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卍字符(上)

周道
font print 人氣: 568
【字號】    
   標籤: tags:

有人說卍字符代表吉祥如意,有人認為是佛教的標誌,也有人與納粹聯想。究竟卍字符本源為何?考古追溯之路卻似無止盡……歷史的殘片可否拼湊出真實的故事?

在現代社會多元文化紛呈的生活中,我們的周圍充滿各種標誌、符號。其中這個「卍」字符號,可說是大家相當熟悉的一個標誌。然而同一個圖形在東、西方,卻可能引起截然不同的反應。

如果站在臺北街頭,拿這個符號問經過的路人,可能會有下面這些回答:「是佛教的卍字符」;素菜館老闆娘:「是素食的標誌,代表健康」;僧人:「是佛法的象徵……」;學生:「卍字符,不知道……代表永生吧。」的確,在東方,大部分的人會把它和宗教聯想在一起,認為它是為了代表宗教而設計的簡單符號而已。


香港大嶼山上的大佛。


但是在西方,它卻令人想起一段黑暗而殘忍的歷史:「希特勒!」「代表德國納粹,我不贊成使用這個符號……」一位法國神職人員這麼回答:「是極右派的吧!」


印度人門檻上的神佛足印和卍字符,認為能帶來好運。(Marcika/維基百科)


然而考據發現,這個符號從久遠以前就頻繁地出現在不同地區的人類生活中了。如果是這樣,那麼它顯然超出了一般宗教對它的認識,更不應該是納粹或反猶太的象徵。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神祕的符號?它是否深藏著什麼人類迄今還未知的奧祕呢?

卍字符並非佛教特有標誌


羅馬和平祭壇(作者提供)


東方國家的人對這個符號相當熟悉,印度人把它叫做swastika;在中國,人們把它念作「萬」,也叫做「卍字符」,日本人叫曼記(man ji)。它隨著佛教的傳播而普及到亞洲許多國家,因此許多人認為它來自於印度的佛教。

在印度梵文中,SVASTIKAH一詞是由 Su和 Asati 兩字合成,為「吉祥幸運」的意思。這個詞的前半部分SVASTI-又分成兩部分:SU表示「美好、幸福」;ASTI表示「是」。ASTICAH在一起表示「存在、生命」之意,所以卍字符在印度代表著吉祥、幸運。


1907年E.Phillips將卍字符視為四個L組成的吉祥符號。(http://swastika-info.com)


佛教認為,卍字符是佛陀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在佛的胸前。有的經書提到在佛的頭髮、腰間,甚至手、足上都有這樣的標記,所以佛教中的卍字代表了佛陀。當然,它也被廣泛運用到佛教儀式和廟宇的裝飾上。然而,卍字符卻不是佛教特有的標誌。

在印度,卍字符也是印度教和耆那教廣泛使用的符號。古老的耆那教中,卍字符代表他們的第七位聖人,通常和手形結合,它的四臂提醒信徒輪迴中的四個再生之地:天堂、人間、動植物、地獄。

印度人喜歡把卍字符放在書或帳本的首頁、門口和祭品上,希望能帶來神的保護和好運。

卍字符也早已存在西藏的原始信仰中,如在佛教之前的苯教就有卍字符。

至於卍字符的旋轉方向則眾說紛紜。有人說右旋的卍字代表父神的力量,而左旋的代表母神的力量;還有的認為右旋的卍字符代表生命的力量;而左旋的代表破壞和邪惡的力量等等。但是兩種方向的卍字符在世界各地都是存在的,也不一定符合以上的解釋。

古印歐民族的文化烙印:卍


安格爾畫的《Zeus and Thetis》中,宙斯的衣袍文飾有卍字符。 (作者提供)


如果印度的卍字符不足為奇,那麼在六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出現卍字符就可能令人困惑了。

這個蘇薩墳場出土的陶碗是古代蘇美人陪葬品之一。我們經常在佛教葬禮儀式中看到卍字符,它代表了死者將「往生佛國淨土」。那麼,比印度的佛教早了三千五百年的蘇美人,他們葬禮中的卍字符是否也有類似的涵義呢?


出土於錫拉島的雙耳廣口甕,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卍字符也大量出現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西元前十至八世紀生活在愛琴海沿岸的古希臘人,普遍流行使用的彩陶器皿,其中許多繪就有明顯的卍字圖形。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錫拉島出土的雙耳甕,上面描繪了一個送葬的圖案。三個卍字符明顯的出現在靈車和死者的前方,似乎帶有引路的涵意。

它比蘇美人的陶碗更明確的象徵了生命永恆的歸屬。是不是古希臘人也有相似的信仰呢?

我們還發現,卍字符在古希臘神殿和建築中經常以一種連續圖案出現;它也出現在雅典娜女神和巴特農神殿少女祭司的衣著上。而古典畫家安格兒筆下的希臘主神宙斯,也穿著卍字圖案的衣袍。那麼,卍字符在希臘文化中也是神的標誌嗎?

到羅馬時期,卍字符圖案再度出現在祈求和平的祭壇上。這種圖案隨著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傳播,影響到整個的西方藝術。


不同形式的卍字符。 (http://swastika-info.com)


有考古學家認為,卍字符可以追溯到印歐民族宗教藝術中的「十字紋」或「太陽紋」。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希臘的卍字符都可能是古印歐民族的文化烙印。而古代印歐民族在遷移的過程中,在各地留下了遺跡。入侵印度的一族,帶去了他們信仰的婆羅門教,也就是印度教的前身。(這說明了印度卍字符的來源。)

大約四千年前生活在塔克拉馬干一帶的吐火羅族(Tocharian)屬於印歐語系白種人的一支。一九七七年在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發現了古代吐火羅人的墓穴,出土的許多木乃伊保存得相當完好。同時在墓穴中還發現一個陶碗,上面的卍字清晰可辨。顯然,卍字符在他們的信仰中也和「永生」的觀念緊密相連。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和」一向是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是涵蓋自然、社會、內心等層面與各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定,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學習始終以致用為綱,重在實踐,講求無倦與精進,學貴有恆,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對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看似一個簡單的「德」字,卻緊密聯繫著朝代的興衰。明君有德而國興,昏君無德而亡國。歷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見證德的價值何其威嚴。
  • 古人所謂「和」,是「異」中之「和」,無「異」就無「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與否作為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一個標準。
  •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桓榮被任命為議郎,教授太子讀書。桓榮博學敦厚,光武帝對他十分滿意。
  •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過遷善,所以他才偉大而英明。
  • 書生余某,浙江鄞縣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夢見自己進入文昌宮,見文昌帝君親自送一位身材魁偉的男子走出殿閣,前有旌旗儀仗開路,後有節幢長隊護擁,真是威儀萬方,十分氣派。
  • 楊溥,明朝湖廣石首,授以翰林編修,後為當朝首輔,以有雅操、質直廉靜而出名,被後人譽為一代賢相。
  • 劉君良,是唐朝瀛州饒陽縣人。劉家幾代人都遵循孝義同住一起,兄弟之間雖已到了四代,但還如同親兄弟一般,無論是一尺布,還是一斗米,每個人都沒有私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