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增冲侗寨 养在深闺人未识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增冲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城西北82公里的增冲乡,寨子周围三面山环水绕,有一座鼓楼居于其中,寨上数十栋飞檐翘角的古老印子屋衬托着鼓楼如碧中一桅独起,进寨时一眼即能看到。

这座鼓楼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由于交通不太方便,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从江增冲鼓楼,不用一钉一铆为全木结构,考古和建筑研究价值颇高。

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风雨桥,也称侗家廊桥,另一便是鼓楼,鼓楼为木结构,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

寨中有事商议或节日踩歌堂的时候,便捶响大皮鼓,寨中乡亲都聚在鼓楼大厅中听长老发号施令,而平日,鼓楼大厅则是休闲的公共场所。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秋。该楼为木质结构,形如宝塔,双葫芦顶。高2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内有4根大柱,每根直径0.8米,高15米,每柱之间距离3.6米,构成椎形方架,是鼓楼的骨干部分。距4大柱周边3米处,竖有8根高3.5米的支柱,将大柱团团围住,并以穿枋与内柱相连,呈辐射状。

一层楼上叠有数层,每层有8根短爪柱层层叠竖,直至第十一层。鼓楼顶部,还有两层八檐八角的伞顶宝塔,名曰“干梗”,其工艺精细,为中国木质结构建筑中所罕见。

在此层顶阁中,有一个长约3米,直径约10公分的木鼓。最顶部嵌有陶瓷宝珠尖顶,直插云霄。顶阁下面各层梁上钉有橡皮,并用大小羊桃藤捶烂与石灰拌合架瓦,十分牢固。檐阁下画有龙、凤、鱼、蟹、虾等动物图案,美丽壮观。此楼的最低层嵌有3扇大门,正中设有一个火坑,周围铺青石片。

增冲鼓楼被称为侗族建筑艺术的明珠,是侗族文化最杰出的代表。1988年,增冲鼓楼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邮政部发行的《侗族建筑》邮票一套四枚,增冲鼓楼作为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登上了国家名片--纪念邮票。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
  • 北京钟鼓楼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原名齐政楼,寓意取齐七政(日、月、木、火、土、金、水)。
  • 北京钟楼始建于元代,元大都时期这里是万宁寺的中心阁,阁内悬钟,故称钟楼。
  •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 玉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 四合院的大体布局是,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正如古人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 有着中国“最圆”乡村美誉的菊径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坦乡。她是个典型的水环山绕型的村庄,溪河成大半圆型, 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新修的柏油公路沿着河流呈现圆弧型绕村而过,一些木板桥与公路相连。如果不是公路开发,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这里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 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组日前在江西发现一奇特样式古建筑,该建筑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吴城乡,是一幢清代建造的砖木结构家宅,大门朝东,开于房屋的东角一侧,“歪门邪道”形状怪异。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