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再訪蓮花池寫生記

許德麗
font print 人氣: 2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2010年八月,再訪蓮花池,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2009年風災之後,雖然中部受損不若南部,仍不免想林試所的一草一木是否依然無恙?一部遊覽車由台北驅馳而下,載著初次與再次來的畫友,有會長阿標、鄧國強老師、師母與恬吟、簡忠威夫婦、林毓修夫婦、成志偉夫婦、還有陳東元學長、文膽李招治、紀美華、周嘉成、王翰賢、鄧詩展、陳顯章、連明仁、最年輕的蔡秀雅、還有筆者。
下午兩點左右,微濕的氣候中,車子駛進久違的蓮花池研究中心,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杉樹與一棵茂盛的喀什米爾柏,前次來時興建中的宿舍現在已完工,夫妻檔與單身女畫友進駐其中,單身男畫友則住骨董日式宿舍,休息時遇到了前次為我們煮飯的婦人的先生,說她目前受傷尚未復原無法工作,吃不到經濟實惠好味道的菜餚,只好在附近另外覓食了,接下來便是重遊舊地,看看歷經風雨之後的森林植物景觀。


王瀚賢的寫生作品


沿著步道往上爬,記憶中的樹木,景物一一出現眼前,比如林維新畫過的屋頂、黃進龍教授畫過的白木樹-檸檬桉等,走過草坡邊是森林木屋教學教室,屋後開滿了黃蟬花,教學中心左邊是垂著花束的阿勃勒樹,樹邊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古老樣式的壓水機,它吸引了嘉成的目光,接下來順著左方走去,經過紫花盛開的廁所,它的屋簷下簡忠威發現了一個蜂窩,往下走到生態池,有非常細小的昆蟲游翔其中,大家繞著池子,拍照與探索,經過小生物參與的小池塘比往日更有規模、更有內容。 這兒,建設是沒停過的!一番流連之後,走著試驗集水區的林道享受森林浴,一面聊天一面觀賞滿長蕨類的富有多樣綠色的樹木,陽光也來受光方向的枝葉流連,發著閃爍的光亮襯出森林的曲線,是那麼婀娜多姿,叫人目光為之神往心也沉醉!到了彎曲的小溪邊,清靜的水流,由錯落的岩石間蜿蜒滑落 ,比例自然而且是好看的褐色與綠色對比,有一分未加雕琢的美感;健腳成志偉早已先大家三步兩步深入溪谷,隱沒在山樹水石之後,好一會才尋幽而回,其他人在岸邊忙碌地獵取好景,大自然便是如此蘊藏了我們享受不完的美啊!


李招治的寫生作品

洪東標的寫生作品


繼續園區之旅,步行一段柏油路面,往藥用植物園,門關著,於是逕往巨竹林而去,這些竹子比一般的巨大很多,入口處有一張林試所員工手拿著一張碩大竹皮的照片,讓訪者了解它的特色;竹林裡頗有風雨蹂躪後的痕跡,部分東倒西歪, 令人寸步難行,枝幹間蚊蟲飛舞,不如上次枝枝挺拔;穿梭竹叢中,像在綠色的畫裡,而那枝葉被風吹得婆娑搖曳,摩擦的沙沙作響,讓人讚嘆,只好等待竹子生筍再生重生,爛枝也化成春泥,如此,綠意盎然的美景就會重現了。


周嘉成的寫生作品

許德麗的寫生作品

我們又走了許久,大家有點分散了,一些畫友都不知在哪兒了!剩三五個人撐到肖楠林,算是園區尾聲,拖著酸累的腳,踱步向回程;終於看到一個大池,遠處有一群荷花長在遙遠的另一邊,為了荷花仙子的呼喚,暫把疲憊感覺拋到一邊 ,舉起相機,捕捉荷花容顏,為今日的探訪畫下一個句點。


連明仁的寫生作品


林毓修的寫生作品

第二天,整天由畫友自由運用,為園區取景寫生的一天。早餐後,沒人怠慢,先後往園區出發,進行寫生,各個角落,都有我們的蹤影,無論房舍建築、試驗設施 、各種植物、小橋路段、溪石流水、花卉嬌顏 ,均是激起靈感的源頭 。每個人投入山林水澤間,揮動彩筆,混和藍、綠、褐、橙、紅等色產生更多的適當色彩,只為將眼前的感動具體形狀於畫紙上。早上天氣宜人,但是下午兩點多鐘竟嘩啦啦地大雨滂陀而下,不得不收攤而返;路途上遇成志偉夫婦擦身而過,看到兩人撐著一把超過五百萬以上的大傘,悠然走在雨中,真是有備而來呢!回到辦公區 ,翰賢、詩展、顯章、招治在餐廳修畫,我對詩展自製的一個小畫盒十分有興趣! 經過他的設計與巧手,在我眼前是一個玲瓏方便的寫生工具,為了自己畫畫時方便,必須動腦筋,所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即是如此也。


鄧國強的寫生作品


晚上七點,帶著一天的成果,齊聚男生宿舍,即骨董日本和式屋子,在木頭地板上席地而坐,圍成一圈,舉行作品研討會。每個人輪流地將自己今天的寫生呈現給大夥兒觀賞,自己先做作品報告,把自己的製作歷程、想法、心得感想、體會、發現依著作品予以陳述,做一個引導,接下來便由對作品有意見和看法的畫友提出自己回應的見解,達到心得交流,互相吸收的功效,簡忠威與其妻小惠在討論中有一場論戰,互相批評毫不留情,忠威也表達關於畫面他的觀點,即一張畫的用心最多應在大關係的佈局上,而一個東西表現時應掌握住其特色以適當的技巧呈現就能達到效果了,他用他的一張很簡潔有力完成的作品說明這個概念。而本來晚上八點就要睡覺的陳東元學長,因為房間擠滿了人也睡不成了!參與了我們的討論會,等到 一個一個講完,已經十點了。


鄧詩展的寫生作品


第三天,搭上遊覽車,載大家到第一天進不去的藥用植物園;進入園裡,發現路徑泥濘,只能小心翼翼慢慢前進,有趣的是有一隻可愛的哈士奇跟著一路前進! 最後,所到之處,是一個搖搖欲墬的涼亭,涼亭之後,荒煙漫草,淹沒路徑,已不宜前進,便原路折返了。出園後,繼續向蓮花池走去,來到池邊,幾個單身男士便穿過樹叢去池邊拍荷花,觀看他們所拍照片,荷花有股靈秀之氣,應該是研究中心遠離塵囂才有這樣的氣息;拍完荷花,往內走到一座土地公廟稍事停留便折返了;回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坐車,只有顯章脫了上衣外衫只穿內衣跑步回去,真是神勇,習慣真好。


成志偉的寫生作品

陳顯章的寫生作品


下午,平安北返。舊地重遊,喜的是園區一切如故,路徑各處增加了照片及說明,可見平日一定有許多生態教學及遊覽的活動;草木健朗、欣欣向榮,自然是如此堅強、豐富,無論動物、植物、昆蟲皆種類繁多,願它們常在。


蔡琇雅的寫生作品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曉寧老師的畫作以豐富的層次見長,色彩厚實卻不失水彩的透明性與流動感,作品著重結構佈局與視覺美感。音樂科班出身的她,巧妙擷取音樂元素,將旋律與節奏的深刻體會融合於繪畫創作中,欣賞她的畫作很難不被隱藏在畫面裡的韻律節奏給吸引。
  • 寫景,其實是寫一種心情,寫自己的心,寫自己內在的那一片山水。「島嶼風情」新系列創作,無疑讓童武義走入了曠野,走入了宛如花東清境的無垠平原,在那裡,台灣的美,以一種橄欖綠與灰藍的方式,安靜無言的生成一草一木。每一個孤寂、無人、平凡的台灣小景,一條小溪和幾叢灌木小草,像輕聲呢喃地說著土地原野上的某種神秘故事。
  • 這是蔡秀雅畫杉林溪青龍瀑布的作品。顏色淡雅乾淨,筆觸輕盈,色感也不錯,但...
  • 在藝術的創作中,明瞭所使用的媒材特性是非常重要的,運用不透明濃彩的方式來創作水彩,雖也別具有味道,但濃度若太厚稠則易產生龜裂現象,也難以長時期附著於畫紙上,因此不若大量摻和水性淋漓的透明水彩來得明快,更為適性。
  • 「杉林溪之美」的創作作品,無論在參予討論的作品數量和與會畫家人數上都相當可觀,這裡我們僅將與會討論的部分作品登出,至於讀者最關心的研討發言內容,編輯部考量本期篇幅有限,無法以全文分享讀者;期望對研討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們密切注意,每一次創作研討會時能親自出席,以現場聆聽原汁原味的內容將使大家受益無窮,就請密切注意明年度春秋兩季的創作研討會的時間了。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