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超世之杰-曹操(中)

治世之能臣
阿哲;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93
【字号】    
   标签: tags: , ,

曹操在南征北讨的过程中,对内也做了许多措施,如屯田积谷,以恢复经济发展;主张唯才是举,以纠正“征辟制”所衍生的弊端;打击豪强势力,以缓解社会的矛盾;开创“建安文学”,使学术得以蓬勃发展。这些措施使北方在战乱中还能保持一定的繁荣,故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统一北方后,曹操是可以代汉称帝的,可是他始终以东汉为正统,纵使后来孙权上书请曹操代汉,他仍不肯称帝,并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从此话中,可知他有效法周文王统一中原的大志,但因为全国尚未统一,使他认为称帝没有实质意义,反而容易落人口实,所以一直不肯称帝。反过来说,如果全国统一,可发挥他治世的理想,也许就另当别论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以周朝的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而周朝的建立,正是周文王所打下的基础,尤其他寻访姜子牙的故事,更是千古传颂。从曹操礼贤下士、实施屯田、开创文学及精研兵法等作为,都可看出他确有建立长治久安国家的雄心大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在<短歌行>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要像周公一样招揽人才,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东汉的选才是采用征辟制,然而要得到辟举须先获得乡里的认同,此一制度后来衍生了尚名背实、朋党结交等弊端,很难选拔真正的人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曹操主张“唯才是举”,表示不论身份贵贱,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拔擢为官。

他又陆续颁布“求贤令”、“求言令”等,以吸引大批有才之士前来投效。因为善于招揽人才与听取建言,他有很多政策都是得自属下的意见,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听从荀彧的建议;屯田许下是听从枣祗的建议。

另外,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粮草所剩无几,苦思仍无良策,他写封信问荀彧:该如何是好?荀彧回信说:袁绍军力虽然强大,但用人不善,建议曹操应该死守并伺机而动,等袁营有变就有机会获胜。

正如荀彧所言,袁绍不善用人,给了他许多可趁之机。不久,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此时恰好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审判扣押。许攸一怒之下,连夜投奔曹营,曹操闻讯大喜,并“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许攸献计奇袭袁绍的粮仓乌巢.结果一举成功。袁军失了粮草,军心散漫,最后被曹操打败了。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东汉末年连年混战,农业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军队也不例外,袁术的军队曾以蒲蠃为食;袁绍的士兵也曾靠桑树的果实充饥。

曹操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曹操创立以军队屯田的政策,又在各地设置“典农部”,将农业全权交由专职的官员管理。

此外,当时豪族地主兼并土地,组织武力控制乡里,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导致许多农民流离失所。针对豪强兼并及租赋不均的情况,他实施“重豪强兼并之法”,禁止豪强转嫁租赋,并颁布《收田租令》,制定较轻的租赋,使农民能够安心耕种。

为了避免士兵与民争利,他规定不能在军营中宰杀卖肉,也不许任意摘取果树或损伤麦苗等。这一连串的措施,不仅确保粮食的供给,也安定了百姓的生活。

建安文学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纵使人在军旅,也经常手不释卷。他的诗文气魄沉雄,慷慨悲,如《蒿里行》说﹕“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臣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写出了生灵涂炭的苦况,也展现他悲天悯人的一面。

曹操主张“外定武功,内定文学”,他用自己创造性的才华,开创文学的新风气,即所谓的“建安文学”。建安时代是个乱世,而文学上在曹操的刻意经营下,却蓬勃发展。“建安文学”也是历代文人称许和学习的对象。

曹操的文笔简要、鲜明,也很有创造性,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他用来描述时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描述人生须及时行乐的曲调,他用来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

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四言诗自《诗经》后已衰落,而曹操却用以抒发情感,使四言诗再放异彩,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他的文学风格,也影响到后世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的一生传奇多彩,留下许多既机智又充满忠义的故事,在中国历史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占领荆州,进而使据有扬州和会稽六郡的孙权臣服。当时的曹操军力雄厚,气势不可一世,眼看统一中国的大业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万大军(号称80万)却被孙权、刘备5万联军击败,在赤壁一役中锻羽而归。随后,天下三分,应验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据说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但是到了其父刘翘时,家道已明显中落。年轻时因为家贫,曾当过农夫、樵夫和渔夫。
  •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争议性的人物。《三国演义》及戏剧中都将他描绘为奸臣,然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却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 康熙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布恩德于四海,使得天下出现了“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为中国帝制后期最为圣明的君主,康熙对后代的教育亦是历代帝王中最为勤谨的一位,故其后代皇子王孙多文武全才,实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教育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