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为何中医在炎热三伏天治疗冬病?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气: 2063
【字号】    
   标签: tags: , ,

古人的经验说一年中热在“三伏”。的确三伏天(三伏日)处于小暑后到过立秋,夏日炎炎如火,常常让人食欲不振,甚或衍生一些热病,然而,对身体虚寒的人来说,盛暑天正是调整体质、强壮自身阳气的关键时刻。

三伏天 冬病夏治

传统中医学利用夏天时节的盛阳,来调理身体阴寒内盛的失衡状况。夏天里调养虚寒体质的重要关键在“三伏天”(三伏日),传统中医有“冬病夏治”的作法,在夏天,尤其是在季夏炎炎“三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慢性病。

为何“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关键日呢?从夏至开始,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4个庚日为中伏开始,在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头一天。初伏一般在小暑节气之后。《说文解字》引《释名》解释“伏”的意义:“金气伏藏之日,金畏火,故三伏皆庚日。”“三伏天”都是庚日,金畏火金气伏藏,阴气伏藏,火益加炽热,所以在三伏之日调理、增益阳气正得时。

中医三伏贴是利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式,于三伏日 进行扶助正气治疗,预防冬天旧病复发。(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提供)

一般利用“三伏天”进行调理的疾患,以冬天好发的气喘、过敏、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相关的疾病等为主,这些方面的疾患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期间进行调养,而获得改善。为什么呢?三伏天都是庚日属金,而在五脏中肺与金相应。

这是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的运用。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等五种自然要素,推演天地气候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关系。

从五行相生来看,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母子可以相生,所谓“虚则补其母”,所以肺生病,可补其母脏脾土。三伏天在长夏季节,长夏五行属土,正是补脾时机,所以在三伏天补脾土,增益与肺连带的功能事半功倍。三伏天阳气旺,对于阳虚阴盛身体虚冷容易四肢冰冷发麻的人,进行冬病夏治,从根本上扶助阳气袪除寒邪、增强免疫力也很对时。中医的“三伏贴”就是利用三伏之日进行扶助正气治疗,预防冬天旧病复发。

传统食疗有三伏天吃黄耆乌骨鸡这一味,适合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韩国也有一味在三伏天喝参鸡汤的养生处方。

传统食疗有三伏天吃黄耆乌骨鸡这一味。(心意珍馔提供)

从初伏到末伏的“三伏天”,有多少天呢?若夏至与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有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今年,2018年,中伏有20天,也就是“三伏”期间共有40天。

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西方生燥意指秋天的季节。)@*#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其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即在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护养体内阳气是养生之道。
  • 高旭,北京国医名师金伯华教授传承弟子,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善于运用传统古法针药,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领域,师从国医名师、冬病夏治消喘膏的发明人田从豁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并被特聘为穴位贴敷委员会高级专家顾问。高旭中医师尽得田老贴敷疗法的真传,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三伏天灸疗法。
  • 中医利用一年中最热、最冷的两个时节,以“三伏贴”及“三九贴”来治疗慢性虚寒疾病,借此减轻过敏性鼻炎、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
  •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的热刺激与药效作用,就能达到治病与防病的效果。
  • 小暑是指天气“小炎热”,每年在7月6日到8日之间交节,2017年小暑落在7月7日。黄历中,小暑是六月节。小暑节气里,从身心的保卫到环境的保护都必须用心经营、小心防护,以度苦夏。“三伏”天深居慢活防溽暑、落实环保防雨涝、应天时保护田地、掌握“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关键时刻,就在小暑展开的苦夏里。
  • 于小暑这个节气通常是高温、湿热,多数人会利用这段时间休息或去度假。根据传统中医的看法,这段时间也是冬病夏治的关键时刻。
  •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时机。知道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妙法吗?大暑跳、仙草饮、伏姜、姜枣茶、各式各样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节气的特殊风俗。“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大雨时行、土润溽暑。炎热、大雨让人难当,不热、缺水又让人犯难,世事难两全,怎样悠游自在……
  • 好发于冬季的疾病就好比体内有块极冷的冰,如果想要融化它就需要找一个身体和周遭环境温度都高的时间,大暑正是这样一个时机。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