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化學史漫談──物質觀

鵠章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一直有很高的科學成就,傑出的科學家歷代都有,但是零散發展現象與現代科學系統發展截然不同。最明顯就是承傳,古代科技失傳現象很普遍,這對“科技代表財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這與中國古人對物質的認識,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從化學的角度漫談中國古代各項成就發展的系列裏,就先從對物質的認識談起。

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基本就是“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構成了宇宙中萬事萬物。這種認識究竟始於何時呢?這個問題恐怕現在已經無史可考,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它似乎是一直伴隨中國文化演進的,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基石之一。在《尚書﹒洪范》裏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尚書,就是孔子注疏的六經中的“書經”,是中國古老的政治文獻集,最早的紀錄就是黃帝年代,距今約有五千年,也就是說早在中國有文字出現前,就已經存在對五行的認識了。其它像周朝的《國語》中有“……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的記載。所以五行論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基礎,就如同現代科學對宇宙物質的認識建立於“原子、分子說”。

但是比五行更微觀對物質的認識,在古代中國就有所謂的“陰陽理論”。孔子在《易經﹒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似乎已經進入現代高能物理的範疇,不只是談微觀基本粒子,甚至是談物質形成過程。所以五行構成的萬物,又因陰陽特性,五行也有自身的特性,在《尚書﹒洪范》裏也提到:“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又因自身特性,彼此交互作用下,在宏觀又出現了生、克的現象:“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這是種制約作用;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構成另一促進循環,這就是著名的相生相剋理論。中國古代就是在這種理論架構下,發展出獨特的天文、地理、曆法、物理、醫學、藥學、化學等科學,甚至影響中國音樂、建築、藝術、文化。

以現代科學觀點看,這樣理論就有抽象、非量化等難以理解因素在其中,所以即使有許多實證成就,像中藥、針灸等,很多人仍然不承認這是科學。什麼是癥結所在呢?這個問題恐怕難倒許多現代學者!其實我們從《道德經﹒四十章》上的幾段談物質形成的論述,可以看出端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德經﹒四十二章》“從道生一、二、三與有生於無”,這二段話合併起來看,我們可以理解:物質的形成是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物質是由微觀物質組成為顆粒所組成,微觀物質又由更微觀物質組成顆粒組成,如此一層又一層;那我們現在有形的物質,其實是由無形的物質組成,意思就是高一層微觀物質對低一層而言是無形,更高一層對高一層也同樣存在“無形”形成“有形”的關係。那麼“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用我們現在科學能理解的意思就是:到了人肉眼所見這個層次,地球上所有的物質是由三種微觀物質組成,而所組成的萬物都有“外覆陰內抱陽”的特性,這不就是談“原子論”嗎?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的周期表各種原子,原子的特性不正就是由帶負的電子(陰)覆繞環抱帶正電的原子核(陽)。且不論中國古人如何觀察到原子的結構,有形還好理解,下一句“衝氣以為和”對現代人恐怕不是三言二語可以解釋的通的,這裏顯示中國古代科學對物質的認識譎異於現代科學。“衝氣以為和”不是這個物質空間有形的現象,勉強用白話講意思是:物質組成(陰陽作用)後另外空間會出現整和能量流,“和”有統一的意思,簡單是說:物質有無形的能量形式存在。舉個最明顯的例子,比如說以現代解剖學看人體,一解剖就看見肌肉、血管、骨骼等組織;但中國古代除了也看見有形的肉體組織,另外同時觀察到人體無形的能量流動分布,這就出現在中醫所說的經絡、穴位,而在我們這個物質空間是看不見的。所以中國古代袪病健身就有氣功活動,氣在哪裏?氣為何物?再舉個例,最近日本學者研究水結晶實驗,受讚美的水與受辱罵的水,出現的截然不同的結晶行為,其實就是意外地把“衝氣以為和”的現象給表現出來了,一個意念對物質本體似乎不起作用,其實就是中國常講的“動了氣”,意思是無形能量體受影響了,從能量守恆看,非常科學。這樣也許應能把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與現代科學差異做了簡單的比較。

所以中國人對物質的認識就同時包含精神(氣)與物質層面,當然就認為“萬物皆有靈”,像結晶實驗中的水,宛如生命體,能辨別情緒。所有物質就如同人一樣,一但形成就同時“衝氣和”成靈體,因此數學在中國古代科學就不是重要的工具。主因就是數學對有形的物質量化有其巧善表達形式,對無形的氣就毫無用武之地,就像現代科學想運用數學模式要模擬人的情緒變化,非常困難。因此以陰陽五行方式整體觀察有形無形宇宙事物變化就成了古代中國科學的特色。至於中國古代科學家如何觀察到物質的“衝氣和”,筆者衷心建議讀者參閱李洪志老師所著《轉法輪》,談到有關天目修煉問題。基本上,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多數擁有特異功能,所以是一種直接觀察多重空間中物質變化的科學,也就跟科學家自身的心性(道德水準)有密切關係,所以後世學者心性高低對於大科學家成就的認識,也就起至關重要的影響。簡單地說,宇宙的真實只會展現給道德高尚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失傳現象相當普遍,許多技能不是努力學習可以取得,這一點也和現代科學不一樣。

有了對中國古人物質的認識概念,我們再認識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就顯得趣味盎然,也許會出現更新的認識。(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科學家:意識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微觀物質 (8/12/2002)    
  • 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就有生命 (8/4/2002)    
  • 知足常樂 (7/27/2002)    
  • 打開生死之門 探索靈魂奧秘(十二) (7/27/2002)    
  • 組圖:古戲臺上唱昆曲 (5/28/2002)    
  • 泰禪僧丹大師 圓寂三十年「肉身不壞」 (5/19/2002)    
  • 對黑洞的一點認識 (3/23/2002)    
  • 凝聚的情感 — 是詩篇?﹗ (2/25/2002)    
  • 優美的造型 — 是雕塑?! (2/25/2002)    
  • 論老年的來臨—林語堂 (2/23/2002)    
  • 北方崑曲獨傳戲碼將登台 (2/14/2002)    
  • 非物質文化遺產亟待搶救保護 (1/22/2002)    
  • 關於〈上帝〉的哲學辯論 (11/8/2001)    
  • 科學家對心的研究 (10/27/2001)    
  • 宇宙組成新發現 (10/6/2001)    
  • 引力透鏡 (10/1/2001)    
  • 萬有引力與旋機的思考 (9/25/2001)    
  • 從萬有引力看現代科學 (9/25/2001)    
  • 古代出現過4代人類--中國與外國記錄相同 (9/11/2001)    
  • 昆曲:當之無愧的人類文化遺產 (9/6/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它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約五華裡的洨(音淆)河之上,是座石砌拱橋,當地俗稱大石橋,由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大約隋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是迄今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 明朝有個鄉民鋤田,發現了古城牆的遺址,便順手挖了起來,看見一塊色澤漂亮可愛的石頭,就將這石頭帶回去給自家的小孩做玩具玩耍。過了幾天,他家發現這石頭的奇異之處:每逢中午和晚上子時(23點到凌晨01點),這塊石頭都會「鏗然有聲」的發出鳴響。他覺得奇怪,就將其擺在自家的神龕上。
    • 最甜蜜的「殺手」?一天60克糖,60天後身體會有怎樣的巨變?吃糖也能上癮?戒糖如戒毒?
    • 在中國古代,整個社會處於一個特別良善的狀態,人們重德崇道,對人體、生命科學有著獨到的認知,也因此留下了不一樣的文化遺產。單就鏡子而言,在古文獻中留下了大量傳奇記載,遠超科幻緯度,令人匪夷所思。
    • 進入莫斯科中央地鐵站,像是進入了富麗堂皇的宮殿,高大的大理石立柱,雄偉的拱門,精美的壁畫、浮雕……柔和的燈光照射在大理石柱面,讓人宛如進入了燦然的藝術殿堂。很多遊客在等待地鐵時,常常驚歎於地鐵內部建築的宏偉:這真的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建成的嗎?
    • 從神話中走出的千古奇蹟,20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國,展現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傳說中的李冰到底是誰?
    • 埋在古墓二千五年的絕世神劍「越王句踐劍」重見天日,耀古爍今的光華壓倒現代人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認知。五大謎團現代科技難解,展現天人合一的中華神傳文化特色!
    • 永定門 日出
      擁有璀璨文明的古老中國,曾開創出領先現代社會數千年的高科技文明,這些令後世望塵莫及的高科技是如何產生的?又為何失傳呢?在中國古文明遭受中共毀滅性破壞的今日,也許唯有回復敬天敬神,以「天人合一」傳統文化為依歸時,才能尋回這些失落的明珠……
    • 冷兵器時代頂級武器,「凌空斬輕紗」大馬士革刀,千年不銹越王勾踐劍,「記憶合金」兵馬俑秦劍。
    • 拉瑞多教堂的螺旋樓梯,因為奇特的建築結構而被稱為是神蹟。拉瑞多教堂位於美國新墨哥州的聖塔菲市,屬於哥德復興式建築,同時又混合了來自法國的尖塔和花窗玻璃等特色,看上去就像是個小一號的的巴黎聖禮拜堂,美輪美奐。整個教堂的建造花了差不多6年的時間來完成。1878年,在教堂即將完工時,工匠們忽然發現唱詩班的廂房沒有樓梯可以上下。而不巧的是,設計師穆力先生已經去世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