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颠可及 其浩然之气不可及也

“全无富贵愿 独好古人笔札”——米芾(1)

整理:郑行之

宋 米芾《紫金研帖》行书 。(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87
【字号】    
   标签: tags: , ,

“呜呼米颠!旷代一人而已。”
“其颠可及也,其浩然之气不可及也!”── 明 陈继儒。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可说是一个经济比较繁荣,科技也发达,文明昌盛,艺文方面多元、有创意的朝代。

那是一个很奇妙的朝代,几乎每个皇帝都爱好艺术,特别是徽宗,艺术天分极高,除了他的画作极其出色外,他还创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瘦金字体。

宋朝以“重文轻武”作为国策,因此艺文方面得以蓬勃发展。宋朝出现了许多大家,比如在书法方面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在文学方面,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里要介绍的是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晚年被召为书画学博士,擢南宫员外郎,人又称“米南宫”。据史料,米芾六岁就已熟读诗百首,七岁开始学书法,十岁能写碑文,二十一岁就当官。可见他的天赋资质之优。但因为他有许多怪癖,有许多异于常人的习性和嗜好,因此也被称为“米颠”。

米芾画像。(公有领域)

戴起高帽来坐轿

米芾出门喜欢着唐装,不喜穿宋服,只要他一露面,每每引得人们驻足品评。唐朝衣装宽袖博带,帽顶高耸,米芾可能觉得唐装大方有型,所以爱穿唐装,虽然被指指点点,他却仍我行我素,毫不在乎。

如果米芾生在现代,应该可列为表演艺术家。远在千年前的宋朝,他就曾演出这样一出闹剧──戴起高帽来坐轿。明代何良俊编撰的《何氏语林》中就有记载:“元祐间,米元章居京师,被服怪异,戴高檐帽。”说米芾喜欢作唐装打扮,唐代的帽子比较高,(可能他订做时又加高一点),高到坐轿时几乎进不去,勉强挤进去,帽顶抵住轿顶,必须曲身弓腰。米芾干脆把轿顶拆了,“露帽而坐”。试想,这样的画面多么诡奇有趣!

唐男装头戴襆头、圆领袍衫、乌皮靴。(大纪元)

古人写信,写到结尾时,总会礼貌性地加上一句“再拜”,米芾也不例外,但是当他写到这句时,往往会把笔放下,站起来整理整理衣裳,然后真的拜了两拜。

全无富贵愿 独好“握游”

米芾爱石成痴,一生都在觅石、赏石、鉴石、玩石。有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此石直立部分像座小山,下方低凹处则可储水又可磨墨,米芾一再把玩,爱不释手,连睡觉都舍不得放下,最后竟抱着端石睡了三个晚上。

清 郑板桥《奇石图》。(公有领域)
清  郑板桥《奇石图》。(公有领域)

他在涟山作官时,收藏许多奇石,经常把玩,整日不出门,甚至为之怠忽公务。他常把所爱藏于袖中,一有空就取出观赏,称之为“握游”。

因为米芾的衣着、行为及痴迷书画与奇石的种种行径,被当时的人视为颠狂,视为异类,特别是有许多文人画家都喜欢以“米颠拜石”为题材来作画。

明  陈洪绶《米芾拜石》。(公有领域)

米芾本身不但能书也能画,画风独特。但他的画作出名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临摹的技巧高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甚至碰到绢布有污损的,他都能做得很像。此外,他也极爱收藏字画,《宋史》说他“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只要他看中的字画,他一定想方设法弄到手,否则绝不罢休。

明代蒋之翘写的《尧山堂外纪》记载着:“元章在维扬,尝谒蔡攸于舟中,攸出右军《王略帖》示之,元章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有难色,元章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米芾看中了王羲之的字帖,恳求蔡攸让他拿别的画与之交换,蔡攸面有难色,结果他就以投河相逼。

在言官 “出生冗浊”以及“奇言异行、欺惑愚众”等指责声中,米芾被罢官,他虽然愤而抗辩,也没用,米芾只好回润州(江苏镇江)。虽然后来又接到淮阳军军使的职务,但还是个小小军使。

米芾曾写信给好友蔡京(当朝宰相)向他诉苦,说自己转调南北,全家人跟着流离颠沛,十余口人挤在一只小船上……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还在信中画了一艘极小的船。蔡京边读边笑,而当时弹劾米芾的奏章也正在说他这个事儿,说他行为疯癫。

“全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他为了艺术为了自己的喜好,丢官也不在意。但对自己被冠上“颠”字却不服气。《侯鲭录》记载,有一次,苏轼在扬州召集众名士聚会饮酒。酒至半酣,米芾突然站起来,问苏轼说:“世人都说我颠狂,你觉得呢?”苏轼笑着回答:“吾从众”,惹得众人大笑不已。

米芾晚年被聘为书画博士,任礼部员外郎。这可能是米芾发展长才的最佳时机了,可惜他只做了一年。学术界认为,著名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除了由宋徽宗主导外,实际参与编撰的应是蔡京、米芾,是由米芾和蔡京及其兄弟等三人定稿的。

一代奇人就此归西

《何氏语林》和《尧山堂外纪》都记录了米芾的死。米芾的死也很另类。米芾晚年学禅,可能有些神通。在淮阳时,“疡生于首”,郁闷之中头上长疮,他推断自己会死。死前一个月,米芾就开始安排后事,告别亲友,把所藏字画全烧了,接下来“预置一棺,坐卧饮食其中”。找人打了一口棺材,吃住饮食都在其内,就这样在棺材里等死。到临死那一天,他把亲友全都请来,念了一首《临化偈》:

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

吟完合掌,坦然坐化。

一代奇人就此归西。(待续)@*#

参考资料:
《何氏语林》
《春渚纪闻》
《尧山堂外纪》
《古今谭概》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是大中华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多的地方,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则为其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藏品规模可用宏富形容,仅经《石渠宝笈》诸编着录的珍品就多达24件。正在展出的中国书画精品特展(第二期)是该馆为庆祝亚洲部成立一百周年而策划,侧重五代宋元的呈现,将至10月11日结束。
  • 江南是鱼米之乡,因为农耕的需要,牛只处处可见,特别是水牛。当地的画家若想画牛,随时都有机会仔细观察牛的生态,举凡牛的行、住、坐、卧,画家们都可随手拈来,一挥而就。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相传唐寅年少时拜沈周为师,跟沈周学画。
  • 唐寅的山水画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却能营造出丰富的质感。对岩块的属性与岩石本身的结构做灵活变化。在不断地临摹、试验中,创造出一种金刚石般质地的山岩。
  • 唐寅藉画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诉人们,他心中一直向往着的就是那种悠游恬淡、无所求的隐逸生活。
  • 北宋的许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爱绘画艺术,在他们执政期间,画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徽宗时,由于徽宗本人对绘画的偏爱,画院便不只是汇集画家的地方,还建制设学,并且把绘画并入科举取士之列。
  • 宋徽宗对画院的种种关注与推动,使得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画院内可说人才济济,而且几乎都是影响深远的画家,如马贲、王希孟、张择端、李唐、朱锐、苏汉臣、刘益、富燮等。
  • 清人厉惕斋在他的诗作《茶花》中写到:“年年花事易消磨,如尔花中得气多,屈指三时开不断,冬寒春暖夏清和”。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冬至之时,富人家作‘消寒会’雅集,盛开的山茶是清玩雅供中的主角。”
  • 我们可以感觉到,这幅画虽已历经千年,然而,姐弟俩的发型历久弥新,服饰看来永远是那么素雅、崭新。
  • 新年迎新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吉大利大家讨喜。古代文人过年也是有讲究的,他们还有什么贺福贺寿的高招妙法呢?听过在新年期间摆“清供”,画“清供图”吗?“清供图”就成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个特殊的新年贺福题材,画里展现许多招福之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