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之门”搅热京城画坛 中国美术馆延期闭馆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原定4月1日起闭馆一年进行整修的中国美术馆昨天不得不宣布将闭馆日期推迟到4月3日。促成这一改变的是昨天在此开幕的“大匠之门‧北京画院作品展”。

  从3月27日至4月3日,北京画院百余位画家的300余幅代表作品将占据中国美术馆的7个主要展厅。其中既有国家级的齐白石老先生的手书草稿,也有中坚画家和青年画家的近年力作。

  有着45年历史的北京画院是1957年5月14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正式成立的。画院的名誉院长由齐白石老先生担任,著名画家叶恭绰先生担任首任院长。该院与上海画院一起,成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1965年,画院增设油画、雕塑、版画等专业,同年院名由“北京中国画院”改为今天的“北京画院”。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观众中许多人既是画友又是师徒。中央圆厅反映画院建院45年历史的千余幅历史照片和资料吸引了众多游人。在美术馆正门正中,主办者特具创意地将白石老人纪念馆和“北京中国画院”两块门牌挂进门厅,与这次展览的主题“大匠之门”相映成趣。

  由于是中国美术馆闭馆前的最后一个展览,许多人在美术馆门前合影留念。昨天,有不少游客是专程从外地进京一睹“大匠”风采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40年来首次行大修 中国美术馆展现最后的美丽 (3/28/2002)    
  • 艺气丰发 全国大都会作品巡展首开国际艺苑 (3/28/2002)    
  • 少儿临摹毕加索画作 天真无邪令成年人大跌眼镜 (3/20/2002)    
  • 拿破仑大展魅力 中台湾延烧 (3/5/2002)    
  • 炎黄艺术馆展现京味文化 (2/12/2002)    
  • 11万国人争睹俄国300年绘画 (1/28/2002)    
  • 拿破仑大展文物 高雄开箱 (12/8/2001)    
  • 朱铭美术馆二周年庆 太极拱门揭幕 (9/10/2001)    
  • 法国名胜古迹于世界古迹日敞开大门 (8/20/2001)    
  • 日本纪念馆 人气各不同 (8/19/2001)    
  • 画家会因为住在不同的地区,而有不同的表现吗? (8/10/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张镇周先赠亲友金帛,继而上任舒州都督,从此与亲友以礼相隔、依法办事;宓子贱看到前来迎接他的达官贵人挤满道路,赶紧驱车前进,不理会权贵的奉承。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飘逸绰约的风姿,也是一位晚明闺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么样的妙人,担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华,山水清嘉,地灵人杰。世家大族诗书传家,女教兴盛,涌现出众多品貌俱佳、文名远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处柴米油盐的俗世,却以细腻婉约的心灵,构筑了生命的诗意桃源,更为后世留下了灿烂的笔墨。
    • 李谧拥有万卷书籍,宋敏求家的藏书丰富。
    • 有宋一代风雅无双,才子才女更是风华绝代。即使在动荡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浊世佳人张玉娘,其文采可与清照齐名,其德行远追班昭遗风。她如幽兰白雪高洁,在韶华芳龄仙逝,走过了短暂却才情双绝的传奇人生。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 管宁因为好友华歆不能完全无视于权位利禄的存在,所以割席与之绝交。和峤鄙视荀勖的为人,不愿与之同车,于是自行乘坐专车入朝。
    • 宋朝的李之仪,立于长江之畔,则以江水之无尽比喻情意之绵长,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相思词——《卜算子》……
    • 耿恭为将士拜井祈祷,泉水涌出;郑国为秦国修筑渠道,造福万代。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还有北宋时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楼,望见清江翠峰,酒旗画船,一片壮丽繁华之景。然而故国往事历历在目,他抚今怀古,顿生家国之忧和兴亡之叹。 一首雄浑阔大的怀古词,遂成千古名篇。这就是出自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