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的敏感

米媽
font print 人氣: 152
【字號】    
   標籤: tags: ,

在親子教育中,孩子與他人互動的人際關係往往是討論的重點,而且總是強調樂觀、積極的社交關係展現。

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有時不喜愛說話,他們喜歡坐在角落邊靜靜的想事情。有時不喜愛與大家一起討論話題,或逃避大家都喜歡的事物。有時會發脾氣,但不知道是氣別人還是氣自己;或者會努力不惹麻煩以避免他人的注意,卻反而引起更大的注意。

因著衣服領子上的標籤不舒服,所以常會聽到孩子說:「媽咪,可以幫我把衣服背後的標籤剪下來嗎?因為它刺著我的皮膚癢癢的。」

孩子可能抱怨,「天氣好冷喔,冷得我一直發抖耶!」「這怪天氣,讓我全身流汗很不舒服。」「這裡好臭喔……」「這衣服穿起來真難受……」

天氣一丁點兒的變化,便會抱怨太冷或者太熱;環境裡一些些味道所產生的異味便讓他們像是在垃圾堆;不舒服的衣服與鞋子會讓他們覺得混身不舒服而發癢。

或者,一句「你長得好瘦小喔……」「你好安靜,不會說話嗎?」「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會表明嗎?」因著別人一句小小無意或無心的言語而受了傷。

孩子喜歡一個人玩,或者站在旁邊看著別人玩;孩子只喜歡吃熟悉的東西,不一定喜歡嘗試新的口味……孩子喜歡待在固定的一個地方,因為讓他有安全感;孩子喜歡整天讀書,在自己的天地找到一種安心……

我知道,孩子傷心時會特別容易哭。

看著感人肺腑的電影,會辭不達意的說著:「媽咪,我的心裡酸酸的!」然後一陣啜泣。

或者「媽咪,我的心裡有恐懼……」

我知道,孩子怕黑、怕鬼、怕生、怕吵、怕別人生氣……這些情緒讓他們熱淚盈眶。

孩子臉頰上的熱淚還來不及擦拭,已經換來一頓責罰;孩子擦眼淚的勇氣躲在背後,換來一陣陣的寂寞感。

這些因著不明白的原因與誤會,也讓父母誤以為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

敏感的孩子,不一定成熟,不一定內向,也不一定悲觀;他們的語言往往讓大人有著過多的想像,而引發過多的描述與幻想。

敏感的孩子在壓力大時會退化為小孩子,在心情好時會像個成熟的大人。

敏感的孩子可能經過幾次不好的經驗,而容易害羞、膽小、沮喪,對同學的閒言閒語、逗弄取笑也很敏感。

「我不喜歡同學說我瘦瘦的……」「我不喜歡衣服有一點點髒髒的……」生活裡會聽到許多的「我不喜歡……」

敏感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注意環境的細節,會突然看見或發現大人所看不到的景色。

敏感,是一種特質,如何描述這樣的特質是一種學習。

這個特質讓父母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

敏感的孩子,不善於果斷的做出決定,行動前因著深刻的考慮一切,需要多一些時間思考「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閱讀各類關於敏感的文章,明白了敏感的孩子因為腦子處理資訊時比較徹底,所以對於痛苦、藥物、刺激都有著比一般孩子更為深刻的反應。

因著觀察與吸收外來的資訊較多,所以他們的情緒,如對愛、驚奇、喜悅、恐懼、憤怒、哀傷等等的反應也比一般的孩子強烈。

另一方面,敏感的孩子因著深刻的情緒與思考,而具有強烈的「同理心」與「正義感」,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內在生命也有著較早的覺醒。

Elaine N. Aron(依蓮‧艾倫)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也是暢銷書《高度敏感成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度敏感者工作手冊》(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Workbook)、《高度敏感者的愛情關係》(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的作者。Elaine N. Aron自己本身就是一位高度敏感的人,在美國主持高度敏感者的工作坊,發表過許多家庭關係相關領域的研究報告。

Elaine N. Aron的「橘子的輸送帶」理論,形容敏感的孩子有著以下的特質。

橘子根據大小,被依次送進大、中、小三個槽;而敏感孩子的腦子不只有大、中、小三個槽,他們可能有十五個槽,分類得更仔細。

如果一下子湧進太多橘子,輸送帶被塞住了,會因此停擺。所以敏感的孩子不喜愛去吵鬧的地方、不喜歡快速的球類比賽、不喜歡當眾回答問題。

但是當你想要找人下棋,玩文字遊戲,找人調音或創意設計,或任何需要思考後果、注意細節的工作,敏感的孩子會是最好的選擇。

Elaine N. Aron在《高度敏感成人》一書中指出,敏感的孩子在普遍粗心的社會中生活,是有些辛苦的。

因為「非敏感」的族群在決策時,會選用短期有利、看起來成就輝煌的決策,於是「敏感」的族群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越來越痛苦,於是逃避或辭職。

當「非敏感」的族群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大,形成一種循環時,也造就了各種職業越來越業績的取向,相反地,也讓社會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

如果「敏感」與「非敏感」的人之間,無法達到權力的平衡,社會無法更為舒適;所以需要看到敏感的孩子長大成為有信心、有重要性的社會分子;這樣,「敏感」的族群才能與社會分享他的才華。

透過這些文章中的分享,我逐漸明白,敏感孩子的免疫系統比較活躍,容易有過敏反應。

但以另一個角度來說,敏感孩子的身體,對這個世界有著高度的敏感性,是造物者設計來更精確察覺與理解這個世界。

他們可能被貼上「神經質」或「龜毛」的貼紙,他們的挫敗感令人難以了解。

因為受不了大的音量,或同時出現的大量資訊,所以會避免接受過度刺激而顯得「害羞」或「不合群」,往往被誤解為「難搞」或者「太敏感」。

因此,敏感的孩子更需要被接納。

記得有一次,孩子帶著苦惱的表情告訴我,他,不喜歡自己。

我知道,他覺得自己的個性挑剔,也會有著莫名其妙的情緒;特別在季節的交替時期,不只是身體的健康狀況敏感,連情緒都敏感得奇異。

情緒因著季節而反覆不定,連故事書中小小的一個觸景傷情的故事都會讓他喉嚨哽咽。

有時看著他小小的背影,坐在空間的一個角落,聚精會神的逐頁翻過眼前攤下的書,就算是四周鬧哄哄的,卻彷彿隔絕著別人,也隔絕著自己。

孩子對於同儕間語言來去異常的敏感,偶爾為了表達與朋友的熟悉,而必須勉強自己;卻也因為擔心失去友誼,所以對友誼擁抱得更緊。

看著孩子可愛的臉頰上深鎖的眉頭,讓我有了「為何要強裝懂事而勉強自己」的疑問。
我會好奇著,這樣年紀小小的孩子,身體裡住著多大年紀的靈魂。

我試著與孩子說話,我知道,「心」的表情也許看不見,但是透過聲音的語氣卻可以聽出端倪,聽出孩子的心情。

誠實地說,養育「敏感」的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們的與眾不同讓你覺得養育困難。

他們可能戲劇性、挑剔、堅持、體貼、退縮、謹慎……耗盡父母的耐性。但他們也有著同理心、直覺強、低調的聰明與創造力。

對於環境的嗅覺、對於深層的痛苦與寂寞感受更為深刻,對於他人內心的喜悅與痛楚有著體貼與同理心。

我曾試圖改變孩子的特質,想引導孩子往樂觀、開朗、積極的方向前進,卻忘記好好檢視自己的價值觀不應該是唯一的答案。

所以我曾經沮喪、自責、慚愧,卻又快樂、滿足、感動、熱淚盈眶,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用著各種不同的方式,而藉由閱讀,我站上了未曾有的「經歷」,藉由「自我分析」與別人分享的經驗,看到不同教養的生命風景。

孩子,是我進入「母親」這所學校的導師,我在不同階段學習著不同的事。

生命中的許多轉彎,讓我遇見許多人、許多事,我感謝著這些相遇,讓我遇見許多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自己、不同的生命,也讓我知道我腦海中許多的「印象」,並非全然的「真相」。

讓「敏感」的孩子融入團體生活,協助他們發展長才與優勢是一種微妙的任務。

透過閱讀與同理心的驅策,我試著讓自己與孩子「說話簡潔緩慢」、「避免管理過度的刺激」、「大量表現愛的鼓勵與肯定」、「展現對孩子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接受「敏感」是個體生命中的必然。

昕仔說他喜愛小動物,因為小動物是自己擁有的,是可以信任的,就算是做錯事也仍會看著自己。

於是我思考,是否孩子對於「被注意」已成為一種深藏在內心的恐懼?而「信任」與否則是源自他對環境的不適應。

我開始接受「格格不入」可能是孩子成長的基調,也許他會與你有說有笑,卻沒打算讓你進入他的世界。

孩子與父母,像是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運轉;流暢的運轉,需要良性的交互影響;而「不懂敏感」可能成為運轉的阻礙。

如果想要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必須先讓自己「願意」面對孩子的與眾不同。

我希望孩子可以找到與世界相處「舒服」的角度,可以讓自己放肆的笑,敢理直氣壯的說想要窩在家裡。

他們需要溫柔的引導,而成為具有創意、合作、善良的孩子。

明白孩子的「敏感」,父母才能以同理心了解「敏感」孩子的內心感受與情緒經驗。這樣,敏感的孩子才可以在內心的小宇宙中奔馳著思緒的天馬行空。也許內心與生活的底層不是那樣容易敞開,但是我期待能成為孩子的知音,讓孩子能擁抱真正的自己。

我感謝Elaine N. Aron的網站,她有許多關於「敏感族群」的書籍著作,也透過許多翻譯版本而幫助了許多人。

孩子需要堅定的父母,不會輕易喪氣,堅持原則,慎用處罰,並堅定的執行。

這些因著天生氣質帶來的困擾,其實反而可能成為孩子可貴的特質。

敏感的心靈,需要被認識、被了解、被肯定。

敏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擁有它、照顧它。「敏感」帶來敏銳的感受性與豐富的生活,
請大大方方接受這位好朋友吧。@

──摘自《母親,是另一所學校》寶瓶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章凌嘉專欄 孩子的未來 你我一同創造 鄧穎萱
  • 屈指一算,我們大學畢業快30年了。我們這批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制度的七七屆大學生,同學間年齡相差很大,小的才17歲,大的已過而立之年了,我就大你整一輪。我們這些老學生不少已當父母了,學習中免不了掛念年幼的孩子。我為了給寄放在親戚家的女兒送衣物或帶她去看病而請假,年輕的政治輔導員總是不高興:「你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事啊?」我也無奈,只歎息命運作弄人,1966年在我們準備高考的前夕「文革」爆發,廢除了高考制度,這場浩劫使我們付出了最美好的青春歲月。
  • 兵庫縣姬路市「瑞松學院」 幼兒園約70名兒童7月7日在夢前川舉行了集體坐禪。該幼兒園附屬於該市曹洞宗景福寺。

    據《共同社》報導,7日上午11時半許,孩子們換上了泳衣,依次走入約20-30厘米深的水中。他們排成2行,挺直背並盤腿坐下。該寺的住持兼幼兒園園長青山平立(82歲)照看著孩子們,並高聲說道:「請與自然融為一體吧!」

  • 加拿大中小學生們現在都已經開始了他們快樂的暑假,作為家長的您一定已經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了若幹出游計畫,以及日常假日作息。
  • 據新商報日前報導,吉林一位6歲的小女孩紀曉卉會與小鳥對話,她家對面樓一個鄰居養了只八哥,紀曉卉經常逗著玩。一來二去,家長發現,孩子能模仿鳥的各種叫聲。兩棟樓相距二三十米,小女孩在這棟樓發出忽長忽短忽高忽低的聲音,對面那棟樓的八哥也會發出聲音回應。小女孩告訴媽媽:「那隻小鳥在對我說『你好』呢。還說吃飯了嗎』『幹什麼』『再見』之類的話。」
  • 桃園家扶中心桃市服務處,總是有一群為善不欲人知的民眾,以實際行動的方式,捐贈數包米、幾瓶醬油、幾件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給弱勢家庭。因著他們的協助,讓受扶助的孩子少了挨餓的可能、多了成長的機會。
  • 為人父母者,在面對成年子女搬回家中同住,看似遲遲無法獨立生活時,在幫助孩子的同時,應如何把握相處的份際?又該如何幫助子女逐步邁向獨立?美國家庭教育網站(FamilyEducation.com)提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可供家長參考。
  • 如果我們處處都限制著孩子,又怎麼能期待他們長的跟大樹一樣呢?
  • 二零零九年的四月二十三日上午,課間操時間,我無意中發現五一班的一個小男孩,長得看起來比一年級的孩子還瘦小,我問他班主任,他班主任告訴我:說這孩子,是先天性的佝僂病,早上起來不吃上藥,渾身無力,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真讓人可憐,上學五年了,天天這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