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大学第一届学术月特稿

中华民国第一共和简史(1912-1928)(下)

陈清扬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三,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与军阀

谈到中华民国就必然要谈到国民党,国民党的前身可追溯到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于东京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合并为“同盟会”,这是一个革命党——通过武力与军事来推翻政权的党派。而1912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于北京联合其他几个小型政党组成国民党并赢得竞选获得组阁权力,此时的国民党是一个政党——在宪政制度下通过议会政治来竞争国家权力的党派。其后由于宋案引发的二次革命导致国民党被袁解散,故孙中山于1914年在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并于1919-1924年间再次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共和三步走为革命方略的革命党(而非政党)。这就是北伐前的国民党简史。

因为孙中山于二次革命后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战略部署是共和三步走——军政、训政、宪政——武力统一全国,实行一党训政,稳定后再实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宪政。而国民党的军政可具体概括为:组织军队(后来演变为自己独立建军),建立政府,进行统一战争。[10]

正因为有了这个武力统一的战略第一步,所以在二次护法时,老国会已经恢复且北洋政府愿意和谈这样的情况下,孙中山仍然态度强硬坚持武装革命的路线——定下三步走的革命方针就不再回头了。这也成了后人诟病国民党是军阀的理由,但应该说这是一种误读。因为一般意义上的军阀是:1、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地方武装集团。2、以军事手段为唯一统治方式以及以此为根本目的的中央军政府集团。从这点来看,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不是军阀,国民党的革命方式有军政,训政时期,但都是为了宪政,而军阀统治了中央政府后,不是为了实现宪政,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军事统治,这是根本的区别。[10]

四,苏俄介入(1922-1924)

1922年广州军政府发生内乱,孙中山被陈炯明驱逐出广州,二次护法失败。孤立无援之际,孙中山开始考虑与苏联结盟的可能性,并于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开始“联俄容共”。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介石为校长。[5]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只是一个小党派,在1922年时只有300名党员,到1925年时也只有1,500名党员。而国民党在1922年时已经有150,000名党员。[10]

“联俄容共”的做法,实际上是苏俄对孙中山千呼万唤的一个结果。因为历史的事实便是苏俄九番十次地上门找孙中山,而不是孙中山三番五次地要去找苏俄。10否则,就不能理解,为何自一九二零年至一九二三年,苏俄虽万里寻孙十数度,都未能办成“联俄容共”的阴谋大业,直到鲍罗廷带来大批军用物资和每年二百万墨西哥圆的俄援,方使得孙中山同意“联俄容共”了。而所谓容共,也只是容许中共党员参加国民党,并服从国民党的主义、纲领和纪律。因为孙中山认为,“中共只有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受国民党的指挥,才能防止中共制造阶级斗争,妨害国民革命进行”。[9]

五,北伐1926-1928

1925年3月孙中山于北京逝世后,中共与苏联代表鲍罗廷即开始反对北伐。1926年2月,中共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要以工农革命为北伐政纲。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共产党则利用北伐名义组织农会运动。9月,北伐军攻占武昌,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10月,中共与上海发动第一次武装暴动,企图建立上海市民自治政府终告失败。11月-12月,北伐军依次挥师相继、南昌、福建、浙江,此时中共的湖南农会可控人数已达千万。

1927年2月,共产党在上海发动二次暴动并再次失败。4月湖南农工运动发展到“有土皆豪,凡绅必劣”,农会专政仇杀异己的地步。4月12日,蒋介石开始“清党”,并至宁汉分裂。7月15日,共产国际欲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为工农专政机构的决议被汪兆铭获知,故汪亦开始分共,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暴动,此为中共控制军队的开始,国民党左派亦承认疏于防共。9月,武汉、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宁汉合流。

1928年北伐军占领河南,取得原北洋军阀冯玉祥、阎锡山加入。同年4月,奉系被包括中央军在内的四大集团军击败,孙传芳亦宣布下野。5月,日本出兵在济南屠杀军民制造五三惨案。6月4日,奉系张作霖由北京撤退回奉天的路上被日军炸弹重伤不治,称为皇姑屯事变。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东北易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北伐不仅带来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各种力量也在这三年中进行了自己的预演,很多事件几乎就是后来数十年历史的预示与缩影:

如日本在济南制造的五三惨案,“在1928年,日本国内尚有反对出兵的声音,英美的行动亦是日本政府主要的考虑。”“济案的发生和其善后的妥协使得中国国内抗日运动高涨,而日本则更加有恃无恐,得寸进尺,导致日后更大的惨祸。”[6]

而另一方面,以共产国际为后台的中共也真正的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共在国民政府北伐时发动的农会运动以裹挟的方式完全控制了农民,并以暴力的方式纵容痞子小人,前者是其后数十年间农民悲惨生活的缩影,又是国共战争时农民被共产党逼在前面挡子弹的预示;后者则是中共建政后社会道德水准急速下滑的前奏,也是中共本性的体现。

而1927年的南昌暴动则是中共掌握军队的开始,中共的祖宗布尔什维克获得政权就立刻残酷镇压自己的母体——社会民主工党,中共也一样在羽翼未丰时就开始分化国民党,稍有力量便开始武装反对国民党。中共另一个基因——谎言在南昌起义中也得到了体现,“在公开场合,中共所部表示仍接受国民政府领导,但反对其所称的“右派”蒋中正。”[7]这就是中共后来借用各种名义——国民党的名义、抗日的名义、民主革命的名义来进行共产革命的预演。

在中共的教科书中,历来把北伐评价为失败的,原因则在于国民党对工农革命的背叛。但“北伐”只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所设想的军政、训政和宪政三步骤中的“军政”,是以武力扫除一切宪政的障碍,官方教科书却总是把北伐战争套上“大革命”的缰索,朝“工农运动”上硬扭,就是不提它是孙中山为中国宪政化设定的第一步。[11]这也是中共治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与篡改历史的实际行动混杂的表现。

无论如何,北伐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按照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后面还有中原大战之类的事情,但毕竟国统已定、法统已成,国民党可以缓慢但坚实的按照训政——宪政的道路走下去,但是日本外敌入侵与中共内部作乱,导致了训政的无奈延后。

参考文献:
[1]维琪百科条目:辛亥革命
[2]维琪百科条目:袁世凯
[3]维琪百科条目:二次革命
[4]维琪百科条目:护国战争
[5]维琪百科条目:孙中山
[6]维琪百科条目:五三惨案
[7]维琪百科条目:南昌暴动
[8]《从孙袁妥协到二次革命》袁伟时
[9]《谁是新中国》上部第三章辛灏年
[10]李后主近现代史辨析课程纪要
[11]《中国宪政脉络之梳理》包遵信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文化中,信仰实际上是理性的结果,即修炼悟证过程中现实理性自然延伸至暂时实证不到的地方而产生的超验性认识。
  • 在一个中世纪小镇上,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人们靠出卖羊毛和羊肉维持生活。所有的羊都到小镇周围的草场上吃草,那块很大的草场是镇上的共有地,居民们到那里去牧羊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起初,镇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随着时光的流逝,镇上的人口不断增加,到那片共有草场上吃草的羊也在增加,公共草场逐渐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终于变得寸草不生,牧羊活动无以为继,曾经繁荣的羊肉和羊毛业也就破产了。所有的家庭因而失去了生活来源,人们只得背井离乡。
  • 君主帝制在中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一种政治管理制度,是君主制的一种。历史上的君主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封建制为共主君主制,帝国制为中央集权君主制,共和制为立宪君主制。
  • 中国的君主制从采集、渔猎文明开始,贯穿农业文明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君主制从酋长联盟开始,经由以氏族为主体的酋长邦国组成联盟,推出共主,逐渐根据经济的发展形成封建共主制,之后发展为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大一统国家格局,其中加杂着王道政治与王术政治的角逐。
  • 历亡秦之乱,汉王朝定鼎中原。西汉立国之初,中央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承袭秦制,仍为三公九卿,但“三公”在名称上对应改为“相国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府”,分掌政治、军事和监查三权。对于“九卿”诸机构,内部结构亦有所调整、充实,职能亦有所增加,分工更加细致。
  • 中华民国第二次卫国战争是在其艰难寻求国家统一、探索民主道路上的由中共挑起的一场破坏式战争。它的本质是华夏族针对马列族入侵的卫国战争,时间从1927年到1949年,而以1946年后为重点。战争的结果是马列代理人共产党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中华民国则失去了中国大陆,退居台湾。但要说中华民国失败则为时过早。那么中华民国为什么没有赢得第二次卫国战争的胜利?
  • “统”是指事物之间的连续的关系,国统就是国体的连续的关系!法统就是一部根本大法或者是一部根本纲纪的连续的关系!中华民国的国统和法统,就是对中华民国共和国体继承关系,以及在中华民国国体之内制定的具体的根本大法或大纲的继承关系!
  • 中华民国分前期与后期,前期即大陆时期,其特征是,为争取中华民族大义而不断被迫战争。后期即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时期,其特征是,马列民族取代了华夏民族,炎黄文明在大陆被彻底摧毁,中华民族进入历史上最低落的亡国时期。
  • 1895年到1911年末,中国的革命派不断发动起义冲击清朝统治,而清廷的立宪却一拖再误,失去了民心,对清廷失望的各地士绅由支持立宪转向了支持共和。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了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就如同燎原火一般,席卷了整个中国,清廷瞬间失去了半壁江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