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文选:牧童短笛

牧笛
【字号】    
   标签: tags: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仙笔下的笛声悠远轻细,在夜空飘荡,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

笛子,一种美妙的乐器。

话说六十年前,有一个小女孩,得到了一本故事书:题为‘牧童短笛’。优美的封面绘图触动了女孩子的心:古装的小牧童侧身骑牛吹着竹笛。就是这幅画,让她选择了笛子作为几十年的音乐伴侣。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的母亲。

六十年前的那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为何让妈妈如此着迷?

时光的流逝带走了一个故事,却留下一幅恬淡的图画:水乡少年,与世无争,骑在牛背上弄笛唱晚。我常想:肯定是幅水墨画吧?

我也爱笛。

曾经听过一位日本音乐家谱写的长笛曲‘神奇的森林’。轻轻地,笛声响起,那是一个满怀期待的人走进了充满奥秘的森林,就像踏上了奇幻的人生。寻找着,前行着,曲调悠扬,轻灵,渐强渐强,给你力量,给你希望。让你随着节奏摆起头,打起节拍,你会带着微笑更加稳健地向前。

还看到过描绘天上众神景象的画作。其中有几个美丽的飞天,裙带飘飘,手执笛子,在空中舞动。

噢,仙女也吹笛!那么,妈妈幼时的感动以至延续至今的爱笛情结或许是来自上天的启示!也许,她就曾在遥远的天际吹笛飘飞?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笛声从唐朝传来,依约婉转,传递回忆,蕴含期望。

坎坷的旅途,需要悦耳的音符陪伴;清新的旋律引我找寻亘古的因缘。

我的名字有一个“笛”字,我是小牧童。@*

──转载自《明心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是玛雅人的故乡,也是玛雅文化遗址之一。现在在半岛的密林深处仍可见到玛雅人的城市遗迹,有雕刻精美、造形生动的神像,往日的祭坛、住宅和其他场所依稀可辨,还有镌刻着古老文字的石头。
  • 约翰‧斯密斯是一个慈善家,他每年都捐赠出巨额的慈善款。一次,有位记者问他:“斯密斯先生,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每年都要投入慈善事业?”他沉吟片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德国的科学家刻卜勒则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律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律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