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神农尝百草

清言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3日讯】相传,神农氏的母亲去华阳游玩时,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河畔生下了他。神农氏生下来第三天就会讲话,第五天便能行走,第七天牙齿长全,刚满三岁就开始做稼穑的游戏。他长大成人后,身高八尺七寸,魁梧伟岸,仪表堂堂。

神农氏发明了耒耜、斧头、锄头等生产工具,教授百姓开垦草莽,从事农业生产,被后世尊为五谷神。他遍尝百草,分辨出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因此又被尊为药王。

为了方便平常人民的生活,他还发明制造了陶器。由于深感黑夜的不方便,他又千方百计找来能燃烧照明的油性草木,并将其制成烛火,他还设置司火的官,因此人们又称神农氏为炎帝。

炎帝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华夏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关于他的事迹,最著名的是尝百草的故事。

上古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吃,哪些草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只好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只好等死。

神农瞧在眼里,疼在心头。他得知太一皇人精通医术,便前去讨教。不巧皇人不在家,只留下弟子看门。

神农问皇人的弟子:“为什么古人的寿命都超过一百岁,而当今的人都活不到天授的年龄呢?”

皇人的弟子回答说:“当今人的短命是自找的。他们生病之前不懂得保养,发病之后又不懂得治疗,即使本来很轻的病也会加重,以至于早死。”

皇人的弟子又交给神农一本名叫《天元玉册》的书,让他拿回去研究。

神农氏回来后,仔细阅读了《天元玉册》,觉的很受用,但是到哪里找寻这些能治病的良药呢?他绞尽脑汁,苦苦思索,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

不知涉过多少条河,翻过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当太阳第四十九次从东方升起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地方。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云浮雾绕,香气馥郁。

他们正准备上山,突然从峡谷中窜出一群狼虫虎豹,将大家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伤痕,后来变成皮上的斑纹。

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都劝神农回去。但神农坚决的说:“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吗?”说着率先进了峡谷,来到一座大山脚下。

只见这座山高耸入云,望不见顶,四面全是悬崖峭壁,若非爬天梯,根本无法攀越。臣民们又劝他趁早回去。他坚定地摇摇头,还是那句话:“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能回去吗?”

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四下张望,琢磨办法。后来,人们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

忽然,几只猴子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他当下灵机一动,让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春去夏来,秋去冬至,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借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的清清楚楚。有时一天之内神农甚至尝过七十种以上的毒草,连续中毒七十次。

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神农踏遍了每一座山岭,尝出了麦、稻、谷子、豆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遍了各种草木,将毒草和药草加以区别,发现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能治一百种以上的病,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准备下山回去时,放眼望去,发现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庭去了。

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明慧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曾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恭敬之心待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对待长辈或师长这就更应该恭敬了,这是知礼守礼有修养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传统美德。
  • 〔自由时报记者黄明堂/台东报导〕台东县文化局整合县内原住民文化产业,昨天发表部落工艺地图,将各种结合原住民传统文化及现代创意的生活实用品,转化成精品导入旅游市场,鼓励游客“用手去旅行”。
  • 清朝时,某地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富而好德。有一年除夕夜,他准备到正屋出席家宴,两位奴婢在前面执烛领路,走过院落中时,老者一抬头发现树上有人,于是便停住脚步,让奴婢放下蜡烛拿来点酒菜,又找了个借口将家人都打发走,然后对着树上说:“树上君子,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赶快下来吧!”树上的人听了吓的几乎掉下来,老者说:“你不要害怕,老夫怎么忍心抓你呢?”
  • 谭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是清朝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为人谦逊,温和大度。
  • 大纪元记者石山温哥华报导)新西兰著名中国文化研究者、国学家刘宏毅博士11月25日在温哥华“文革四十周年温哥华华人恳谈会”上,作了题为“精神重建与国学危机”的演讲,他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遭到灭顶之灾,直至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最彻底的否定。中国人的传统被作为“四旧”(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遭到彻底铲除,如今七十岁以下的中国人鲜见读过《三字经》的,刘博士认为,中国文化的“失忆症”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示。
  • 记者就“如何推动台北市的城市外交与突显台北特色,以提升台湾国际地位,增加国际能见度”分别采访了三位民调较高的台北市长选举候选人:国民党籍候选人郝龙斌、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和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他们似乎都不约而同的认为传统文化才是台北市立足国际的竞争优势。
  • 自由社会与传统文化绝无矛盾,合则两美,分则两伤。中国欲实现自由社会,则必重传统文化;中国欲复兴传统文化,则必倚自由社会。如果谁说自由社会与传统文化是矛盾的,是不可调和的,那我只能说其既不知自由社会为何物,亦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自由社会,我们就一定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反之亦然。当今中国正处在专制社会向自由社会转型,传统文化替代专制文化的时期,深刻理解什么是自由社会,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两者的关系,对中国的命运,乃至世界的命运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 战国时的魏国是很强大的,原因是魏国的国君很会治理国家,但更重要的还是魏文侯的人品让人敬重,众望所归,人心所向,靠的就是他讲诚信的美德啊。
  • 桃园县长朱立伦3日主持2006桃园眷村文化节─全国象棋大赛时表示,象棋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除了智力的考验,更兼具趣味,他呼吁大家一起来推展此项传统休闲文化,使此项文化得以延续发展,更上层楼。
  • 李谧拥有万卷书籍,宋敏求家的藏书丰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