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修炼人思无邪出言成诗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8日讯】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讲,不仅四书五经等圣贤之书是必修科目,吟诗作词也是每个读书人的基础课程。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具有 “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曾经创作出了大量的惊世不朽之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从上古开始到春秋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诗作大概有三千余篇。孔子对这些诗作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删减,最后选定三百零五篇编成《诗经》。这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曾经弹着琴唱了一遍,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子非常强调诗的教育,据《论语》第一篇中记载,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已,告诸往而知来者。”意思是说,子贡,现在可以跟你谈诗了。他为什么把这一句放在《论语》的第一篇呢?孔子这样编排有他的用意,意思是告知他的学生,要进入孔子学问的殿堂,成为入室弟子,就必须对诗歌有所了解。中国的古人,特别是儒家及修道人,往往是通过诗歌来使自己的思想纯净下来,最终体悟到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因此,古代的诗与我们现代的白话诗差别很大。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思是说诗就是志之所之。志又是什么呢?人们心中愿望所指向的,在心称之为志,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称之为诗。修道者心中有所感悟,就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意思是说修道者的心有所感触,就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语言还不足以表达,就拖长语调感叹之,感叹还不足抒发内心所感就歌咏之,也就是写诗来唱。如果歌咏之还不足表达内心所感,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所以古代的诗,常配有音乐和舞蹈。。古人所讲的志,所指的是什么呢?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认为人生在世,他的志向是在道上。人心向于道,在学道、求道当中有所感悟,发言就能成诗。

修道者有志于道,才能写出真正的诗。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的作用,是可以使人的思想无邪纯善。写诗的根本原则,就是思无邪。当修道人思无邪时,对道一定就会有所体悟,将这一体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可成诗。然而,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几乎有信仰的所有修道人都受到了共产邪党的迫害。在没有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中国,又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诗人?一代魔头毛泽东的诗词虽然曾经在中国轰动一时,也蒙蔽了许多中国人,但是它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御用文人胡乔木代笔,毛自己真正动笔写的也只有《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不须放屁,试看天地反复”那样不堪入耳的土匪文句而已。至于郭沫若、郭小川等现代的御用“诗人”除了为共产邪党溜须拍马的猥琐诗作之外,并没有写出任何弘扬民族文化的诗歌,中华文化的精华在恶党残酷的毁灭中几乎丧失殆尽。

目前,《九评共产党》巨作凌空出世,共产邪党崩溃在即。清除恶党毒素,重建中华文明的辉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不仅会写诗的人很少,喜欢读诗的人也不多了。在此寄望于有志修道的中国人,请你不要忘记把修炼的感悟与体悟用心写出来,那或许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诗。一个真正的修炼人,当你的思维真正的纯净、无邪时,美丽的诗歌 就如喷泉一样,出口成章,非常自然的从心中流露出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代人追求名利者甚多,故而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名人。但是,重名利者也多为名利所困,难以做到淡泊明志、荣辱不惊、心境如水,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名人都是明白人。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同样也是名师易找,明师难寻。
  •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是说具备知足之心,就永远不会有任何不足。一个胸怀善心的人,即使他没有金钱、房屋、汽车和存款等物质财富,只要他善念在心,就会有一份坦然和宁静,知足之心也油然而生,他就不会有任不满足。
  • 善恶必报是天理,萨斯肺炎、禽流感、沙尘、冰雹、干旱、地震等异常天象的频繁出现预示着欺世灭祖的中共恶党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修炼真善忍的好人的残酷镇压注定了恶党必遭淘汰的命运,在退党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多万的今天,我们可以充满信心的说:中共恶党的灭亡之日当不在远!
  • 出生为人,如果不修炼,就永远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困扰,因此人类一直不断探求的最大的疑问就是:“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即使是儒教的圣人孔老夫子也没有悟出人生的真谛,当他的学生询问生死的意义时,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日本著名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说:“生,由何处而来?死,往何处而去?人,为何而生,为何而动,为何而死?这是最大最深的人心之疑惑。”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