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

家有贤妻 福荫陶门几代人!

作者:慧勉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209
【字号】    
   标签: tags: , ,

《晋书》记载: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豫章新淦(江西南昌境内)人。以前,陶侃的父亲取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贫穷,湛氏就靠纺织挣钱,供养儿子,让他结交胜过自己的朋友。这位湛氏贤妾,福荫了陶门的几代人!

陶侃年轻时,在寻阳县做小官,曾负责监管水产,他就利用职务之便,送给母亲一坛糟鱼。湛氏将鱼封存,又写信责备儿子说:“你做官,用公家的物品相送,这不仅不能利益我,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鄱阳孝廉范逵,遇上大雪,借宿陶侃家。湛氏将自己床铺下新铺的稻草抽出来,喂范逵的马,又偷偷割断自己的头发卖给邻居,以购买食物款待范逵。范逵听说后,叹息道:“不是这样的母亲,养育不出这样的孩子!”后来,陶侃果然考取功名而显贵。

陶侃。(公有领域)

陶侃是晋代名将,其功业和人品,已永载史册。而这一切,与其母亲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陶侃年轻时,有一次,曾喝得酩酊大醉。陶侃的母亲非常难过,就给陶侃订下了一个“酒约”,限制陶侃的饮酒。这条“酒约”,陶侃遵守终生,也得益终生。他执行“酒约”的规定,坚决约束自己不和部下饮酒,如遇上司和友人,也略表“敬仪”即止。在两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经常鲸吞狂饮,烂醉如泥,并以此为“潇洒”。陶侃身处这样的环境,却能够不受影响,确实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陶侃在任荆州刺史时,负责监督建造一批战船。他在造船现场巡视时,发现遍地都是削下来的碎竹和木屑,便下令将这些弃置的下脚料都收起来,不准丢弃。人们都不知是为什么。

按照惯例,正月初一那天,在衙门前要有庆祝集会。可就在过年前两天,下起了大雪。雪融化后,到处是泥水,车马一过,脏乱不堪。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陶侃下令把那些木屑拉来垫上,解决了大问题。直到陶侃去世后,大将桓温准备伐蜀,需要造大船,陶侃生前所积攒的碎竹,都用来制成了竹钉,物尽其用。

正是母亲的正直和勤俭,使陶侃懂得了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他对一草一木,都十分爱惜。即使在他成为一代名将,被封为“柴桑侯”,拿着四千户的俸禄时,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作风。

陶侃一生的功业和幸福,正是年幼时母亲言传身教、滴滴心血的结晶。而这份财富,也留给了子孙后代。后来,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陶渊明,就是陶侃的曾孙。@#

陶渊明彩像,清人绘 。(公有领域)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B>尽智张需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他在先前做郧州的州佐时,州里有一条水渠淤积,因而荒废水田几十年。前后几任州官,都不能疏濬。尽力、认真为民的好官
  • 李绛在德宗掌朝时,正值魏节度使田季安过世,李吉甫请求德宗发兵讨伐魏博。李绛认为不必对魏博进兵。魏博会自动归顺朝廷。李吉甫竭力述说,不可不用兵的情状。
  • 主父偃官至中大夫。为官阴狠毒辣,公卿大臣们都很惧怕,只得去巴结他,纷纷向他送礼。有人反映,说:“主父偃太骄横、太贪婪了!”主父偃却说:“大丈夫生前不得五鼎食,死也要为五鼎烹,所以,我要倒行逆施!”
  • 宋代和明代,有许多文人,受佛家影响甚深。静敬二字,远远不只学者在这上面获益匪浅。就是一般人,只要学、做到这两个字,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 有位孝子,是个哑巴,他事母至孝,每日背负其母乞食。凡乞得之食物,必拣送味美质良者奉母,粗糙者自食。
  • 孔子学琴的方法,看来也很朴拙,只是反复练习而已。
  • 做事,如果意志不坚定,每遇生死关头,就会瞻前顾后,犹疑不决。
  • 英宗和曹太后,历来不和,从此,朝廷常有搬弄是非的事发生。
  • 墨子的学说,传播先王的思想,论述圣王的主张,他把道理告诉了人们。如果他的学说文辞优美,恐怕人们只会陶醉于表面的文采,而忘记它的实际价值。
  • 据《隋书•列传第四十三》记载: 北周时代,大宰相宇文护执政,有篡位之心,他私下里,问庾季才:“近日天象,有什么瑞兆吗?”庾季才回答:“我受您的深恩,若知不尽言,那不就像木头、石块一样,没感情了吗!据我观察,最近,上台星有变化,这种天象,预示对宰相不利。您最好归政于天子,请求回家养老。这样才能安享晚年,并得到周公旦、召公爽辅佐成王一般的美名,子孙也会常为国家重臣。否则,我就不知会怎么样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