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瓜的人

文/蔡慧菁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研究西瓜已经50年的陈文郁,吃过的西瓜据说已多达数千万颗,可能是全台湾,甚至是全世界吃过最多西瓜的人。

调查西瓜 亲临校阅
不过,吃西瓜对他而言除了是一种享受,更是分内的工作。因为如果没有吃吃看,怎么知道培育出来的西瓜味道如何呢?

身为西瓜育种家,陈文郁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查”西瓜。当西瓜还在田里生长时,他要了解各个品种的西瓜蔓藤长得快或慢、开花早或晚、负责结出西瓜的雌花多不多、负责提供花粉的雄花够不够、果实膨大的速度快不快等。还有,一场台风过去,哪些西瓜耐得了风吹雨打而存活下来;在病菌或害虫肆虐的田地上,哪些西瓜能逃过一劫……。林林总总的事项,他都仔细观察,记录在笔记本上。

“调查”西瓜的后半部工作,是在西瓜收成之后。成熟的西瓜被采收下来,集中放到一片空地上,分门别类依照编号排列。这是一场西瓜的阅兵大典,高矮胖瘦不一的数百颗西瓜稍息站立,等候西瓜大王亲临校阅。

等一切准备就绪,就轮到陈文郁上场。首先他观察西瓜的外形,透过老花眼镜仔细打量地上的西瓜,然后在笔记本做记录。
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出现一些陈文郁自己才看得懂的记号;勾勾和圈圈愈多,表示品质愈好。如果整体评分能得到三个圈,代表这个品种已经合格过关,可以将它的种子推出市场了。

观察内外 咀嚼试吃
观察完外形后,接着要看西瓜的“内在”。陈文郁的助手先以一把像铁棒的“硬度计”为西瓜测硬度;西瓜如果不够坚硬,运送过程很容易裂开,并不适合贩卖。

量完硬度后再将西瓜一一对半剖开,西瓜皮里藏了什么东西,终于揭晓。这时助手会以“糖度计”测量糖度;糖度计长得像缩小版的单眼望远镜,把西瓜汁滴在镜头前的一片玻璃上,就可量出糖度。一般西瓜若能达到11度就算很甜了,但目前最甜的西瓜可达16度,已经和用来制糖的甘蔗不相上下。

硬度、糖度这些仪器测得出来的指标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西瓜吃起来的口感如何,因此接下来就是“试吃”这场重头戏。陈文郁手持一把长约18公分的水果刀,俐落的挖下西瓜中央一小块瓤肉,放进嘴里咀嚼。有时工作人员来不及测糖度,他舌上的味蕾也能立即判断西瓜的糖度,准确度不输给冷冰冰的仪器。

品尝两、三秒工夫,他又在笔记本写下对肉质、肉色、糖度、种子数量、瓜皮厚度的品评结果。他一边试吃、一边写,西瓜汁像雨滴一样打在笔记本上,浸湿的页面已显得凹凸不平。

一趟调查下来,陈文郁总要吃上数以千计的西瓜,虽然一颗只吃一口,而且还把尝过的西瓜渣吐掉,但光是咽下去的西瓜汁就让他肚子涨得难受,“蹲下去以后根本站不起来。”他说。还好他因此练就一身品鉴西瓜的好功夫,这样的辛苦并没有白受。

一指神功 结果分晓
陈文郁更厉害的,是不必切开西瓜,就能猜出一颗西瓜好不好吃,不管是成熟度或水分多寡,都瞒不过他。西瓜不管是五分熟或九分熟、汁水多或不多,外观看起来都一样,他要如何辨别呢?难不成他的眼睛是透视眼吗?答案就在他的右手中指。只要用中指弹弹西瓜,从西瓜传出的声响,和整颗西瓜震动的感觉,他就能判断这颗西瓜几分熟、水分够不够。

陈文郁弹西瓜的功力从40年前就已无人匹敌。当年他每回在采收期到西瓜产地指导农民时,总会遇到许多西瓜商人。商人拿着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到尚未采收的西瓜田里物色西瓜,只要看上眼就盖印,代表这颗西瓜已经被他挑走。他们抢先挑选的,全是早熟又甜美的,抢先上市可卖好价钱。

晚上陈文郁和这些西瓜商人住在乡村的小旅馆,有人闲来无事把西瓜搬进旅馆客厅,提议大伙儿来打赌,猜猜这些西瓜有几分熟。大家轮流蹲下来对着西瓜敲敲打打,先是一个人指着某颗西瓜说:“这颗应该有七分熟。”另一个人说:“才不是,一定只有六分熟。”

陈文郁弹弹西瓜之后,却铁口直断:“这颗有八分熟。”

拿西瓜刀剖开一看,果然刚好八分熟。西瓜商人靠西瓜吃饭,挑选西瓜的功力已经是一流了,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们对陈文郁看西瓜的眼光都甘拜下风。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陈文郁连西瓜里有几颗种子,也弹得出来。一次下乡指导农民种无子西瓜的场合,他从瓜田里采下一颗有子的不良品,使出“一指神功”弹个两下,就转头对身边的助理说:“这颗西瓜里面应该有20到30颗仔。”

助理心中怀疑:“不会吧,怎么连几颗子他都知道?”但是切开算一算,果然有二十来颗种子。助理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真是太神奇了!”

早期无子西瓜刚外销时,曾有农民用外观一模一样的有子西瓜鱼目混珠。政府机关为了维护台湾无子西瓜的声誉,请来陈文郁充当“无子西瓜人体检验机”。西瓜产地一季收成的所有无子西瓜都要等待他一一弹过、确认无误,才能加以包装、送上货车。从早晨弹到夕阳西下,他的中指弹过数千颗西瓜,都已破皮瘀血了。

抓住窍门 不甜包换
远在中国北京某条大街上的水果摊老板,也很佩服陈文郁。几年前陈文郁带员工到北京出差,秘书从街上买来一颗西瓜让大家分享,切开后才发现西瓜还没成熟,根本无法入口。

隔天一大早,陈文郁来到这家水果摊,才站了几分钟,就亲眼目睹别的客人捧着西瓜来抗议。西瓜摊的老板是两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他们在西瓜堆里东拍拍、西拍拍,拣出一颗西瓜来交给客人,表情却不是很有把握。原来水果摊虽然有“两元的西瓜保证甜”的规矩,但老板没有经验,根本不会挑西瓜。

陈文郁很同情老板,自告奋勇帮他挑西瓜。他所挑的西瓜切开来,里面的果肉红艳,汁水饱足,老板佩服得几乎要跪下向他拜师学艺,还留他下来帮忙。就这样,他以当时七十多岁的高龄,竟然在水果摊站了一整天,义务帮人选西瓜。

陈文郁说,挑选西瓜的功力除了要靠经验累积之外,多少也得靠天分。曾有农会派人跟在他身边学习如何鉴定西瓜,但这些徒弟经过一年修习,似乎还抓不住窍门。可见品鉴西瓜要靠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力,才能技高一等。◇

摘自《田里的魔法师》小天下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叫流光,她死于一场车祸。死的第二天,是她十八岁的生日。

    在最初的一个月里,班上的同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热烈地议论著。大家对这样的离去充满了关注。悲伤不能说一点儿都没有,但那只是个别人的感受。有更多人是披了悲伤的外衣,津津乐道着她死时的惨烈。毕竟,这世上苟活下去的幸存者是大多数,而意外夭折的黑发人寥寥无几。

  • 中医历史悠久,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药宝库蕴藏丰富。几千年来,中医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维护国民健康贡献至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杭州已有37万多人,而此时的杭州连一家医院也没有。苏东坡上任后,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请外地名医为百姓治病,然后将名医的诊断标准及方药,抄贴满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药,治愈疾病。
  • 这是一本不寻常的好书,虽然页数不多,但里头酝酿的生死哲学却使我在一年前读了之后,迄今仍然无法忘怀。
  • 自我准备是进入成年期之前的关键,但残酷的是,随后也必须面对生而必死的事实。
  • 我有很多住在海外的朋友,每次回台渡假,假期将届回侨居地前,都会依依不舍地轻叹一声:“回去以后,一定无法习惯没有7-ELEVEN的日子啊!”
  •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早期佛教经典《法句譬喻经》中用人生往而不返的历程,来强调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我”所能真正拥有。
  • 如果把“作文”拟人化,此刻,他一定没想到自己会变得这么重要,小学有“提早写作”,国中升高中要考作文,高中升大学也要考作文,到了大学里,因为现代文学当道,欣赏阅读现代文学之余,也要习作一番,所以有许多“现代诗及习作”、“现代散文及习作”、“现代小说及习作”等课程,市面上社会性的写作班也不少,一时间,仿佛全民写作时代来临,所以这个“作文”也就从市井小民摇身一变成为大人物了。
  • 万事起头难,作文的时候,更是如此。底下,我们用一段简单的口诀,帮大家归纳出“开头的七种方法”,并点出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 同意的原因有几个。首先,这一代的小孩生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很难了解祖父母辈是如何认真辛苦的过生活。将我那一代从小在贫穷日子中寻找出路的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帮助小朋友们打开视野,对人生百态有更多体会,也了解人生不会一直平顺,挫折难免会有。这样,当他们面对不顺遂的环境时,应该可以比较坦然处之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