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融“救人活国 其利博哉”

作者:曾敬贤
宇文融领导着一大批劝农使,设立义仓、救济灾民。乡亲父老们深受感动,甚至把宇文融比做自己父母。(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90
【字号】    
   标签: tags: , ,

自晋代以后,门阀制度发展,豪强地主收容了大量的依附人口。这些依附人口没有户籍,受到豪强地主的剥削(美其名曰收容、保护),但是国家却收取不到这些依附人口的租税。这样,一方面使国家的收入减少,又增加了那些有户籍的农民和中小地主的负担,因为豪强地主往往把那些依附人口的负担,转嫁到有户籍的农民的头上。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后,曾经花力气解决这个问题,但可惜隋朝寿命太短,没有等到这个问题比较好的解决,就寿终正寝了。直到唐玄宗的时代,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占有依附人口的,都是那些大地主、大官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然侵犯他们的利益,就要招致他们的激烈反对。玄宗和有关部门,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又苦于没有适当的办法。

宇文融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办法、也很能干的人。开元初年,他经过几次升迁,做到富平主簿的官,不久又当了监察御史,有了直接向皇帝提出建议的机会。

宇文融大胆地向玄宗建议,派人检查伪报的虚假户口,把藏匿不报的人口检查出来,予以登记。这正是玄宗关心的问题,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字文融的建议,并派他去从事这件事情。因为当时逃匿户口的人太多了,宇文融又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办法,他干了不久,就搜查出不少漏报的户口,玄宗很高兴,任命他为特加朝散大夫,又迁为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主持检核户口的工作。

他奏请设立了十名劝农判官,分赴全国各地,主持检核户口的工作。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不报户口的农民,只要报上户口,不但不予惩罚,而且还给以六年免交赋调的优待(“调”是用来替代劳役的钱),只交少量的地租就可以了。这个办法对那些隐瞒户口的农民登记户口是有利的,所以他们纷纷离开原来所依附的大地主,登记了户口。

不出所料,宇文融检核户口果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阳翟尉皇甫憬上书预言:实行这个办法以后,逃逸户口的会更多,并且断言:隐瞒户口的事,就是伊尹、申不害、管仲、晏婴这些人再世,也解决不了。但检核户口符合玄宗的主张,所以皇甫憬的上书,惹恼了玄宗,皇甫憬被贬为盈川尉。

有了皇帝的支持,那些赞成宇文融办法的人,也敢讲话了,那些见风使舵的人,也站到宇文融一边,结果,反而是宇文融在朝中形成一股势力。有些人看着宇文融的眼色行事。在检核过程中,这些人希望向宇文融表功,往往虚报成绩,甚至有人把已经有户口的人,也当作没有户口的人报上去。不过,总起来说,宇文融的工作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当年就检查出漏报户口八十多万户,还检查出相应数量的瞒报的土地。尽管向新报户口的人征收的税不多,但全国还是多收了几百万钱的租税。

这个成绩让玄宗非常高兴,擢升宇文融为御史中丞。这一来,更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宇文融和检核户口了。有一次玄宗让尚书省讨论一下检核的情况,官员几乎是异口同声盛赞检核户口之举,只有户部侍郎杨某攻击检核户口是得不偿失,结果杨某被派了外任,实际上是被赶出首都。

宇文融每到一处,首先招集当地的父老乡亲,宣扬皇帝的恩德。由于宇文融领导着一大批劝农使,还作了一些设立义仓、救济灾民之类的工作。乡亲父老们听了他们的宣讲,看了他们的行动,都深受感动,甚至把宇文融比做自己父母。

玄宗听说了这一情况,也很受感动,他下诏表彰宇文融,说他做的工作是:“救人活国,其利博哉!”并同意将他们搜查户口得来的钱,存入常平仓。常平仓是专门储备救济物资的仓库,遇到灾荒,即可方便使用。

宇文融受到玄宗的器重,引起一些的人忌妒。中书令张说对宇文融就很是反感,又怕他的权力太大。宇文融虽然有所防备,但张说与中书舍人张九龄联合起来反对他,宇文融也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等人反对张说之辈。

这时,宇文融兼任户部侍郎,在张说等人的攻击之下,玄宗对他们拉党结派很不满意,便把宇文融调为魏州刺史,以后又调为汴州剌史。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上书建议对过去一些废弃的河道,加以改造,开发成为水田,造福国家。因为以后政治情况的变化,他的这一理想,未能实现。

宇文融被调为外任不久,就又被调回京师,任鸿胪卿兼户部侍郎。这是职位很高的官,属于宰相之列。宇文融志得意满,以天下为己任,任命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居于要职,并声称几个月之内,就要让国家太平无事。他的这些言行,更加引起了那些忌恨他的人的不满,对他的诋毁就更厉害了。御史大夫裴光庭揭发他“交游朋党”,还说他的儿子贪污公款,宇文融因此被贬为昭州平乐尉,身处岭南。还有人揭发他在汴州造船的时候隐藏了钜额公款,于是他又流放他到岩州,死在路上。宇文融死后被追封为台州刺史。

(《旧唐书‧宇文融传》《唐书‧贪货志》)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韩延徽走的时候,太祖像失魂落魄了似的,连作梦都梦见韩延徽,所以韩延徽的归来,使他非常兴奋。他还赐给韩延徽一个名子叫匣列,在契丹语中,是归来的意思。还封他为鲁国公。太祖把他视为佐命的功臣。他助辽农垦,惠民播益,当时的百姓,都很感戴他!
  • 由于金世宗治世有方,使得金朝社会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历史上有人把他称为“小尧舜”。
  • 在隋末的农民大起义中,许多英雄好汉,也纷纷起兵。反隋中有一个人姓薛名粹,是隋朝的介州(今地不详)刺史,太子少傅薛善的儿子,也随着隋朝的汉王杨谅,起兵造反,但不幸兵败被杀。薛粹还有个小儿子,也在当杀之列,但因年纪太小,被免死,送到辰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黔阳县南),罚作官奴。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薛大鼎。薛大鼎长大了,乘战乱从岭南逃回家乡蒲州汾阳(在今山西省静乐县西)。
  •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有时也自称东坡居士。他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父母官”。为官期间,他总想造福于民,苏堤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一个杰作。
  • 洪熙五年(1430),明仁宗朱高炽,感到国家的财政管理很不完善,有漏洞。特别是江南地区,更为严重。仅苏州、松江两个府,就欠应交中央政府的税赋粮食八百多万石。他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干的官员,到那里去监督整顿这件事。他问朝臣们,谁能胜任这个任务?大学士杨荣,推荐了周忱。
  •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任官数十载,一直公正节俭的人,康熙皇帝称赞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他就是著名的廉臣张鹏翮(读何)。
  • 当时,那些参加科举考试取在前面的人,都愿意直接去当显要的官,而像左藏库监这样的官,有点像皇上的仓库管理员或是账房,往往不被人们看重。但韩琦不在乎,并尽力去作好这一工作。韩琦认为国库重地,必须管好!不可马虎、大意。当时,那些参加科举考试取在前面的人,都愿意直接去当显要的官,而像左藏库监这样的官,有点像皇上的仓库管理员或是账房,往往不被人们看重。但韩琦不在乎,并尽力去作好这一工作。韩琦认为国库重地,必须管好!不可马虎、大意。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