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日本脑炎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概述(Identification)
  日本脑炎系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脑膜脑炎,受损部位包括脑、脊髓及脑膜。日本脑炎病毒的感染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少部分轻微病例会产生头痛、发烧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症状,严重者则出现头痛、高烧、脑膜刺激、昏迷、痉挛等症状,最后导致精神、神经性后遗症或死亡。
  患者通常在经过5~15 天的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症状,其典型的病程演进可分为四个时期:
1、前驱期(2~3 天):前驱症状发作快,主要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不安、发烧或轻微呼吸道感染症状。
2、急性期(3~4 天):高烧、部分儿童呈现抽筋症状,伴随脑膜刺激现象、颈部僵硬、四肢僵硬、深部及浅部反射异常、震颤、言语困难、小脑性的共济官能丧失、神智不清、对人时、地不能辨别、甚至昏迷或死亡。
3、亚急性期(7~10 天):中枢神经的侵犯较缓,部分病例仍有生命危险。患者照护上另需注意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问题。
4、恢复期(4~7 周):大部分存活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仍存在,其中括四肢僵硬、无力、脑神经及锥体外径路的异常。
  日本脑炎临床过程与预后变化较大,恢复期较长。其产生的神经性后遗症包括不正常肌张力、语言障碍、运动肌无力等。精神性后遗症以脾气暴躁、性格不正常为主,智力不足则常发生在年轻的小孩。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由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下,黄病毒属(flavivirus)中的日本脑炎病毒引起。

(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发生在北起西伯利亚、日本延伸至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之间的西太平洋诸岛屿,及由韩国至中国、尼泊尔、中南半岛、印度之间的东亚地区。台湾日本脑炎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5至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现在7月。病患预后不佳,通常留有严重后遗症。

(四)传染窝(Reservoir)
  流行期的传染窝以猪、鸟类及病媒蚊成蚊为主。但是非流行期病毒越冬的机制则尚未完全了解,可能由带病毒的蝙蝠、爬虫类、两栖类或残存的蚊卵或成蚊,把病毒带过冬天后再开始新的流行期。

(五)传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猪及许多动物因被带有日本脑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而未带病毒的病媒蚊则在叮吮正处于病毒血症(viremia)的动物时受到感染。

(六)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通常5~15 天。

(七)可传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人不会传染给人,因为日本脑炎病毒在人体内病毒血症的力价低且时间短,所以病人的血液中通常测不到病毒的存在。病媒蚊的感染大部分来自猪,蚊子一旦被感染则终生具感染力。猪及鸟类的病毒血症期通常为2~5 天,但在蝙蝠、爬虫类及两栖类,尤其是在冬眠时,期间可能延长。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通常小孩及老人感染后较容易发生临床症状,其他年龄层则较多不显性感染。在高流行地区由于轻度感染或不显性感染很普遍,一般成人大多对当地病毒株已有免疫力,易得者主要为小孩。

(九)病例定义(Case definition)
1、病例定义
(1)有脑膜炎症状,且出现下列任一项症状:发烧、意识障碍、呕吐、颈部僵硬、抽筋、肌张力异常、头痛、脑膜刺激症状、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或
(2)未符合前项条件,但医师高度怀疑,且与确定病例有流行病学上相关。
2、实验室诊断
(1)检验方法包括:
 a、病毒核酸检验“即时反转录聚合?链锁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及
 b、IgM及IgG抗体检验(Capture IgM and IgG ELISA)等二种。
(2)实验室确定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判定为阳性
 a、由组织、血液、脑脊髓液或其他体液中侦测到日本脑炎病毒或核酸。
 b、脑脊髓液中,抗日本脑炎病毒之IgM抗体阳性。
 c、单支血清中,抗日本脑炎病毒之IgM及IgG抗体均为阳性,而抗登革病毒之IgM抗体阴性者。
 d、成对血清中,抗日本脑炎病毒之IgM或IgG抗体力价有4倍或更高倍上升者。

预防保健
(一)依规定时程接种疫苗:目前台湾每年3至5月为疫苗主要的接种期,届时年满15个月的幼儿,应接受2剂注射,其间相隔2周,隔年再接种一剂,小学一年级时再追加接种一剂。
(二)卧室及起居室安装纱门,并使用蚊帐。
(三)民众应尽量避免于病媒蚊活动的高峰期,在猪舍、其他动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点附近活动。若无法避免,请穿着长袖长裤、身体裸露处涂抹防蚊药剂,避免蚊虫叮咬,以降低感染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