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古代禮儀中的傳話方式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介紹」一詞使用的相當頻繁,一般指溝通雙方的第三者的言語或行為。但在中國古代,「介紹」是禮儀中的一種傳話方式。

古代公、侯、伯、子、男等諸侯朝見天子,或者諸侯相互拜見之初,彼此之間是有著一定距離的,主、賓不能直接對話,而是通過站立在彼此之間的人來傳話,客人一方傳話的人稱作「介」,主人一方的傳話之人稱作「擯」。主、賓之間的距離完全依據雙方的地位而定,地位越尊貴,距離越遠,中間的「介」也越多。

《禮記.聘義》載:「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按照「介」的級別,分為上介、承介、末介。「承介」可以是一人、三人或五人。「擯」亦是如此,也分為上擯、承擯、末擯,三人數比「介」要少。擔任「介」和 「擯」的人的身分也不同,通常「上擯」和「上介」為卿,「承擯」和「承介」為大夫,「末擯」和「末介」為士。

在雙方見面時,介、擯出列。來訪者將要對拜訪者所說的話告訴「介」,依次通過上介、承介、末介傳達給對方的上擯,上擯再經承擯、末擯傳給主人。主人的會話依照相反的順序傳達給來訪者。

或許在現代人來看,古人如此煩瑣的禮節有些小題大做。但是古人卻認為,「禮」為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是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禮記.聘義》載:「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意思是說,君子對於值得尊重的人,不敢直接與其對話,而是通過擯、介傳命的方式來表達敬重的心意。這裡的「紹」是繼續、承接的意思。現代漢語中的「介紹」一詞正源於此。

儘管當今社會的人們不可能再恢復古人的諸多禮儀,但學習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對於道德日趨淪喪的社會不無益處。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