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孤注一擲

鄭介文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3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原意是指賭錢時擲骰。也比喻在危急時拿出全部力量,做最後一次拚搏。

【近義;反義】破釜沉舟 垂死掙扎;穩操勝券 全面開花

這個成語,出自宋•辛棄疾《九議》。北宋初期,遼邦(契丹)經常進兵侵犯中原大宋。宋真宗(趙恆)時,遼邦肖太后親率大軍南下。真宗很害怕,本來想依王欽若之計,遷都南逃。當時丞相寇准一定要堅持抗敵,並請真宗親自領兵反擊。

真宗迫於當時朝野上下抗敵的情緒,勉強答應下來,並到澶州督戰。由於皇帝親征,大大鼓舞和激發了軍隊上下士氣,宋軍連連獲勝,並逼使遼邦和宋朝講和。

因為這次勝利,真宗對寇准更加重用。王欽若也由此更嫉妒寇准。有一次,王欽若在真宗面前,說起這次出征的事,便藉機講寇准的壞話。他說:「萬歲一定知道賭博吧?輸的一方,往往把僅有剩下的錢押上,作為最後一次的賭注,也就是孤注。寇准請萬歲親自出征,就是將萬歲當作寇准手中的孤注一擲了。萬歲不覺得太危險嗎?」

真宗一聽,覺得似乎有道理,於是以後,又親近王欽若,而疏遠寇准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原文】山門疏:關着門,儘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 又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難忍,就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良醫治病,當疾病在皮膚時就及時醫治,這是因為剛顯露苗頭就要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儘可能及早地予以處理。
  • 失去大將龍且,項王十分害怕,於是派人前去規勸韓信,希望他能反叛漢王劉邦,投靠自己。韓信辭謝說…後來,文中的「言聽計用」演變為「言聽計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非常被人信任。
  • 別人為官一任,平安一方,而他卻是「唯恐不亂,亂可生財。」
  • 謝安40多歲時,家族裡不少當官的人死去,或被朝廷貶為平民,謝安對自己家族的不祥命運,感到不安。
  • 劉邦大敗,逃到下邑,悶悶不樂,心情非常沉重。
  • 孟子講了一個故事
  • 梁武帝天真地認為,只要使用適當,不會出問題。
  • 山巨源拆開一看,是嵇康的一封絕交信。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