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魏文侯尊贤礼士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 ,

魏文侯,名斯,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尊儒重道,是儒家道德所标榜的榜样之一,其用人之道可谓古代君主中以德治国的典范。他礼贤下士,师事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魏文侯深知要治国安邦就要任用贤人,他听说子夏是孔子的学生,贤名于世,就亲自前去拜他为师。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感动,来到了魏国西河。子夏培养的学生是经世济民之儒,他来到西河后,很多士人纷纷到西河学习,人们对西河都很向往,魏国因此学风浓厚,人才济济。魏文侯多次恭敬的向子夏请教经书和礼乐之事,子夏常向他传授仁政爱民的为君之道,给他分析了古乐与今乐之别,并以乐喻道,劝其躬行尧舜之治,亲贤臣,远佞人,作为国君要谨慎自己的好恶。

田子方也是魏文侯慕其贤名而亲自请到魏国来的。魏文侯一次与田子方饮宴,席间乐人奏钟乐,他听出钟声不协,指出左边音高。田子方当即批评他不该将心思才智用在这些细小的地方,而应当专心致力于治理国家,并严肃的指出:“君今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宫也。”魏文侯虚心的接受了田子方的意见。魏文侯之子也常受教于田子方,曾将田子方所说的富贵者不得骄人的话告诉了魏文侯,魏文侯听后感叹的说:“如果不在贤士身边,哪里能听到这样的金玉之言?”

魏文侯礼遇段干木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段干木品德高尚,学识深湛。魏文侯想让他做官他不应诏。魏文侯亲自登门拜访,他竟翻墙而走。魏文侯更加敬重他,每经过段干木居住的草房时,总要起身扶着车前的横木以示敬意。他的侍从问:“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何必如此?”魏文侯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贤名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这里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荣耀,我是因有土地而荣耀;他有的是义,我有的是财。地不如德,财不如义。这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人啊!”魏文侯再三求见,段干木才与他见面,魏文侯听他谈治国的大道理,站的很久很累也不敢坐着休息一下,就像毕恭毕敬的学生一样。

魏国人听说国君如此礼遇贤者都很高兴,大家一起歌颂道:“我们的国君爱好正直的人,对贤者很尊敬;我们的国君爱好忠信的人,对待贤者的礼节很隆重。”魏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没过多久,秦国想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唐雎向秦国国君进谏道:“魏君礼贤下士,尊崇道德,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像这样的国家,恐怕不是能用军队征服的吧?!”秦国国君觉的有道理,于是立即撤兵,不去攻打魏国。

魏文侯具有儒家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其宽厚端严,虚怀若谷的品质为后人所敬仰。纵观贤才得失与国家安危的历史,为官做人之道贵在真正的重德修德,择善而从,才能使政通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一意孤行,亲小人而远贤人,必将失去民心,终被民众所唾弃,为历史所淘汰。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24/5348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晋代陈寿撰《三国志》史书后,裴松之加以补注。补注本第十一卷引述《先贤行状》中,叙述了一位名叫王烈的先贤事迹,至今读来,仍令人肃然起敬。文中写道:
  • 宗楚客(?-710),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他生的“明皙美须髯”,而且明达聪慧,甚有才华,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善作诗,《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词藻典丽,对仗精工。他考中进士后累迁户部侍郎,武则天时期曾官至宰相,曾力主巩固国家边防,有一定的政绩。
  • 西湖
    宋代有个人名叫沈持要,为人正直老实,家住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于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前往京城临安,探望亲戚范彦辉。范彦辉当时是国子监考试官,范家的亲戚们,知道沈持要正直信诚,也很有才华,想帮助他,要他参加今年的秋试。
  • 季羔担任卫国的士师,主持刑法部门的工作。他曾经给一个人施过刖(读月,古代断足的刑法)刑。不久,卫国发生了蒯聩之乱。对立面中,有人要抓捕季羔。
  • 第三天清早,晨曦初露,曙光乍现,小沙弥急急起床会同老师父一块儿沿线找去。找到一处草丛间,线就没了踪影。他们取来铁铲按址小心翼翼的挖去,果然...
  • 有一次齐景公请他的部下来赴宴会。酒后他在一起比射箭比武,齐景公拿起弓来,一箭射去没射中,他的部下却一齐喝采道:“好呀,射得好呀!”
  •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在一座桥上停下车子,观看眼前正在出现的一幕非常惊险奇特的景象:
    有一匹巨大的瀑布,高达三十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以八尺为一仞),下面翻腾着回旋的水流,长达九十里。鱼鳖不敢从这里过去,鳄鱼不敢在这里停留。
  • 包拯,又被称为“包青天”,以其刚正不阿,清廉公正的为官风格被传扬了千年。他在民间与关羽并称为“文武二圣”,其在乡村草野的地位能与孔子在庙堂大殿上的地位相媲美。
  • 赵抃平素生活清幽简朴,公务之余不是读书吟诗, 就是焚香弹琴, 或是观鹤起舞,十分自得其乐。连他的白鹤也一样“高洁清廉”,从来不会啄食官塘里的鱼虾,也不吃别人的喂食。神宗时,赵抃从四川被召回京城,仍旧只带着一琴一鹤。当时皇帝都不由得向大臣们赞叹他的高洁品质。
  • 清代献县有一个官员,姓王,简称王官。此人能说会道,工于刀笔,常用文字陷人于罪。又善用心机,聚敛财富。但他每贪得一笔赃款后,就会遇到一件意外的事,耗去他相应的钱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