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陳柏年
font print 人氣: 256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4日訊】最近重翻起張愛玲的書。雖然數年前曾讀多遍,但隔久又拾,仍要為她纖細瑰麗的文筆目眩神迷,一擲三嘆。由於這樣傾心的緣故,就忍不住找出她的傳記,看看她的家世與際遇。如此一位將人情冷暖、浮世蒼涼看得如此通透的女子,到底在這個人間,有過怎樣的生活體驗?

張愛玲系出名門,原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出生時家道雖已中落,然而貴族身世一直是她最大的印記。相信熟悉張感情生活的讀者,應該都對她與胡蘭成一段感情的因緣始末略知一二。在遇到張愛玲之前,胡蘭成已是二度結婚。而他與張的婚姻也沒有持續多久。他們在一九四三年末相識,一九四四年結褵。兩人聚少離多,甜蜜的時光稍縱即逝。胡蘭成迅又與其他女子相悅同居,因此張愛玲便於一九四六年提出分手。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看到這句張愛玲於情意初露時,寫在一張自照背面,贈胡蘭成以明心跡的話,我不禁為之一動。不問世事、甘於和姑姑一起安穩生活的張愛玲,與慣於官宦政壇沉浮飄蕩、長袖善舞的胡蘭成,在某些讀者眼中,說是雲泥之別也不為過。才二十三歲便震驚文壇、心高眼闊的張愛玲,描述與那位年長自己十五歲的胡蘭成情緣是「落到塵埃裡」,似乎早已預見日後的淒涼結局。或許張愛玲如此晶瑩剔透的女子,是在隱約中窺見了自己的命運也不一定。

我繼而想到「橡實理論」,一種在西方流傳久遠,卻在近年又重被討論的人類命運假說。正如同人的喜惡、相貌與性格深藏在胚胎的基因之中,人一生的命運與際會,也就如同橡實般蘊含著所有發展的可能,隨著人降生。為了要完成使命,誕生之際上天會派下守護神,在人生際會裡觸發他的意願,實現這個選擇。

「靈魂符碼」一書裡,心理學者希爾曼提出了這個在希臘時代便存在的說法,並且藉由剖析多位著名人物的生平,體現這個理論的可信。例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幼年剛能認字時就痴愛成狂,是對此生以文字感動群眾命運的回應。甘地自小懼怕黑暗,是因為冥冥中已經預知日後會遭印度警察毆打、囚禁在暗室。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希爾曼並非倡導宿命論,而是試著告訴我們,偶發的瑣事與意外也許就是命運的啟示。例如跌倒臥病數月、痛失愛子,或是福至心靈的與死亡擦身而過;往往在這樣刻骨銘心的遭遇裡,我們能夠重新定位生命的選擇,打碎外在的虛浮,觸碰生命的真諦,成為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而胡蘭成或許就在張愛玲的生命藍圖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於聲名鼎盛、創作顛峰之際。兩人離異後,張愛玲在文壇上也漸漸沉靜。雖然後續仍有幾部電影劇本與「半生緣」這部長篇小說出世,畢竟遠遠不勝從前。她所留給後人的回憶,也總是停在奪目彗星劃過天際的那一刻,絢爛卻難以久視。但這只是一般人對她的嘆惋。至於她自己,倒是於卅六歲時再婚,平實穩踏地進行翻譯古典小說以及考據紅樓夢等等學術工作,安然地從那個繁華的世界淡出;思緒清明而又率真如常地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在她所譯的愛默生文集中,有一首「為愛犧牲一切」,末尾是這樣的:

「雖然你愛她,
把她當自己一樣,
把她當作一個較純潔的自己,
雖然她離去了使日月無光,
使一切生物都失去了美麗,
你應當知道半人半神走了,
神就來了。」

如果胡蘭成曾經是張愛玲的神,那麼他的離去就是她的重生。正如同張愛玲的傳奇不會再有,我們短暫的浮生掠影也無法從頭。許許多多的「半人半神」引導我們在心碎後了解自己的堅強,揮霍後明白自己的不足,迷失後又起而追尋。愛默生並沒有說明何謂「神」,正如擅寫塵世情愛的張愛玲無法描盡於萬一。這是因為到了最後,我們都要成為自己的神。而這種努力,便是人類永恆的課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前,收到英國的漢學家朱麗葉?洛弗爾(Julia Lovell漢名藍詩玲)女士的來信。她是《魯迅全集》和張愛玲作品的翻譯者。她說她最近準備寫一部關於鴉片戰爭對中國近現史的影響的書,想得到我的幫助。給了我12個問答題,要我回答。
  • 2003年我涉足中文網以來就揭批中共的黨文化、五四「新文化」及其奠基石胡適與魯迅。在我看來,胡適與魯迅堪稱五四「新文化」籐上結的兩個假葫蘆,毒害了五四後的幾代中國人。
  • 張愛玲有一篇一萬五千字的文章「重訪邊城」,說的是台灣和香港這兩個他心目裡的邊城。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