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立国原则之三:品德高尚的领袖

引领人民保持高尚品德
font print 人气: 134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12月09日讯】(希望之声广播电台《美国史话》制作人方伟综述)美国立国原则第三项就是,若要公民坚持做品德高尚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选举出具有道德良知的人做领袖。

国父们认为,如果我们选择的领导人没有道德的话,美国会无法维持下去。

领袖必须具有信仰、德行和才华

美国先父们怎么看待在新成立的合众国里当官的?当时美国多数人来自欧洲,在欧洲当官是很不错的事,你有钱就可以做官,出身好可以做官,有势力你可以做官,当了官之后,你捞钱也很容易。美国先父们看到这些,觉得这非常的不对。

所以先父们说,我们美国的官,是要服务公众的;当官要靠他的德行和才华,不能靠他的财富和出身。他们当时提倡说,我们要提倡“自然贵族”精神。

那什么叫做自然的贵族?就是我们不是国家封的、不是王封的,是我们自己的精神让我们成为贵族,是精神贵族;当官是公共服务,当官得到的是什么?是荣誉,而不是金钱,当官是一种奉献。

所以美国的立国原则说,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选择官员、选拔官员的过程就是要保证有道德的人、有才华的人才可以当得上,而不是讲出身、讲财富。

另外,私德不好的人,不能当官,不能当公众的领袖。私德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在公共场合,也得是个有道德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私人生活中也是守徳和一丝不苟的人,这种人我们才可以选他当官;为什么美国的高官因为一点点丑闻就得下台,也是源自当初的这个概念。不仅如此,当时还强调,我们还要选择那种有坚强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这样的人的私德和公德都很好。

服务公众 低薪养廉

别看我们现在说就这么几句话似乎很简单,但在当时跟欧洲相比,那是非常震撼的,因为在欧洲当官就是荣华富贵,在美国当官却是服务。

当时起表率作用之一的是乔治‧华盛顿,他当大陆军总司令的时候,一分钱不拿,他后来当了总统,总统一年的工资是25,000块钱,那时是很多的,他都没有拿,所以他是个义工总统。有人后来说了,他是个大庄园主,有弗农山庄呀,他也不需要那个钱啊。但其实不是的,因为在独立战争中,弗农山庄被毁掉了。他当完八年总统的时候,他的弗农山庄都没有恢复生产,所以华盛顿其实是没什么钱的。但他就认为说,我当总统是为公众服务,我就不拿这个薪水,他就免费当了大陆军总司令,也免费当了八年的美国总统。

包括美国很多的建国先父,矢志建立宪法、缔造国家,而他自己并没有钱。包括塞缪尔‧亚当斯,他都说,“我认为政治学是一个崇高的科学,是为公众服务的。”他说,“我今天投身政治学,不是为了自己赚任何钱,我投身政治学是为了我的儿子以后可以学数学、学科学,学更多种学科;我的孙子就可以学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我们奠定了这个国家。”

他们的看法就是如此,政治是个崇高的东西,要由崇高的人来做。约翰‧亚当斯——后来的美国第二任总统,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政治人物虽然不能为自己赚取财富,但他可以成为国家的财富。

所以在美国,公众服务是一种荣耀,一般而言,要免费去做,或者低薪去做。所以美国是低薪养廉。美国先父们当时就是这样的设计:官员的工资要低,免得吸引坏人来做。

这就是美国的第三项立国原则,让有道德的人来做我们的领袖。#

(转载自希望之声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28项立国原则”来自于一本书,叫作《飞跃5000年:美国28项立国原则》,这本书的作者是W‧克里昂‧斯考森先生(W. Cleon Skousen),他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是世界知名作家、演说家、教授,擅长美国宪法、经济学及历史领域,也曾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16年。《飞跃5000年》是斯考森最著名的畅销书,被推荐为很多美国大、中学的必读物。
  • 美国28项立国原则中的第一项立国原则叫做:自然法真谛。只有遵守自然法,才能建立健全的政府和人与人之间的公正的关系,这是美国建国的基础。
  • 美国第二项立国原则就是:人民必须有道德。这与美国的建国和美国宪法是什么关系呢?
  • 《蒋中正(蒋介石)日记(1948—1954)》新书日前于国史馆发表。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暨前国史馆长吕芳上指出,这是一部罕见的国家领导人日记。
  • 几年前看到旅居美国的阿陀一篇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惊心动魄的南中国知青偷渡潮》一文,该文写得深入细致,气势恢宏,且数据清晰,把当年的知青偷渡重现眼前。作者不是卒友,但能写出如此佳作,可见其写作功力深厚。但一篇好文有时也会有争议的地方。我个人与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不吐不快,因此在这里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
  • 在当年那个迫使大量人民“起锚”、“督卒”、“较脚”、“着草”——等同逃亡的大时代里,并非所有人都会一走了之的,所有成功的逃亡者都必须具有活跃的思想。在当年的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思想僵化,中红毒甚深的人,即使他们不是那个制度的得益者,他们也不会对那个极权制度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叛逆之心的。
  • 1979年以前,每当清明和重阳这两个香港法定的假期前后两周,香港政府都会开放边境的坟场让香港市民前往拜祭亲人。每当这两个节日,前往边境的人很多。在弯弯曲曲窄长的界河梧桐河南边各个大大小小的山坡上,人山人海,一个小小的沙岭坟场,能有几多真正的参拜者,来的人大都是在各个不同时期“起锚”成功的人。
  • 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常绿阔叶灌木群落——红树林。(公有领域)
    在香港大部分的知青都是当年的“起锚”客,“起锚”本指船舶开航的意思,但在那疯狂的年代,在一群特定的人群〔广东知青〕中,却有另外一个意思,在广东当年一提起这一专有名词,人们都知道那是指偷渡。“起锚”是一种赌博,参与者要押上自己的前途与生命,那时参与这个赌博的广东知青为数不少。有的赢了,有的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