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巢随笔(162): 高 原 星 辰

黄翔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贵州高原很高很大,这儿天空中的星辰,无论太阳、月亮,或者星群,往往总是被云障雾幔所遮蔽。很少有云消雾散的时候。所以云雾高原上的日月星辰同平原地区相比,不常有清晰露脸或呈现自己完整面貌的时候。

于是便会有人以为云雾缭绕的高原上不多星辰甚至没有星辰。这祗是立足太矮的人的感觉;如果你乘坐飞机升上高空,也许情况就可能不同,你就完全会有意外的发现。机窗外,或一片晴空,阳光灿烂;或月光朗照,群星灿烂。这种情况常常是大地上的人所看不见的,也无从知晓的。因为云山雾海隔与天空和大地之间,日月星辰在云山雾海之上,大地在云山雾海之下。祗有在极高的高空飞行的人所具有的高度,才会发现并有幸一览云雾之上的日月星辰闪闪发亮的奇妙风光。而一般人却祗见头顶上厚实高悬的阴霾。这里有一个视觉高度的问题。也许少数具有极强的感觉穿透力的人能够感知这种特异的存在。

贵州高原上的诗歌群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运势也形同它的日月星辰一样。高原诗歌的星辰一直存在、放光,而人们对它却纯然无知,或知晓了也出于种种原因,祗当视而不见。但精神现象与大自然现象之间虽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的地方,因为贵州高原的诗歌群落星辰明灭,之所以为人们所忽视,虽有地处边缘的地理条件上的因素,更主要的却是这里总有持续翻卷源远流长的群星咆哮的诗页。不喜欢甚至疑惧这种特殊精神现象的人,长期人为操持,刻意湮灭和抹去这一诗歌史实和文化现象,导致时间的淡化和遗忘。其用心是十分可悲并让人从内心对他们深感怜悯的。

不仅如此,为了取代具有自然生命力的日月星辰,人们还特意制做了一些纸糊的灯笼指为“星星”,这类人为制做的“灯笼”被矫情伪饰,在人间高高悬垂,大红大紫,或挂于屋檐,或持于人手,在人们身前身后闪烁不定。但它们所照亮的空间十分有限,既容易被一阵方向不明的风吹熄,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能量有限很快灰飞烟灭。其寿命和光热的储量同真实、自然的日月星辰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绝不可同日而语。而生命的星辰与纸糊的灯笼相比较,前者光照所折射的空间,远不止限于一角屋檐或一小撮人立锥的脚下,而是整个宇宙生命自由而辽阔的精神广宇。

2000年2月28日即兴
于美国新泽西州太阳屋

注:此文为编撰《贵州民刊汇编》(“潜流文学”)受哑默所嘱而作。

唐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台湾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3段333巷9号B1
电话:(02)23633072
传真:(02)23639735
http://www.tsbooks.com.tw
ISBN 957-8221-59-2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六月,我应邀赴斯德哥尔摩。同时受到瑞典邀请的还有作家刘宾雁、郑义等人。因为同住新泽西,我与刘宾雁同行,飞抵斯德哥尔摩后,来机场接机的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罗多弼教授,他是斯大中文系主任和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前任就是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
  • 常常梦想去探幽、去猎奇、去冒险,去寻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因此总是想到那些陌生的遥远的地域或奇异的国度。却怎么也未曾想到,这样令我渴求已久的地方竟然在我的眼皮底下,在我的脚下,就在我所居住的新泽西境内六旗冒险和荒野猎奇大乐园之中。
  • 现在这地方已把栅栏围了起来,往日人们郊游时可以随意在山头上野餐,坐在古代海盗或国王的头顶大吃大喝,以饱肚腹,然后拉屎撒尿。
  • 车子驶出动物保护区朝六旗公园大冒险和大历险游乐区驶去。当我们的车子来到游乐场门口,大如天安门广场的停车场上,早已黑压压地挤满了车辆。我们在停车场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处停车的位置。这儿与动物保护区迥然相异,一进门感觉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 入冬后一直阳光灿烂,但眨眼间这几天突然下起雪来,很快就把整个新泽西铺上厚厚的一层,房舍和四周景物的轮廓似乎一下子消失了。四野一片新鲜的雪色。雪还在继续下着。我坐在冬日的太阳房里,屋里暖融融的。
  • 1999年9月13日,瞬间感觉世纪末临近,即兴在太阳房里写了一首诗《千年禧》。正好偶然翻看美国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见副刊上“诗迎千禧年”征诗有奖活动,就随即寄了去一试,也无所谓获奖不获奖。
  • 由台湾老作家无名氏出面,邀请了台湾一些著名诗人为我在台北五更鼓茶室举行了一次诗歌座谈会。之前,无名氏先生为我选出部分诗歌和有关我的资料寄发与会者。会上,我与台湾诗人相互赠书。
  • 在台湾,同文化界的朋友们交往,感觉很朴实、和睦,人与人之间彼此不故作姿态或矜持;即使挂了个什么职位的人也没有那种令人厌恶的“文化宦官”的习性,那种居高临下的令人可悲的踞傲。
  • 无名氏不止一次提到“诺贝尔奖”级的诗人商禽,他有一部诗,所选诗不多,用了《用脚思想》的书名。同为表现瞬间小感觉,我联想到洛夫那些信手拈来的诗,不失韵味、隐函、才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