了法国队。相信这个世界上必有一大批伤心欲绝的球迷﹐今夜难眠。我也是一个法国队的球迷﹐这份感情还是普拉蒂尼的一粒完美的无效进球培养起来的。

记得刚刚开始迷恋足球的时候﹐还是一个高中生。那个时候﹐电视在家乡的小镇上还是稀有的东西。每到有重大的比赛﹐只能到文化馆看。那里有一间会议室﹐在主席台的边上﹐摆着一台十几英寸的黑白电视。而球迷﹐却坐满了十几排长条椅子。所谓的看球﹐往往也只是在闹哄哄的吵闹中听了一场现场解说而已。不过﹐球迷们好像还是留恋当初的拥挤。多少年过去了﹐家家有了电视﹐同学们碰到一起的时候﹐回忆起当初早早去抢座位的经历﹐还会唏嘘一番。那种现场感的气氛﹐实在不是现在独守一台四十寸大彩电可以体会到的。

我第一次现场感受到明星的风采﹐就是在那间小屋里。在这之前﹐好像看过一些中国队的比赛﹐虽然也很激动﹐但这样的激情只是因为“中国”这两个字而已﹐而不是因为球员们的球技。但普拉蒂尼﹐可真是让我第一次明白了足球的魅力。

至今还记得﹐那是85年的丰田杯。对阵双方是意大利的尤文图斯和阿根廷的博卡青年。这场比赛﹐双方战成了2﹕2平。点球决战﹐结果4﹕2。别的我也不说了﹐就是这两组数字﹐也可以看出对阵双方为了启蒙我的足球文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正式比赛就进了4个球。然后的点球大战﹐双方射失之多﹐也充份说明了战斗的残酷。但最吸引我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不在这些进球数字里的﹑普拉蒂尼的一粒无效进球。

写到这里﹐19年前的一幕竟然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播放了出来。当时﹐右路的丹麦籍大劳德鲁普边路传中﹐普拉蒂尼刚好运动到了博卡青年队球门偏左的位置﹐身边大约有三名防守队员(这是根据电视画面上看到的三个人)。说时迟﹐那时快﹐球不等人﹐刷拉就到了眼前。好一个普拉蒂尼﹐背对球门﹐左脚尖一跳﹐球起﹐划了一道抛物线﹐越过了他的头顶。普拉蒂尼也不停顿﹐车转身﹐球到脚到﹐不等球落地﹐凌空横扫﹐皮球应声入网。别说他身边那两个防守的博卡青年队员没有反应﹐就是我们这些“坐着看球腿不酸”的看客﹐也被这匪夷所思的动作惊呆了。连鼓掌都忘记了。

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尤文图斯3﹕2完胜﹐也无话说。偏偏我们这些球迷还没有来得及鼓掌喝彩﹐那边厢已经“军号嘀嘀嗒﹐来了个大黑哨”——球证宣布进球无效﹐尤文图斯越位在先﹗

十九年岁月如风﹐刮净了浮沙轻尘。记忆中﹐再想不起何人越位破坏了这一粒世界波﹐眼前只剩下普拉蒂尼的微笑——在被宣布进球无效以后﹐他躺倒草坪上﹐露出了蒙娜丽沙一样的微笑。那是满意自己脚法的笑﹖还是对进球无效的无奈之笑﹖或是为观众的欢呼抱歉的笑﹖

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微笑的含义﹐就像蒙娜丽沙的微笑一样。但他的微笑从此让我迷恋上了足球﹑迷恋上了尤文图斯﹑迷恋上了法国。从此﹐浪漫在我的心里和那粒无效的世界波联系了起来。在我的心里﹐法国人的浪漫再不仅仅是香榭丽舍大道﹑也不仅仅是艾菲尔铁塔下的香吻﹐而是足球﹐是普拉蒂尼所代表的兰衫。

今夜﹐一定有无数的球迷与我一样懊恼﹐为了这浪漫的死亡。如果是捷克﹑如果是英格兰﹑如果荷兰……﹐我想我可以承受这份残酷﹐但偏偏是希腊——一辆在地中海组装的德国战车。这是否就是后工业时代足球的必然结局呢——严谨的偶然扼杀浪漫的想象。@

2004-06-25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欲望城市”影集创造事业高峰的女星莎拉洁西卡派克,应美国知名休闲服饰品牌Gap邀请,成为二零零四年新任广告代言人,由她拍摄的广告将于八月隆重推出。玛丹娜、蜜西艾莉特是Gap去年的广告代言人。
  • “六四”及其“份子”对北京来说是什么呢?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多次谈到聂赫留多夫猎袋里的一只鸟——这是一只受伤而不死的鸟,它不断在猎袋里扑腾,使猎袋的主人一阵阵恼羞成怒,因怒成恨。事实上这是一群候鸟,每年春夏之交,他们会从世界各地在梦中飞向天安门广场,其鸣也哀。今年是第十五个春夏。加拿大温哥华有位作者叫安田,或者说流亡在海外的受伤而不死的鸟中的一只,从这年早春就开始的灵魂的故园之徙。我们是在空中相遇的,每个人怀揣着一堆象形文字,准备撒落在中南海光秃秃的头上。
  • 盗版对于作家来讲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没有哪个作家希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码出的文字,被不法的商贩印刷成非法的图书贩卖。但今天朋友转来一则有关盗版的消息,却让我对盗版行为有了另外的理解:盗版对于资讯的传播,竟然有正版不可比拟的速度。
  • 喧哗的都市生活之后,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地方式放松自己,给自己充电。旅游无益成为如今人们最时尚的选择。
  • 去年底,因为想在网上发布《天安门情人》而开始光顾中文网站,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也半年有余。而到今天,小说已经出版,“六四”十五周年纪念也成为过去式。回首往事,颇有许多的感受,希望在和中文论坛说再见之前和大家分享一下。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