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九)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1,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2,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3,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4,幽有鬼神5。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6;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7。念念敬斯念 念正8,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9,聿怀多福紒纷猎(10)。”其斯之谓与?

【注解】

1德:德性功效。2齐明:斋戒严整。齐,同“斋”。盛服:衣冠华美。3洋洋:欣喜貌。4明:人间,阳世。 5幽:鬼界,阴间。6非僻:错误,偏邪。7惰慢:轻薄下流。《礼•乐记》:“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8念念:指极短的时间,起灭连续不断。又作刹那 解。此处作常常想念、不能忘记解。9昭:彰明,显示,公开。(10)聿、紒纷、猎: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语译】
孔子说:“鬼神的德性功效,真是大极了啊!他们使天下的人斋戒肃穆,衣冠齐整,小心翼翼地从事祭祀。祭祀之时,虔虔诚诚,就好像鬼神就在三尺头上,恭恭敬敬,就好像鬼神就在身边。”所以,规范人心,有看得见的礼乐,有看不见的鬼神。但是我认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为了趋吉避祸,而是因为这样可以成就我一身的浩然正气。所以说,君子修养德行所下的功夫,没有比修炼“敬意”更重要的了。

一个人内心修炼“敬意”,那么,邪僻错谬的念头就无处产生;待人接物修炼 “敬意”,那么,怠惰骄慢之气也就无从产生。每一个念头都有敬意,那么每一个念头就必然纯正;每一个时刻都有敬意,那么每一个时刻就必然纯正;每一件事都有敬意,那么每一件事就必然纯正。君子无时无刻没有敬意,所以君子无时无刻偏离纯正。

《诗经上说:“无论在下边的,还是上面的,都是明察秋毫的、显赫盛 大的。”“看那周文王,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侍奉上天,所以才享有上天赐予的诸多福分啊。”不就是讲的敬意的问题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儒家特别强调宽恕,我们都喜欢有肚量的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也是在方便自己,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然而,贵为天子的人,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天子的空间可谓最广了,还念念不敢忘怀宽恕之道,这就是需要深思了。

  •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 训日: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 康熙庭训说道:为人处世,应当常存喜悦安详之气。内心喜悦安详周围的景象自然吉祥美好。究其原因,喜悦就容易产生善念;忿怒就容易产生恶念,所以古话说道:“人只要一产生善念,即使还没有付诸行动,吉样之神就已经跟上他了,一产生恶念,即使还没有行恶,凶邪之神就已经跟上他了。”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1。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2,何益?
  •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 圣,”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 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原话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色欲;等到壮年时,此时血气方刚,要戒与人争斗;到步入老迈,血气已经衰弱,这时要戒贪欲。
  • 诸葛亮非等闲之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为何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教育幼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