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①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觽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②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觽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于是夔行乐,①祖考至,髃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②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③乃歌曰: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④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⑤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琻,行山□木。
“地理志泾水出安定泾阳。”索隐渭水出首阳县鸟鼠同穴山。说文云:“水相入曰汭。”正义括地志云:“泾水源出原州百泉县西南鮼头山泾谷。渭水源出渭州渭原县西七十六里鸟鼠山,今名青雀山。渭有三源,幷出鸟鼠山,东流入河。”
荆及衡阳维荆州:①江﹑汉朝宗于海。②九江甚中,③沱﹑涔已道,④云土﹑梦为治。⑤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
夏禹,①名曰文命。②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③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贞观二年,太宗皇帝对身边的侍臣们说:“古人讲:‘国君就像是器皿,百姓就像水;水的形状或方或圆决定于装它的器皿,不决定于水的本身。’....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妇女幽闭于深宫中,情形实在值得可怜和同情。隋朝末年,隋炀帝无休止的选取宫女入宫,以至于离宫别馆,不是皇帝常去的地方也都有很多宫女。这都要耗费百姓的财力,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而且宫女除了洒水扫地之外,还有什么用?如今打算放她们出去,允许她们自由选择丈夫。这不仅节省费用,而且也能平息宫女的怨恨,使她们都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先后从后宫及掖廷放出了三千多名宫女。
人们说做了皇帝就可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顾忌了,我却认为更应该自己保持谦虚和恭谨,经常感到畏惧。
太宗皇帝即位不久,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原来在秦王府供职的下属中没有被安置封官的,都抱怨说,前太子东宫和齐王府的官员,反而都在自己的前面获得朝廷职位。”
司空房玄龄侍奉继母,能顺承继母的脸色,恭谨的态度超过常人。他的继母生病,请的医生到了门前,房玄龄总是垂泪迎拜。继母去世后,房玄龄居丧哀甚,瘦损如柴。太宗派散骑常侍刘洎前去劝慰房玄龄,并赠给他寝床、粥食和盐菜。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曾在闲暇时,谈到隋朝灭亡的历史,感慨的叹息说:“姚思廉不惧怕刀枪,显示了忠义的气节。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什么人能超过他的!”姚思廉当时在洛阳,太宗寄赠给他彩帛三百段,并附一封书信说:“怀想你忠义的风范,因此才赠给你这些东西。”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说:“我发现自古以来用仁义治国的帝王,国运均长久;而用刑法治理人的,虽然能救一时的弊端,但败亡也很快。前代帝王成功的事例,足以作为借鉴。现在我打算专用仁义诚信治理国家,希望能改变近代浮薄狡诈的社会风气。”
贞观十一年,太宗皇帝对吴王李恪说:“父亲关爱儿子,这是人之常情,用不着有人教导就能知晓。儿子能够忠孝就好了,如果不听教诲,背弃礼法,一定会受到惩罚。到那时,父亲再爱儿子,又有什么办法呢?汉武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汉昭帝继位,燕王刘旦一向骄纵、狂妄并对昭帝不服,霍光仅送去一纸诏书,就让他身死而封国被废除。作为臣子,不能不小心谨慎!”
贞观六年,太宗皇帝下诏书说:“我近来研究经史发觉,圣明的帝王哪一个没有师傅呢?先前所上奏的法令中没有见到设立三师职位的提议,我认为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现在人一看到“封建”这个词,可能会马上想到所谓的“封建迷信”这个词组或认为“封建”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很迂腐、守旧等等。其实这是近代中国大陆在党文化流毒影响下的一种变异用法,“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这些意思。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使国家达到安定太平的要旨,在于对官员的考查和挑选。根据官员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位,尽量减少官吏的定员。所以《尚书》中称:‘任命官员,惟在选用贤才。’又说:‘官员不一定要齐备,重要的是用人得当。’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使国家达到安定太平的要旨,在于对官员的考查和挑选。根据官员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位,尽量减少官吏的定员。所以《尚书》中称:‘任命官员,惟在选用贤才。’又说:‘官员不一定要齐备,重要的是用人得当。’如果能任用贤德之人,即使人数少也足够了;如果选用无德无能之辈,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也认为选用官员如果不是贤德之人,好比是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
太宗说:“不仅是隋炀帝暴虐无道,他的臣下也不负责任。大臣们应该尽力匡正劝谏,不怕杀头,哪能只是谄媚奉承,为求君王的欢心和称赞呢?这样的君臣,哪能不败亡呢?我依靠各位的辅佐,才使得监狱经常空着。希望你们能善始善终,都像现在这样。”
陛下的圣明遍及万物、包容天下。诏令下达之处,哪里会不响应呢?心中所想做的,哪件事不随心所欲呢?小臣私下以为,秦始皇之所以能当国君,是凭借周朝的余威,又侵占了六国的强盛国力;因此他想把江山传至万世子孙。但只传到他儿子,国家就灭亡了。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谈话,当时有一位美人在旁侍候。她原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作乱失败后,她被入籍皇宫中。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胡作非为,杀害了她的丈夫而将她占为己有。李瑗残暴到了极点,哪能不灭亡呢?”
太宗皇帝的仪表庄重严肃,前来晋见的官员被太宗的威严震慑,经常举止言谈失当。太宗知道这个情况后,每当有官员前来奏事,一定和颜悦色,希望听到官员们的直言劝谏,明白朝政和教化的得失。
贞观七年,太宗皇帝和秘书监魏徵漫谈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得与失,太宗说:“现在,国家才经历战乱不久,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民风淳朴,天下太平。”
    共有约 93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