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汉字正义(25):十方世界与沙裏世界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曾写过这样一首短诗: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徐志摩把它翻译成如下汉语,顿觉禅味无限: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

刹那成永恒。

这首汉译诗的诗眼,显然是沙裏“世界”。这个“世界”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仍从解字谈起︰

世,在甲骨文“笹(ㄊㄧˋ tì,笼屉)”中是“枼(yè ㄧㄝˋ,即‘叶’)”的省形,将“枼”的枝叶分离出来,即成“世”,象征树木之叶脱落,表示如树木一年一度的荣枯轮回周期之意。

如《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金文始见“世”的独立字形,但叶片形稍简,其意稍晦。

由“植物荣枯轮回的一年”,即“年、岁”引申出“人的一生”之义。如《左传.成公十六年》:“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另《西游记.第二回》:“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及人们常说的“一生一世”、“今生来世”等。

又引申出“父子相继的一世”之类的含义。如:四世同堂。进而引申出“时代”的含义。如《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还有人们日常所说的“盖世无双”、“当世英雄”等。

“世”的以上含义表示的都是时间方面的概念,但时间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展开,所以“世”引申也表示“人间、社会”这样的含义。如《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及人们日常所说的“世外桃源”、“举世闻名”等。

“界”的本义相对简单,从田,介声,介(甲士)也兼表围裹之意,表示田地的边限,即田界、地界、疆界、边界这样的意义。如《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由此引申出“范围、限度”之类的含义。如《山海经.海内经》:“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还有人们日常所说的“自然界”、“境界”等。

可见在汉字中,“世”侧重表示的是与生命活动有关时间方面的概念,而“界”则侧重表示二维空间范围之类的概念,原本各自单用。“世”与“界”连用,是翻译佛经时出现的,也就说是“世界”最早是佛教用语。

如《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这裏,“世界”指的是众生存在与活动的时间、空间范围,所谓“十方世界”。后沿用到世俗社会中,并用以表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总体”,如:世界观。

“世界”既然表示的是众生存在与活动的时空范围,那么自然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界域与层面。如佛家所说的“法轮世界”、“莲花世界”、“琉璃世界”等,科学上所说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等,人们日常所说的“水下世界”、“儿童世界”、“昆虫世界”、“内心世界”等等。

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物质与生命存在状态与运动形式。比如微观世界,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揭示过:一粒沙裏含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诗句--“一沙一世界”的说法。

人生一世,来在这个世界上走上一遭,所为何来?在后文对“真”的解读中,也许能找出一些端绪。@*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书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