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忽必烈号令四大汗国 中华文化造福欧亚大陆

作者:皇甫容

1335年的元朝及蒙古四大汗国地理位置(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881
【字号】    
   标签: tags: , ,

历史上,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前往中土,经过近三百年的效法大唐,才一点一点地把盛唐文明涉及的方方面面,原封不动移植到东瀛。文化的传递,除了使者频繁往来、互相通商等,还有一种特别的方式,即征伐。征伐始终会带来双面的影响,它对文化既有着巨大的毁坏力,却又扮演着向别国植入本国文化的角色,在世界格局的重组中又起着重要作用。

中世纪的欧洲有段长达五百多年的被学界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的文化断层、社会衰败时期。成吉思汗率军西征,给欧洲的“黑暗时代”,带去了一抹来自东方的文明之光。

成吉思汗有着蒙古草原一样宽广的胸襟,在用人方面,他不问出身、不计过往,只看重才干技能,任人唯贤。譬如,他重用敌国大臣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他重用金国耶律楚材,向其询问治国良方;他重用曾经企图射杀他的敌将哲别,使他充分发挥统军作战的专长。他采用了中原的分封、封赏制度,把功勋忠臣分封到四方区域,犹似建国封邦。成吉思汗所分封的四子,奠定了日后大元四大汗国的基础。

Ilkhanate_in_1256–1353
伊儿汗国的地理位置(公有领域)

 

伊儿汗国由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胞弟旭烈兀所建。至元元年(1264年)旭烈兀大王接受元朝册封,成为伊儿汗。伊儿汗国沿用成吉思汗制定的万户、千户、百户、什户制。仿中原管理方式,开垦荒地、兴水利、颁发税册、实行采邑制、鼓励商贸等,并仿照中原统一了度量衡。

蒙古本土文化并无封建之制、农桑、水利、树艺、渔畜等涉及民治国本之法。由汉人贤者协助蒙古订立各项规制,蒙古入主中原加以采纳,仿汉制大力实施,继而能承中国国祚,被学者称为一件奇事。

元世祖和元成宗先后颁发给伊儿汗国方印,上刻汉字“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伊儿汗国缔建者旭烈兀大王去世后,遗命由其子阿八哈继位。阿八哈没得到忽必烈的册命不敢继位,另设一座行宫,代理汗位。

640px-AbaqaOnHorseArghunStandingGhazanAsAChild
阿八哈骑在马上,身边是他的儿子阿鲁浑,阿鲁浑手中抱着自己的儿子合赞,绘制于14世纪早期。(公有领域)

 

直到1270年,元廷派遣特使奉诏到来,元世祖赐给阿八哈诏旨、王冠、礼品,任命他为伊儿汗国大汗。阿八哈才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上王位。1279年,在阿八哈颁发的敕令上,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即忽必烈颁赐给他的王印。

如今,这张留在博物馆中的敕令,成为见证历史的信物。中国曾经有一座气势磅礡的王朝,曾把王朝的光辉撒向遥远的西亚,天朝皇帝的诏令远达藩属国。

1284年,阿鲁浑汗取得汗位,但未登基。1285年,忽必烈派遣孛罗丞相前往伊儿汗国宣诏,元朝使臣到来后,阿鲁浑汗才正式即位成为伊朗等地诸蒙古、大食民众之长。孛罗丞相就此留居伊儿汗国,成为呼罗珊地区的长官。他协助拉施特编撰史学巨著《史集》,提供蒙古史史料。阿鲁浑汗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结盟,和拜占庭帝国结亲,并遣使赴罗马教廷、英、法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1291年,乞合都继承汗位,忽必烈赐予他藏语名“亦怜真.朵儿只”,意为“大宝金刚”。由孛罗丞相指导,乞合都汗仿效元朝钞法,命人印造、发行交钞。当时元朝向外商征收的关税为三十分之一,即3%。伊儿汗国效法元朝,也同样向意大利商人征收3%的关税。

忽必烈伐宋,向伊儿汗国阿巴哈征工匠,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应命前往元大都,回回炮技术因而传入中国。而由旭烈兀西征时带去的中国炮手、天文学家、医生等技术人才,随旭烈兀留居波斯。

位于俄罗斯咸海和里海北部的金帐汗国,距中原有数万里之遥,即使快马飞驰也要二百多日才能到达中原。那里原本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后由其子拔都创建为汗国。

元太宗窝阔台时,设置驿道通于拔都营帐,其后经斡罗斯和钦察草原通往东方的驿道日益繁忙起来。西方使节、商人东来者,多取此道进入中国。钦察汗国都城萨莱成为连接东西方交流的国际性都市,来自中国的商品大量输入,不少中国工匠随远征军迁至钦察汗国,从事铸造铜镜等行业,而钦察、阿速、斡罗斯等族将卒、工匠技师等也移居元朝。

元文宗图帖睦尔时收聚境内斡罗斯人一万为军,于大都附近赐予良田一百顷屯种。上万外国人集体移民中国,在此之前没有过。

真腊自称甘孛智(今柬埔寨),元成宗初年,元廷遣使真腊,周达观随使团前往。在真腊都城吴哥留居一年,此行所见所闻编撰成《真腊风土记》。书中所述真腊人所用金、银、五色轻绢帛、锡、铁、漆盘、青瓷、草席、雨伞、铁锅、铜盘、木梳、针、矮床等皆来自中国。元朝亦有唐人侨居真腊经商,并娶当地妇人为妻,以便经营。

暹国即今泰国。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暹王遣使携带国书来到元大都。大德三年(1299年),暹国国主上言,其父在位时,元朝廷尝赐其父鞍辔、白马以及金缕衣,乞求循旧例以赐。元成宗采纳丞相之言仍赐金缕衣,而没有赐其白马。大德四年(1300年),暹国王敢木丁第二次亲至大都,请回许多中国陶瓷工匠,开创了暹国的陶瓷业。

这些史实说明,在七百多年前,元朝展现的王朝气象,其影响力能远及波斯、俄罗斯、泰国。支撑王朝巨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除了强大的武力和财富之外,再有就是中原文明释放的能量,既打通了欧亚的洲际壁垒,亦连接了中原、草原、欧洲的三大文明。中原文明展现的惊人力度,怀柔安民旷世久远。@#

参考书籍:
1. 《千年风云第一人》,巴拉吉尼玛等编撰
2.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3. 《多桑蒙古史》
4. 《忽必烈的挑战》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史的天空回荡着一首波澜壮阔的史歌,既有金戈铁马一路西征的动人心魄,又有娓娓道来的花絮和插曲。这部宏伟乐章,由成吉思汗“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的德行交织谱成,咏颂着蒙古王“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凯歌。
  • 铁木真骑着锁儿罕失刺送的马,顺着人畜在草地上留下的踪迹,一路向斡难河下游寻找,终于在豁儿出恢山附近与母亲和兄弟们重逢。久别重逢的喜悦也降临在这个小小的部落,为其凝聚了新的气息。这股新的气息,是命运的气息,也是王者之路的气息。
  • 谁在风中吟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拨动历史的琴弦,聆听草原帝国的凯旋,于静音的空白时光,寻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下令编修《元史》,要求史官“直述其事,毋溢美,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并由明朝翰林学士、“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领衔主修。
  • 统一了天下的秦始皇,不仅确定了“皇帝”称号,做了废封国、实行郡县制;采取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法令;使车同轨、道同距等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了不起的事情,而且还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并成为后世各代王朝的范本。
  • 德国柏林有一座现存的巴洛克式的雄伟的宫殿,它是十八世纪初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王后索菲‧夏洛特委托建筑师Arnold Nering设计的。在1705年夏洛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腓特烈一世将宫殿和附属产业命名为“夏洛滕堡宫”。此后几经扩建。
  • 《易.系辞》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从今时回溯大约一万年,正是中华文明萌生的上古时代。那时鸿蒙初开,天与地,神与人,初次在这中原舞台绽放风采。那时的故事,流转万年光阴,历经一代代世人口耳相传,翰墨相续,似乎早已化作面目朦胧的传说。尽管如此,那些散落在历史缝隙的片段,始终为后人吟咏怀念,也教人不知疲倦,投入浩瀚烟海,追寻最初的记忆。
  • 越国,齐海,陶地;谋士,相国,富贾。三种角色,三重人生,却在春秋时期一位叫范蠡的人身上,呈现出神奇的统一。“重农抑商”历来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传统,故而历史上能征善战者有之,辅国效君者有之,但以商人身份名扬天下的却屈指可数。范蠡以布衣之身,不仅官至将相,位极人臣,更能果断转型,投身商海,确立好善行德的商人形象,丰富了商人文化。他的才学与经历已教人惊叹,他所奠定的“中华商道”更为后世传颂。
  • 秦末汉初叱咤风云、并开两汉之基的大将军韩信,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汉书补注》引唐朝大将李靖的话说:“张良所学,《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穰苴》和《孙武》都是古代著名的兵书,《穰苴》的作者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田穰苴,《孙武兵法》又称《孙子兵法》,是同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所着,该书计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
  • 在倡导“全球化”的今天,世人用新世纪的角度和视野去回顾历史进程,追本溯源,可以追溯到近代文明和全球化体系的真正的开拓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