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辨音

楚天 整理
【字號】    
   標籤: tags:

蔡邕(西元133~192年),字伯喈,東漢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蔡邕少時師事太傅胡廣,博學多識。通經史,喜好數術、 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繪畫,擅長辭章,精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

有一次,吳地有個人在燒桐樹做飯。蔡邕聽到柴火燃燒的聲音,知道這是上等的木材,就向主人要來製作成琴,果然音色純美,但琴的尾部還留著燒焦的痕跡,於是當時的人就稱之為「焦尾琴」。

蔡邕在陳留的時候,向來為鄉人所敬重。有一次,一個鄰居請蔡邕去喝酒吃飯。等到蔡邕到時,正值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

有位客人恰巧坐在屏風後面彈琴,蔡邕在門口悄悄聽其琴聲,說:「用音樂召我來,而樂曲中有殺人之心,這是為什麼?」於是掉頭就離去。管事的急忙告訴主人說:「蔡君剛才來了,到門口就走了。」

主人大為不解,趕緊追上蔡邕,並問他離開的原因,蔡邕就把剛才的事說了一下,眾賓客都感到很茫然。

這時,那位彈琴的客人說:「我剛才彈奏時,剛好看到一隻螳螂正朝著鳴叫的蟬爬過去,蟬要離開但尚未飛去,螳螂為之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後退。我心中感到驚懼,深怕螳螂抓不住蟬,這難道就是殺心而在樂聲中表現出來了嗎?」蔡邕莞然而笑說:「這就對了。」@*

(出自《後漢書.蔡邕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
  • 古人學習始終以致用為綱,重在實踐,講求無倦與精進,學貴有恆,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對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看似一個簡單的「德」字,卻緊密聯繫著朝代的興衰。明君有德而國興,昏君無德而亡國。歷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見證德的價值何其威嚴。
  •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過遷善,所以他才偉大而英明。
  • 書生余某,浙江鄞縣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夢見自己進入文昌宮,見文昌帝君親自送一位身材魁偉的男子走出殿閣,前有旌旗儀仗開路,後有節幢長隊護擁,真是威儀萬方,十分氣派。
  • 楊溥,明朝湖廣石首,授以翰林編修,後為當朝首輔,以有雅操、質直廉靜而出名,被後人譽為一代賢相。
  • 亭,有頂無牆,是中國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樣式。《園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
  • 宋朝的趙康靖非常重視純淨心意,他曾用一個瓶子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來檢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
  • 雲是古代詩歌常見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雲,五彩斑斕,形態萬千,古代詩歌中的雲意象也具有豐富的意蘊與文化內涵。
  •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母親,是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深明大義,勵子從戎,並鼓勵岳飛精忠報國,被傳為千古佳話,世尊賢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