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罰惡酬善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為官做人之正道,應當以忠直公正清廉當作自己分內之事,若是為了以權謀私,則是心術不正。

人的一舉一動都在神明的鑑察之中,言行怎麼能不謹慎呢?況且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功名利祿是命中註定的,惟有多行善事,嚴守本份才能使福分增加;若是僥倖貪圖利益,只是徒然喪失了自己的本分和福分,為自己造下罪業,遭到神明的呵斥和責備。以下是宋代的兩個故事。

侯鑑在江夏當縣令的時候,與一位僧人有舊交,每有閑暇,就去拜訪這位僧人。在他每次來拜訪的時候,僧人都早已準備好了茶具相迎。可是有一次侯鑑去拜訪僧人,僧人卻沒有擺好茶具,侯鑑奇怪的問是怎麼回事?

僧人說:「侯公每次要來,土地神必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預先做好準備。可是您這次來訪,土地神卻沒有事先通知,所以我才來不及準備,以至於招待不周。」侯鑑聽了很震驚,就拜託僧人請問土地神緣故。

當天晚上,僧人就夢到土地神對他說:「侯鑑本來應該當宰相,我屬他管轄,所以常來通報。最近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六十兩銀子賄賂,因此而冤枉的斷下了一件案子,天庭已經削去了他宰相的職位,他的官職只能做到監司,和我已沒有統轄關係了,所以我才沒有通報啊!」

僧人以實情相告,侯鑑非常慚愧,後來果然官只做到監司,且很快就被解除官職了。

同朝的范儼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壯年的時候就考取了進士,擔任郡縣的地方官,後來升到卿佐的官位。他為官數十年每天都必定會想到,要如何才能夠忠於君王?福澤百姓?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點都不敢苟且,即使是在沒人見到的地方,仍然保持自我惕勵的狀態。

他敬信神佛,喜讀經書,凡事順乎自然。他經常對周圍人說:「人生在世,就像一場戲一樣。當鑼鼓響起的時候,表現各人劇中的生旦丑末等角色,然而時光瞬間即逝,有如幻化,就像朝露和閃電一樣的迅速啊!有甚麼好貪求的呢?惟有天道永恆,佛理才是最奧妙的真理,你們都應該勉勵行善啊!」

范儼晚年更加一心向道,後來得了善果。他的子孫也都品德高尚,被舉薦在朝廷做了官,福惠一方。

當官二十多年,范儼每天一定會思考怎樣效忠君王,澤被百姓的方法;對於自己的視聽言動,一點都不敢隨便,即使處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仍然保持戰兢惕勵的狀態。

等到兒子長大之後,他便辭官歸隱。他的兒子,不善治家,范儼也不因此操心顧慮,只是說:「人生在世,只不過是暫時寄居的旅客而已,在這短促的人生旅途中,我還有甚麼好貪求的呢?」

從此以後不再涉及世事,清心寡欲的修煉,每天念誦佛經;有空就打坐修煉。佛法就是最真最上的奧妙真理,只是在於世人至誠精進,心心相續,念念不間斷罷了。

上天造就了生命並賦予了每一個生命良知本性,至於能否致良知,那就是每一個生命的選擇。行善就能得福,行惡即將得禍,如果改過向善,就能轉禍為福。上天是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主宰,人心是善惡福禍的根源所在。

真正聰明的人樂心向道,原本不是為了求福。若是為了求福才為善,那麼心就已經是涉於私了。惟有凡事盡己之責,順應天道,而沒有絲毫的覬望希求之心才是正理。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壇講學,門徒三千,開創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學的基礎。
  • 英明的君主都有三怕:一怕身居尊位而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二怕得意時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三怕聽到了至理金言而不能踐行。
  • 中國古代的教育分為民辦和官辦,或稱公學、私學。民辦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開科講學、授課教徒。興辦教育成為讀書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既解決生計,又培養人才,更促進教育的發展。
  • 中國歷代聖賢明君無不恪守天道,以道德教化人民,使國泰民安。
  • 陰貴人的母親和弟弟都被強盜殺死,光武帝很痛惜,封她的另一個弟弟做宣恩 侯,並叫來她的哥哥陰興,打算...
  • 「匏」也叫葫蘆,早在遠古時代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用葫蘆製作樂器,用這種樂器演奏的音樂稱為「匏樂」,亦稱「葫蘆樂」
  • 蕭意辛與妯娌們在一起,大家在爭論用甚麼方法可以得到丈夫的寵愛。蕭意辛說:「用邪法不如用禮法。」
  • 陸玉珍家中有兩個婢女,有一天,準備吃午飯時,婢女來喜端著湯送進來,結果一不小心將碗摔到地上,熱湯撒在陸玉珍的手上、衣服上,來喜害怕受到責罵而哭了起來....
  • 人們把朋友之間重情重義的生死之交,稱為「生死交情,千載一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