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教育(上)

雲松
font print 人氣: 385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教育其實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壇講學,門徒三千,開創了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學的基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尊崇地位;隋唐以後開科取士,極大的促進了儒家教育的發展,自此以後達到鼎盛,千年不衰。

儒家教育的目的是學習灌輸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人類社會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又完善的思想體系,涵蓋了人類社會精神領域的各個方面,包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以及涵養道德、陶冶情操、敬天畏命、知天達命、安身立命等多方面的深刻哲理,體現了古人的人生觀、宇宙觀、價值觀。

儒家思想具體講包括「仁、義、禮、智、信」等方面,再往下又包含「忠、孝、勇、公、廉、明、正、直、儉、勤」等內容,越往下越龐雜,規範了人類社會的做人準則、道德和價值標準。

其實,儒家的中心思想就是「仁、禮」,這是最核心的價值。有仁便有義,無禮則無信,無信而不立,那就一切都談不上了。所以,「仁、義、禮、智、信」也好,「忠、孝、公、廉、明」也好,都來源於「真、善、忍」宇宙法理的真,都是宇宙「真、善、忍」的根本法理,在人類社會這一層次世間法的體現。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雖然是「釋、道、儒」三教鼎立,交相輝映,但釋道兩家講的都是出世,而儒家講的是入世,更接近於世俗社會,所以影響也更大。

中國古代的儒家教育是非常有成效的,為國家源源不斷的造就人才,為社會培養大量精英,對於社會的繁榮穩定,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沒有中國古代的儒家教育,就沒有大唐的文采風流,兩宋的雍容華貴,明清的瑰麗多彩,更不會有燦爛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古代教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漢晉時代雖沒有科舉,而是舉薦,講究的是門閥血統,但是那些豪門大族子弟,無不受過良好教育,不學無術也不可能被推舉。

隋唐以後開科取仕,「學而優則仕」,為平民子弟提供了機會,大批品學兼優的平民子弟走上仕途。中國古代教育為國家提拔不少棟樑之材,各朝各代都是名臣倍出,名垂青史。

正因為古代教育為國家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方能夠維持國家政務的正常運轉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其次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中堅力量,雖然能夠科舉高中、一登龍門的幸運兒是少數,但沒有考中的讀書人也並非無用,他們在社會上也有較高的地位,讀書人普遍受到社會的尊重。

他們或一方士紳、開學授課、充當幕僚、行醫、從藝,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中國古代教育的間接作用,就是教化民眾,讀書人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準則,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形成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對於維護人類道德,維護社會正常程序發揮不可估量的影響。

中國古代教育非常有特色。它的教材千年不變,就是儒家經典,聖人之言,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不管朝代怎麼更迭,所學的都是這些內容。不像現代社會,教材可以隨意編寫。

社會可以變化,朝代可以更迭,道統不可改變,這就確保了儒家思想完整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古代儒生,不管在哪個朝代,接受的都是正統的儒家教育,學習的都是聖賢之道。

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學生自幼接受這些教育,當然受益非淺。那個時候的小孩子,一啟蒙就學習聖人之言,《大學》、《中庸》、《論語》、《詩經》,人人倒背如流。

而這些古代教育中普及的東西,現代許多大學生、研究生卻看不懂,不知所云,如讀天書。中國古代的教育,講究的是「讀書明理」,「知書達理」,不僅是學知識,最主要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些道理會指導你一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悟、融會貫通,會成為你建功立業的真才實學。中國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比,實在是天差地別。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