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八十四)

王维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结束语

最后,按照三十六计次序,将在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和建设过程中间所应用之计谋,再次简要重复。

第一计:瞒天过海

皇帝又称“天子”。瞒着皇帝,让其在不知觉的状态下与部队一起渡海。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利用一百五十米方案,骗得邓小平对三峡工程的正面表态:“我赞成搞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为了掩盖邓小平上当受骗、轻率做出错误决策的事实,邓小平的原话被改为:“(三峡工程)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李锐对邓小平有如下的评价:邓小平晚年办了两件错事,一是六四,一是三峡工程。

第二计:围魏救赵

田忌、孙膑受命救赵国,不是直接率部前去救赵国,而是利用魏国国内空虚,包围了魏国首都,迫使魏国军队放弃进攻赵国而回师来救。田忌、孙膑在中途设伏,重创魏军,击毙魏国大将庞涓,圆满完成救赵使命。三峡工程反对派,可以再细分为反对派和缓建派。反对派的代表人物是黄万里,缓建派的领军人是周培源。缓建派抱着“武死战,文死谏”的忠诚之心,向决策者上书,特别提醒政府,三峡工程投资过大,国力不足,不宜过急做出决策,意在“拖死”三峡工程,使之最终无法上马。缓建派的弱点则在于,无法在生态环境和移民等重大问题上,直接提出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意见,因为无论早建还是缓建,生态环境和移民问题同样存在。三峡工程主上派不敢与反对派正面交锋,而是利用缓建派的弱点,加以围击,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第三者来打击对手,便是借刀杀人。埃及阿斯旺大坝工程由于其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社会问题,以及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经验教训,这一点西方国家的教科书皆有论述,在德国中小学的教科书中也有介绍。西方国家吸取了阿斯旺大坝工程的教训,纷纷放弃了建设大型、巨大型水库大坝工程。但一九八六年李鹏率领众多亲信组成中国代表团,访问埃及,参观阿斯旺大坝工程。回国之后,颠倒黑白,利用宣传阿斯旺大坝工程的“正面效益”,打击三峡工程反对派。

第四计:以逸待劳

军队不动,则可以养精蓄锐,等到机会打击远道而来的敌人。工程可行性论证本应研究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动态影响,而非仅停留在对于工程建设之前现状的静态描述和分析。研究动态发展要比静态描述难度大出许多。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在许多方面,只是作了静态描述,以逸待劳,以静态描述代替动态分析。比如关于滑坡、崩塌的结论是:水库沿岸只有滑坡、崩塌四百○五处;大坝上游二十七公里范围之内不存在大型滑坡体。这只是未建三峡工程之前的状态。三峡水库蓄水之后,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滑坡、崩塌上升到四千七百余处,大坝上游十七公里处出现大型滑坡体,直接威胁大坝安全。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方在突发事件中遇到麻烦,要加以利用,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火上浇油。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中央决策层镇压学生所要求的民主运动。三峡工程主上派,竟利用此机会,将与学生运动毫无关系的三峡工程反对派组织者戴晴,打成天安门事件的黑手,投入监狱。并以戴晴主编的《长江,长江》一书为线索,向该书的文章作者开刀,向其单位领导写信,状告他们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动乱与暴乱制造舆论、和天安门动乱幕后黑手戴晴有不可告人的联系,要求这些单位的党组织在政治上审查三峡大坝工程反对派的成员。在强大的政治打压下,三峡工程反对派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三峡工程的意见,也无法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反对三峡工程的文章。

第六计:声东击西

声张虚势在东,集中力量攻击在西。用假象引诱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一九九一年,中国华东地区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发生大洪水。三峡工程主上派利用华东洪水,大肆渲染洪水忧患,片面夸大水库大坝工程的所谓防洪效益,意在鄂西建设三峡大坝。其实,一九九一年太湖流域的大洪水,是由于上海城市建设、和中央防洪指挥出现重大错误,使得两场暴雨,便造成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难,淹了中央的钱袋子。

第七计:无中生有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是三峡工程主上派,刻意捏造“水库基本没有水力坡度”的理论:三峡大坝坝址处蓄水位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大坝上游几百公里之外地方的水位,依然是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三峡工程移民人数和移民安置,都是按照这条没有水力坡度的“移民红线”计算的。按照这个“无中生有”的理论,三峡工程移民人数为一百一十三万人。但是到二○○六年底,三峡水库坝址处蓄水位才上升到海拔一百五十六米,三峡工程实际移民人数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万人。如果将来三峡工程发挥所谓的防洪效益,许多新建造的移民住房都将被库水淹没,这些移民不得不重新安置。因此,重庆市在二○○七年公布计划,要再次搬迁三峡库区居民四百万。使用无中生有一计,骗取全国人大代表的举手同意,也导致三峡工程的最终失败。

第八计:暗度陈仓

刘邦采取韩信的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占三秦。虽然名义上,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一九九二年所批准的,一九九四年正式开工,但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从一九八四年以来,以及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展开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后,便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全国人大决策之前,投入三峡工程的资金越多,三峡工程上马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工程不上马,国务院将无法处置已经投入三峡工程的资金。

第九计:隔岸观火

事不关己,袖手旁观。仔细阅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关于地震的报告,可以发现其结论是:即使发生水库诱发地震,三峡大坝是安全的。三峡工程建设会引起水库诱发地震,考虑问题的中心本来应该是三峡水库地区的居民和三峡大坝下游居民的安全问题,而不能只局限于三峡大坝。三峡坝址周围为多条构造断裂所包围,多条断裂横切水库,在大坝上游交会,形成K字交错。历史上三峡库区发生规模六点二五地震,地震烈度达八度。一旦发生严重诱发地震,首先受害的是人,是居住在水库周围的居民。但是库区居民的安全,则不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十计:笑里藏刀

唐朝宰相李义府表面上对人很温和,满面笑容,实际上心胸狭窄,阴险狠毒。一九八六年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出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组长,她将中国最为优秀的水利专家黄万里拒绝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之外。一九八八年钱正英在一次会议上遇到黄万里,对黄万里多方照顾,并告诉黄万里,她是黄万里本家嫂嫂,事后又到黄万里家中拜访。钱正英对黄万里表现出的“关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说服黄万里停止对于三峡工程以及对于中国水利政策的批评。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峡工程做了三个不同蓄水方案比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较的结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济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则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还要差。
  •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也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 三峡水库长六百余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为零,所以,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峡大坝处的水位高,两处的水位绝不可能是像李鹏所说的那样是一般高低。
  • 而二○○三年六月以来,三峡水库蓄水的实践,恰恰证明:高峡出平湖,根本是无中生有。
  • 为了支援三峡工程统一领导建设,李鹏在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建立三峡省,为此,必须先行组建一个筹备组。
  • 一九八八年,全国政协再次组织三峡考察团,这次参加的全国政协委员有一百二十八人,团长是政协副主席周培源。
  • 按照西方决策理论,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问题,而三峡工程决策是政治决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政治家的决策做工程技术准备,而政治家则是出自政治考虑,权衡各方面利弊,做出最后的决策。
  • 这段时间里,陆钦侃在许多书刊上发表文章,陈述不赞同三峡工程的理由。他和其他政协委员一起,揭露了一九七五年河南板桥、石漫滩水库和其他五十余座水库溃坝,造成二十三万人死亡的事实。
  • “欲擒故纵”,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 从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的人员组成来看,就会发现,全是清一色水利电力部的官员和工程师,不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中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