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古代科學(下)

一夫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大特點是很少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正因為此,許多人認為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科學。

事實上,中國古代是走了一條不同的科學道路。而選擇甚麼樣的科學發展道路,與社會整體狀態有很大關係。

當人變得越來越複雜、狡猾,「心靈科學」的路就對人類關上了大門。到這時候,「實證科學」似乎就成了唯一的路。

中國的「心靈科學」(或「道德科學」)需要人維持在較高的道德水平。因為宇宙的深層奧祕不會展現給「心靈的瞎子」,當人變得越來越複雜、狡猾,「心靈科學」的路就對人類關上了大門。到這時候,「實證科學」似乎就成了唯一的路。

中國古代科學沒有定量分析

對中國古代科學有了一些認識之後,就不難理解,中國古代科學沒有現代科學的定量分析,也不會出現西方這種實證科學。

現代實證科學是在人類整體道德下滑時出現的,人們很難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人人都覺得自己不錯,其實已經差遠了。

瞎子摸象是人們熟悉的故事。瞎子看不見大象,只能用手去摸,因此比視力正常的人多了「摸」這樣的過程,而且對「摸」到的是甚麼亂猜一氣。瞎子多了「摸」的過程,是不是比視力正常的人高明呢?瞎子亂猜一氣的分析、推理是不是就比視力正常的人看到的正確呢?顯然不是。

視力正常的人用眼睛就可以看清了大象,即具有看清大象的能力,無需藉助「摸」的方法。「心靈失明」的西方實證科學用的就是瞎子摸象式的方法,只能夠藉助於儀器來做研究(用儀器探測就像是瞎子「摸」的過程),為了給「摸到的東西」一個說法,而研究人員又不能直接讀懂儀器測到的原始信號,這就需要把儀器探測到的信號,轉化成人能夠理解的形式。

這種轉化就需要一種工具:現代數學和邏輯分析相當於研究人員和測量儀器之間的翻譯器。即現代科學的定量分析只是給「摸到的東西」一個解釋、一個說法、甚至猜測,就起了這麼一個作用而已。至於這個中間過程過濾或扭曲了多少東西,西方實證科學就不知道了。加上測量儀器本身的局限性,只能夠看到非常膚淺、表面的東西。對於宇宙的深層,就沒有辦法了。

「心靈失明的人類」用瞎子摸象的方法,用僵化錯誤的實證科學來衡量一切,來看待中國古代科學,自然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的。

古代科學走了一條捷徑

這些能力實際上是人的潛能、本能,人在敬天信神、道德高尚時所展示出來生命具有的能力。因此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傢具有現在人認為的超常能力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這些超常能力也不是能夠隨便展示給人看的,孫悟空為甚麼被逐出師門?就是類似的道理。

現在也有一些先天基礎較好的,或者人在年幼的時候,因為心地純真、善良,也會有一些超常能力,如以前報導的用「耳朵識字」等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社會的大染缸中,他們心靈不斷受到污染,這些超常能力就逐漸消失了。現在人不相信超常能力,是由於無神論和道德滑落的結果。

通過自身能力探索宇宙

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往往是修煉人)用自身通過修心而開發出來的超常能力(如開天目等),來探索宇宙、時空、生命的奧祕,即科學家和探測手段合為一體。傑出的科學家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層次和境界,相應的自身這個「探測儀器」也在不斷的改進,「探測」到的宇宙生命奧祕也就越來越多。

這實際上是人的道德修養越高,上天給他展現的就越多。中國古代科學家用自身的超常能力直接探測,這中間沒有現代實證科學的「中間層」,自然就不需要翻譯,不需要現代實證科學的邏輯論證。


中國古代醫學家,如李時珍等都有神跡傳世。(章翠英/正見網)

例如,被後世譽為「藥王」的大醫學家孫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道士,本身具有超常的能力,能夠直接看到另外空間裏人病的根源,所以展示出高明的醫術。他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後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

又例如,漢代的張衡怎樣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現代人搞不懂,那個時候他到底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前面講過,張衡勤修道德,人的一些潛能能夠表現出來,從而具有能夠看到另外空間景象的超常能力,他把另外空間裏看到的東西在人間造了出來。換句話說,是因為張衡道德高尚,是個好人,就給他看到了宇宙中的一些祕密。他不需要定量計算、分析、設計,就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

中國古代走的是一條低成本、高效益之路,有益於社會道德風氣,有益於自然環境……

中國古代科學對道德和精神力量的認識、掌握和運用是現代邏輯搞不清的。超常能力和人的道德精神有密切關係。

現代科學中人和探測儀器的分離,是因為人類的整體道德下滑,導致自身的能力退化而造成的。現代實證科學跟瞎子摸象具有相似的水平。

中國古代走的是一條低成本、高效益之路,有益於社會道德風氣,有益於自然環境,走的是一條神指示的路。現代實證科學走的是高成本、低效益的路,敗壞社會道德風氣,破壞自然環境,是一條完全違背神旨意的自我毀滅之路。

古代科學承傳「寧缺勿濫」

上面已經分析了,中國古代科學不需要現代科學的邏輯分析,所以不會產生西方的自然科學。中國古代科學如此輝煌,為甚麼到近代以來消失了?這涉及到古代科學的承傳問題,根本的一點就是人類道德滑落了。

上面講到,中國古代對科學家的道德心性要求很高。

中國古代一直擁有非常高的科學成就,對社會道德和自然環境都有好處,和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歷代都有非常傑出的科學家,但在社會上人人都來搞科學,既不需要也不現實,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這並不是說,中國古代科學不系統,其實中國古代科學本身是非常系統的,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只是在承傳上不能像現在這樣成批成批的培養學生,因為現在的學校對道德沒有甚麼要求。

現代科學的研究者和測量儀器是分開的,在承傳上不要求學生的個人道德素質,只要掌握相關知識和方法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正因為對道德沒有了要求,決定了其局限性,注定了不能探索很多宇宙的奧祕,只能知道一點皮毛而已。

在中國正統文化中的科學,敬天信神是前提,科學家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整個社會也崇尚道德,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良好。在這樣道德基礎比較好的社會環境中,對道德要求很高的科學能夠承傳下來。

正因為中國古代科學的特徵,能夠直接探索到宇宙和生命的奧祕,所以在承傳上一直非常謹慎,寧願不傳、失傳,也不誤傳給心術不正之人,即使是子女都不行。即中國古代科學在承傳上是寧缺勿濫,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社會道德的持續下滑,許多好的東西最後只好帶進棺材裏去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精髓在社會上就失傳了。

現在的人類社會處於釋迦牟尼所說的「末法時期」,即人們沒有內在道德的約束,只靠法律維持表面的秩序。在中國,尤其是中共掌權之後,大肆破壞正統文化,摧毀人的信仰和道德,把中華文明的最精華部份說成是 「迷信」。由於無神論的氾濫和道德的下滑,中國人的心靈境界急速滑落。

中共黨文化以及對西方實證科學的盲目崇拜,把中國人真正變成了「心靈的瞎子」,境界一下子從天上的神龍跌落成井底之蛙。現在的人用井底之蛙的思維是永遠想不明白飛天神龍的境界的,也就無法理解偉大的中華文明的精髓了。

復明心靈意義重大

中國古代科學和現代西方科學的差別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層次與境界。要從現代科學的誤區中走出來,再現中華文明的輝煌,就得恢復人們的信仰,重建中華民族的道德,復興中國正統的神傳文化。這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為甚麼要復興中華神傳文化。

當然,現在的人們對復興中華正統文化不理解了。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得要拂去人們心靈的塵土,清除中共強加給中國人的所謂文化,讓人們重德行善,心靈復明,不再做「心靈的瞎子」。

在人們心靈淨化、道德提升的過程,也就是中華神傳文化復興的過程,也就是重振中國科學的過程。◇

轉載 新紀元45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元二世紀的熨斗 印象中,熨斗是西方人發明的,這只說對了一半,現代電熨斗的確是美國人在十九世紀末發明。不過,中國人早在西元二世紀的漢代就已開始使用這種方便的工具了。據《青銅器小詞典》介紹,漢魏時期的熨斗是用青銅鑄成,有的熨斗上還刻有「熨斗直衣」的銘文。另外,晉代的《杜預集》上還寫道:「葯杵臼、澡盤、熨斗…皆民間之急用也。」由此可見,熨斗已是那時民間家庭普遍的用具。
  •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一直有很高的科學成就,傑出的科學家歷代都有,但是零散發展現象與現代科學系統發展截然不同。最明顯就是承傳,古代科技失傳現象很普遍,這對“科技代表財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
  • 一天,春秋戰國時魏國的安厘王看著正在飛翔的天鵝十分高興,說:“如果我能象這天鵝一樣在空中飛翔,就可以傲視人間,視天下如同草芥。”

  • 據《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特別命令學士杜寶編纂、撰寫《水飾圖經》,共十五卷。同時還命令根據《水飾圖經》上面的記載製作各種水上機械玩具。
  • 考古遺物都是非常殘缺不全的一些石頭呀、陶器等等,難以將他們與高科技聯想在一起。而現代的儀器看起來也十分精密,上一期文明是發達到什麼地步使得現代的儀器看起來很粗糙呢?這實在是超出我思想範圍以外的事情。
  • 古代人類有非常豐富的天文學知識,如已發現的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所隱含的天文知識、瑪雅曆法、非洲多汞人的天文知識、南美洲蒂亞瓦納科遺址的天文曆法等等。從已解讀的古代曆法可知,它們所掌握的天文知識是相當準確的。
  • (shown)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基本就是「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構成了宇宙中萬事萬物...............
  • 賈丞相聽完了老漢的敘說,笑呵呵地打開帽箱,取出占卜盤,就坐在馬背上,為他算了一卦,斷言道:「你的牛,現藏在安國觀(道教的寺廟)後面的那棵大槐樹的鵲巢裡!」
  •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它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約五華裡的洨(音淆)河之上,是座石砌拱橋,當地俗稱大石橋,由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大約隋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是迄今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