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丹青--暢談古今精髓

天樂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代是華夏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出現的繪畫作品表現著當時文化社會的發達及藝術的成熟豐富。

享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在詩文,音樂及繪畫上有著非凡的天賦及領悟力,在青少年時代就名聲遠揚,受到皇族諸王的敬重。唐人薛用弱《集異記》中記載:「王維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

多才多藝的王維,曾為聞名遐邇的一代才子,21歲就金榜題名高中狀元。但仕宦生涯極為坎坷,官場的黑暗及生活道路的波折使自幼就受虔信佛教的母親的熏陶,有著高貴脫俗品格的王維,更加看淡世俗生活,決心一心向佛,潛心修煉。

歸隱的生活,潛心研習佛教禪宗使王維在詩文繪畫創作上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高潔拔俗的精神不僅滲透在他的詩文中,也蘊含在他的繪畫作品裡。一幅《長江積雪圖》以簡潔精煉的線條勾畫出高偉險峻的山脈,姿態各異的樹木,挺拔的松柏及錯落的山中茅舍小屋,獨具匠心的水墨用法使畫中的積雪,江水動中有靜,靜中又默默地流出生氣來。

這幅看似簡單的黑白山水,如凡塵中的清音,嘹亮而深遠。他的另一幅《江山雪齊圖》中的山石,流水壯麗輝煌,正如千古名句中所寫:「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的山水畫都以「空」、「靜」、「寂」等禪機為主題,畫面簡潔肅靜,氣韻豪邁灑脫,抒發了遠離世俗,潛心修煉的精神嚮往。他的繪畫作品及詩文不僅意境深遠,氣韻拔俗,又道出了層層修煉的感觸及人生的真諦,不愧是絕世之作。

說起唐朝,其燦爛的文化,發達的經濟,開明的政治都堪稱世界之首。如此發達的文化自然表現了天子的聖明,大臣的忠良。盛唐初期的著名人物畫家閻立本所畫的天子、大臣各個神采奕奕,生動逼真。杜甫《丹青引》中有「良將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扇,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的詩句形容其所畫的《秦府十八學士圖》的生動。

閻立本所繪作品線條剛勁有力,著色沉雅古樸,氣韻逼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著名作品《職貢圖》描述了唐太宗時長安的繁榮經濟景象,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中國進奉各式珍奇物品。人物形態各具特色,畫面莊重古雅。唐太宗倍受景仰的天子威望表現得極到好處。

《歷代帝王圖》生動地刻畫了帝王高大魁梧的身材,堅毅深邃的目光透出一統天下的君王氣度。畫中並沒有華麗威嚇的場面,畫家利用柔韌、簡潔的線條把帝王君臨天下的氣度通過極簡單的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唐代發達的茶文化不僅帶給當時唐朝人豐富的物質精神享受,而且確定了後來的茶藝範圍和精神。

最早的茶畫是由閻立本所創的《蕭翼賺蘭亭圖》。畫中氣度不凡的高僧及文人,面面相坐,傾心交談著,一旁正在煮茶的老官與童子神形莊重,恭謙。這幅畫表達了當時茶文化帶給人們深遠的影響,其淳樸、深厚的內含深深吸引著觀賞者。

中唐時期畫聖吳道子善畫佛道人物,對山水畫也造詣很深。他所畫的人物壁畫「天衣飛揚,滿壁生風」,藝術造詣極其深厚。在他中年時,唐玄宗派他去四川寫生,回來後命他在大同殿壁畫嘉陵山水。吳道子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把嘉陵山水三百里的奇麗風光展現於壁上。

唐玄宗感歎說:「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作為一代畫聖,吳道子不但畫藝精湛超俗,而且本性善良淳樸,其高潔的品質也令後人傳頌。相傳在他還是一個窮畫匠時,他的小女兒要出嫁。女兒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自己織布做新衣辦嫁妝。吳道子看到後,心裡很是難受,於是提筆不分晝夜地畫了一箱子的畫以表心意。

可女婿是個貪財自私的人,見女方除了一箱子畫而沒其它嫁妝時,一氣之下就把畫統統扔進火裡。女兒看到後,拚命阻攔,但只搶下最後一幅畫著絲綢被子的畫。夜裡,傷心的女兒抱著畫睡著了,沒想到畫中的絲綢被子變成了真正的絲綢被子。女婿後悔不已,央求吳道子再給他畫些畫,可吳道子說:「我的畫可以當財物,但財物不是我的畫。我給你們畫畫兒,你燒了。今天你要的是財物,不是畫,我怎麼會給你畫呢?」

中國畫以其深奧的內涵,獨特的線條筆墨,嚴謹的藝術法則,千百年來影響、震憾著世界文化藝術。從這些繪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絕世之作往往出自品格清正,胸襟廣闊,有著高尚人生觀的畫家之手。今天,當我們流連於這些古老的藝術珍品時,是否意識到在今天這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越來越少的人去學習、探索中國畫了。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的頭腦也變得複雜,很多的人著眼於現實利益,成為金錢的奴隸,這樣的人是無法理解中國畫的高深意境的。高尚的藝術境界來源於藝術家自身豐富的經歷,良好的修養和對人生的正確領悟。

縱觀流傳下來的中國古代繪畫精品,以表現佛道神的作品並不多見。中國畫是由神傳給人的,畫的目的也自然是表現神的,神創造了人,神給予了人文化及信仰,在高層次上掌握控制著人類的發展。人對神崇信、敬仰,追隨著真理來完善自己,返本歸真,以至達到圓滿,才是做人的目的所在。

藝術之精品往往是表現神的偉大、光輝的作品。藝術又直接反映了當時人類社會的道德觀念及發展方向,真正的藝術又可激發人們對正信,正念的追求,可見藝術對社會的發展方向及人類精神信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些有著正信,正念的藝術家們能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寶貴的藝術珍品並繪出真理的輝煌。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