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四)

居安思危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道家对世界的认识,有宏观、广大的认识观,叫做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对应这样的认识观,道家讲了对应的修行的理论和方法,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为了不让人陷在空洞的理论里不能自拔,加上了道法自然。把一切符合自然、蕴育在自然中的方法,都称为修道的方法,所以叫道法自然。

从草的生长中学习修行的方法

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都很好理解。草,只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对于草来说,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但草的年龄究竟有多大?不同的草的年龄是多少?什么草是长寿草,似乎人就漠不关心,好像与人生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在感叹人生的短暂时,总是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果这种比喻还算准确的话,草的一岁,是不是也与人的一生相符呢?如果草也有思维,它在一年中的每一天, 经受的春风得意的生、夏雨烈日的长、秋高气爽的收、冬冻严寒的藏,是不是也像人的生老病死那样慢长呢?

而草在一年中,只是地表的草的死亡,地下的根并没有死,它还在等待着来年的春暖花开。对应人的生命过程,人一生的生命过程,是不是也像草一年的成长经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草来年的枯荣,是不是也像道家对人的生命过程那样,经历人生命的再一次轮回呢?

如果把草的表面的生命过程,看成是人的一生的生命过程的话;人的灵魂是不是更像草的根呢?人的灵魂的再生、转生,是不是更像根中的草的再生呢?草靠根的深藏在地中汲水、保温,去保护其生命的本源。人靠追根溯源,从真、善、忍的本源中去保障生命的延续。学习草根的生存之道,就在寻找人的生命的长生之法。在野火中锻造烧不尽的方法,就是在寻找春风吹又生的希望。

从树的成长中寻找修心的真谛

树在人的意识中,不是一年生的植物,树的生命周期要长一些。树的种类很多,我把树分为二种。一种是落叶树,一种是非落叶树。

落叶树在遇到干旱少雨、或者冬天来临的时间,为了保证树的生命的延续,一方面,把树根深深的扎入地下,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水分和营养;一方面,把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各种五彩缤纷的树叶,毫不留情的从自己的身体上落下,以保证自己的生命战胜严寒、度过难关。

人在遇到灾难、遇到严冬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像落叶树那样,把自己追求来的名、利、情等那些让人羡慕的东西也放下一些呢?修炼的人,要想保证生命的本源,返回原始的本性,是不是应该把这些眼前的利益、暂时的荣华,全部的放下呢?

非落叶树一般比落叶树活的要长久一些。松树能活上百年,杉树能活几百年,柏树能活几千年。它们与落叶树相比,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一方面,它们汲取的营养,不急于像落叶树那样的炫耀自己,而是韬光养晦,每年长的很慢、很慢,保障自己的生命、保全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把自己的树叶打扮成毫不起眼的针叶松,外面包上层油脂,以免自己生命的精华被散发,保障了自己不受一年一枯荣的制约,也就摆脱了落叶树种过早的走入了生命的进程。从落叶树与非落叶树的比较来看,非落叶树不仅选择了放弃欲望,也选择了精神内守。

如果人能真正的从落叶树中学习放下;从非落叶树中选择低调和内守,人的生命,像松树那样,人活百岁就不是梦;像杉树那样,人活数百岁,就不只是幻想;像柏树那样,人活千岁甚至几千岁,就更不会是天方夜谭。

从动物的活动中学习修身的妙招

在大自然面前的芸芸众生中,动物给人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飞禽的飞行方法、走兽的爬行姿势、水下动物的游动技巧,都给人的养生,留下了无数的启示。

飞禽越骁勇,耗散了更多的精力,寿命就越脆弱;走兽越勇猛,削减了更多的能量, 生命就越短暂。到是行动迟缓的龟行吐纳之功;弯曲而行的蛇首尾相结;狐狸等动物首尾相顾;生命延续了几百年,有的超过了上千年。如果人能从每一种动物的生存技能中寻找灵感,从每一种长寿的动物中寻找结论,人类延年益寿的步伐,就会加快;返本归真的路途就会加速。

古往今来,道家已经从道法自然的角度,讲了多门修身方法、多种修心技法。道家的各门派中也用多种方法,修出了许多得道的真人、智人、贤人,只不过常人把这些成就当成了神话。一个神话就打住了人的思维,不去往深处多想,因此而打住了修行的路。

愿有意得道的人,能从道法自然中汲取修行的营养、修身的方法,走出自己的修心养命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一横代表无极到太极;两点代表太极生两仪,形成阴阳图;“目”字横着看就是“四”代表两仪生四象;“道”的上面两点,繁体字写成“八”代表四像生八卦。老子讲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通过“坐车”形成、发展和实现的;道家的太极图也是从此中派生出来的、完善发展的。
  • (shown)“礼乐”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调和制约的方式对生命进行养护,使生命不至于迷失堕落于情感欲望之中…
  • (shown)文帝、景帝敬天意,顺自然,以“爱民”、“富民”、“教民”为治国理念,亲贤臣,求贤良,年岁收成不好就下诏责己,使天下人人重仁义而耻私利。
  • (shown)人看不到道的形状,却能从人的生存环境中、从生命的运行规律中感受到道的存在。
  • (shown)人虽然看不到道的形状,听不到道的声音,但却能从自然的现象中,找到与道相似的表现。
  • (shown)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
  •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 太宗密授太子“帝王之纲”,《帝范》十二篇,从立国本,到持圣明,到正风气,到定国策,高屋建瓴、提要钩玄,光明正大,灿然于天地之间。
  • “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所谓“经纬天地曰文”,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这本是文武都包括在内的,其后,文治武功并称,“文”的涵义就狭义的仅指文教,大体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崇儒学”、“文史”、“礼乐”三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