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孙俭一脸正气

翔风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9月26日讯】

长孙俭,南北朝时代河南洛阳人,北魏太尉长孙嵩五世孙,本名长孙庆明。长孙俭方正有操行,神彩严肃,即使在自己家里,也终日俨然。他生性不乱交朋友,不是与他志同道合的人,就算是达官贵人登门造访,他也不与其相见。长孙俭初任员外散骑侍郎,代理东夏州防城大都督平乱有功。宇文泰到夏州后任命他为录事参军事,深为尊敬器重,视为心腹。讨平侯莫陈悦后任命他为秦州长史善后。

东西魏分裂后,西魏渭州刺史可朱浑元投奔东魏,河渭间人心离叛。刺史李弼命令长孙俭暂且镇守渭州。长孙俭率十余骑冒险奔赴,随机应变,安抚人心,使羌人喜悦敬服。后来长孙俭转任夏州刺史,甚得人和。当时西夏州还没有归附西魏,东魏派许和为刺史。长孙俭用信义招降他,在长孙俭人格魅力下许和举州归附,权相宇文泰随即任命长孙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西魏取得荆襄地区后,宇文泰上表请皇帝任命长孙俭为都督三荆等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他属下县令郑泉璨被百姓起诉,经审理情况属实。长孙俭于是大规模召集属下官吏,说:“这是由于刺史教诲不明,信义没有泽被万物。这是我的罪过,不是郑泉璨的罪。”于是在公堂之前裸露上身自罚杖刑三十下来教育围观官吏,没有追究郑泉璨的责任。官吏们受了这次教育后都肃然自新,没人敢犯法。魏文帝因此写信慰问他,感谢他的苦劳,宇文泰听说后赞叹不已,很久说不出话来。

荆襄地区少数民族旧风俗少不敬长,长孙俭殷勤劝导,使风俗大革。长孙俭一边努力促进农业生产,一边修缮武备,因此边境太平无虞,人民安居乐业。荆襄官吏百姓上表请求为长孙俭构建清德楼,树碑刻颂,朝廷讨论后同意这么做。荆襄官吏百姓又唯恐长孙俭任期满后会被别人代替,进京请愿请求让长孙俭留任,得到朝廷赞许,长孙俭因此在荆州为官七年。

长孙俭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在京城经常陪王公大臣坐而论道。一次长孙俭告退后,宇文泰长舒一口气,对左右大臣说:“此人闲雅,我每当和他说话,常常肃然敬畏,唯恐有所过失。”宇文泰连皇帝都敢弑,面对一个下级却肃然起敬,长孙俭的正色可见一斑。他日,宇文泰对长孙俭说:“名实必须相称,尚书你志向安于贫素,可改名叫俭,来表彰你高雅的节操。”升他为尚书左仆射,加封侍中。

后来长孙俭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台仆射、大都督十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当时侯景之乱,梁岳阳王萧察归附西魏,派遣的使者到达荆州。长孙俭在公堂陈列军仪,身着戎装,以宾主礼接见使者。他容貌魁伟,声如洪钟,大声说鲜卑语,让人翻译来问答,使者惶恐不敢仰视。傍晚,长孙俭才换上裙襦纱帽,请使者来到别斋,那里已经摆上丰盛宴席。长孙俭于是用汉语娓娓道来梁国丧乱、朝廷招携之意。使者非常高兴,心悦诚服,出来对别人说:“我所不能测啊!”

魏废帝二年,长孙俭被任命为东南道大都督、荆襄等三十三州镇防诸军事。梁元帝在江陵嗣位后,据江陵不愿东下,与西魏边境不远,同时与西魏外交发生裂痕。长孙俭秘密上书攻取江陵的计划,宇文泰于是征长孙俭入朝询问,对他的谋划深以为然,命令他回荆州秘密筹备。宇文泰随即命令柱国于谨伐江陵,破城擒获梁元帝,将江陵掳掠一空。宇文泰赏赐给长孙俭奴婢三百口,委托他镇守江陵招抚流民善后,进爵昌宁郡公。

长孙俭后来移镇荆州,被任命为总管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行荆州刺史。周闵帝初年,赵贵等策划诛杀宇文护事泄,长孙俭长子僧衍被牵连处死。宇文护于是征长孙俭入朝担任小塚宰。保定四年,长孙俭被拜为柱国。朝廷讨论认为长孙俭操行清白,勋绩隆重,于是皇帝下诏褒奖他,并予以赏赐。天和初年,长孙俭转任陕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陕州刺史。长孙俭曾经进京奏事,当时大雪,长孙俭在雪中等候批示,足足从清早等到傍晚,长孙俭竟没有倦容,他是如此敬业。后来长孙俭因病回京,皇帝因为长孙俭旧居狭隘,下诏赐给他一栋豪宅。

长孙俭在夏州总管任上逝世。他临终遗言用普通衣服入殓,用无装饰的车子载棺柩,不设仪仗,亲友馈赠一概不要接受。他的儿子们都奉行父命。长孙俭又写遗书请求安葬在宇文泰陵墓侧,并且将皇帝赐与的豪宅归还公家。皇帝下诏同意,追赠长孙俭为夏州总管兼凉瓜等十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追封鄫国公,谥号“文”。荆州人仪同赵超等六百九十七人进京请求为长孙俭立庙树碑,皇帝下诏允许。建德元年,皇帝下诏命令将豪宅仍然归还长孙俭的妻儿,以表彰长孙俭的清正。

古代正人君子一脸正气。一脸正气的人让旁人肃然起敬,邪心歹念顿消。一脸正气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因为古代君子的一脸正气并非邪党文化中政工干部用来训斥别人、沽名钓誉、掩饰自己腐败的面具,而是君子品行操守的自然流露。古代君子严肃又宽容、清廉又有才干、敬业而不媚上,这是党文化中靠“一脸正气”混饭吃的人难以企及的。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吴明彻是南北朝时秦郡人,年轻时遇到侯景作乱,天下粮价大涨,秦郡人饥饿不堪。
  • 孙谦,字长逊,东莞郡莒县人。小时候被亲人赵伯符赏识。孙谦十七岁时,赵伯符当上豫州刺史,就引荐他当左军行参军,在职位上孙谦以能干着称。孙谦父亲去世后,孙谦辞职,搬家到历阳务农来养活弟妹,乡里人都称赞他们的亲善和睦。
  • 张煌言和郑成功、李定国并称清初三大抗清领袖。张煌言是儒生,却性情慷慨激昂,喜欢谈论军事。他在崇祯十五年考上举人,当时军情紧急,考试要加试射箭,张煌言射箭三发三中。
  • 清代,山东福山县人安某,确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余里,人们称他为“安飞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视于人,甚至还常常仗技欺人。

    有一天,安飞星来到乡间,看见一位农夫,打着赤脚在耕地,农夫的一双新鞋,放在田梗上,被安飞星看上了,即取而穿之。那位农夫追得气喘汗流,也没追上。安飞星以此取乐。

  • 西汉末年沛郡有一个富翁,临终时因为儿子太小,除了女儿和女婿再没有亲近的人可以托付,但是觉得女儿和女婿不善,如果托付他们照顾弟弟,难免他们不贪财害命,富翁左思右想,最后请来全族人,当着众人的面立下遗嘱说:全部财产交给女儿和女婿,只有一把剑托付女儿和女婿保管,等到儿子十五岁时交给他。
  • 晋明帝司马绍自小就很聪明。他只有几岁时,一次长安使者来京城谒见他父亲,父亲问他:“你说长安和太阳哪个离我们远?”司马绍说:“太阳远,只听人说使者从长安来,没有听说谁从日边来的。”他父亲很惊奇。第二天,他父亲大宴群臣,又拿这个问题问司马绍,司马绍说:“太阳近。”他父亲吃惊的说:“为什么你昨天说的和这不一样呢?”司马绍说:“抬眼可以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所以说太阳离我们近。”他父亲对他很惊异。
  • 道光三年夏天,潘芝轩的家乡发了一场大水,淹没了许多村庄,饥民乞食载道,许多人饿死在路边,朝廷的灾粮又遥遥无期,潘芝轩便首先自已开仓把家里积屯的粮米赈施给百姓。
  •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人,出生那天是五月初五,当时人认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男孩会害父亲,女孩会害母亲,他父亲田婴是齐国宰相,对他母亲说:“扔了他,不要养他!”他母亲舍不得,偷偷的将田文养大。
  • 王彦超是北宋初年人,年轻时到寺院去出家,僧人说:“你是富贵之人,怎么能屈居此地呢?”没有能够如愿。
  • “盗亦有道”的说法,古已有之。那么,再深入一步的探讨:什么是“盗之道”呢?清代的大学问家纪晓岚,在一篇文章中,记叙、回答了这个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