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献给同窗

文/张奕文
【字号】    
   标签: tags:

五百年,她修为一棵郁茂的树,又等待五百年,等到为他一荫;五百年,她修为一座桥,又是五百年,他匆匆的脚步跶跶的过。她将再用一个五百年……

从六岁到十二岁,我在小学里成长。十三至十五岁,我和国中同学一起学习。十六至十八岁,和高中同侪三年寒窗。

十二年来,我和同龄的人一起成长于一间教室,在每天的嬉笑与切磋间悄悄迈入大人的世界。是几个五百年的修行换来相伴成长的机缘。

在朝夕相处之间思想的潜移默化,我们渐渐兴味相投,并许下豪愿。给予彼此勇气与信心,不断前进。

然而南风又将吹起别离的笙箫,我们即将面临人生第三次红得刺眼的凤凰花季。“就送到这里了,接下来的路你自己小心走,可能有很多因素阻碍果实的成熟,但我们都还是会继续坚持、不停成长。”于是我们即将踏上分岔路。

我是害怕的,已经习惯一起吃饭、午睡…共同作息是管制生长品质的一贯作法。失去按表操息的我会不会忘记发育?

也是期待的。我们总有那么多的梦,色彩缤纷,各不相同,急切的想要一一实现。

告别童年的时刻等同于我们说再见的季节。前世的五百年今生尽了。一向齐步的脚印将各自匆匆。

但是我不会忘记,忘记许下的愿望、忘记上扬的眼眉,曾经的一言一行、雨丝风片都已内化为我的血肉,让我不断追求梦想而从不疲倦。

我们一同破土而出、一同茁壮向阳,在绽放的季节分别踏上自己的选择,最后在各自的领域里结实累累。那想必亦是一次相遇吧。

第一次的相遇,我们一起编筑了一个梦。在梦想于现实中达成之际我们再次相遇,于童年的笑靥之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一家人的体重都超重。这一点奶奶要负极大的责任。她总是待在厨房里,炉上是她精心调配的补汤。很浓厚的中药味不停地从我家厨房的窗户逸散。街坊都知道,我家有个爱煲汤的老太太,镇日待在厨房里煲她心爱的汤。我ㄧ度搞不清她煲汤是为了心爱的我们还是心爱的补汤。
  • 兰阿姨在我父母离婚之际,跟我说了一句话,至此,那影响我的人生观。我开始学着接受世界上一切我可以改变或不行的事物。

    “有一好没有二好。”阿姨说。这句话指凡事不能尽如人心、处处顾全,势必得做出抉择、割舍。我了解,但是不能谅解。

  • 那失败要怎么品?同馒头一般吗?我想,异曲同工吧!失败总令人苦闷、懊恼、无奈又不耐,但是如果给失败也给自己多一些时间,经过一番冷静、沉淀,躲在失败二字笔画之间的含义该会慢慢浮现吧!
  • 嗨!亲爱的。我们又面临了大考。三年前考高中,三年后考大学。那时你是什么心态呢?我记得你并不太紧张,也不太在意。我其实应该知道原因的。你一向对一次定生死的东西有些不屑,你不喜欢跟运气有关的结局。但是因为周遭的人,你还是投身准备。我还记得你的眼神,那时你总能从读书中得到一种充实感,是一种脚下更踏实的感觉。
  • 能够生活不乏,甚而有余,是富裕的。

    能够付出、造福,给予而非一味接受他人之恩,是幸福的。

    能够奉献自我的一部分,使他人的生命更完满,是荣幸的。

    于是感恩有余、快乐有余、满足有余。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