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民濟民善報 瀆職害民惡報(1)

作者:靜遠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中,敬天保民是人們一直傳承的美德。上天有好生之德,造就生命與萬物,天心是最慈悲、仁愛的,至德至善。古之聖賢君子無不敬天體道而愛護人民、仁民愛物。

上天主持著公道,賞善罰惡,報應昭然,也是勸善的用意,惟行善向善最能夠得到上天的肯定與保護,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古籍中這樣的記載比比皆是,以下舉幾個例子。

論事害民遭絕嗣

宋孝宗淳熙初年,林機任職給事中(屬於門下省,掌管上奏諸事)。有一天清晨,司農少卿(掌管金錢及穀物)王曉來林府拜訪林機,當時林機在門下省處理公務還沒有回家。林機的妻子是王曉的姪女,流著眼淚向王曉哭訴說:「林家要絕嗣了。」王曉大吃一驚,急忙詢問原因。

她回答:「天快亮時,我夢見一朱衣神,拿著天符跟我說:『天帝有命:林機議論國事時傷害百姓,特令要讓林氏遭絕嗣之報。』我驚醒後,這個夢境仿佛歷歷在目。」

王曉安慰她:「夢境不足為憑,不必太憂愁。」一會兒,林機返家,王曉從容的問他近來上奏的內容,林機回答:「最近四川因為旱災,請求朝廷撥米十萬石賑災,皇上下旨照準所請。我認為十萬石米數量太多,蜀道又非常難走,應當斟酌實情而後給與,所以退回朝廷。

皇上諭令宰相說:『四川西部的路途很遙遠,如果等待查報核實,恐怕已經來不及救人了,不如暫時先給他們一半好了。』我最近只做了這一件事而已。」王曉聽了之後,皺著眉頭離去。

不久,林機因病還鄉,死在福州。他的三個兒子也相繼病死,子嗣斷絕,沒有後代。林機似乎只想為朝廷節省開支,而且要斟酌實情,卻因此而傷害了百姓並導致林家絕嗣。宋孝宗竟聽從林機的話,將賑災的米糧減少了一半。須知救民是最緊要的,莫要吝惜財利啊!

體恤民疾宜寬厚

明仁宗洪熙元年,有一位使者從南京回來,仁宗問他:「你到過的地方都有什麼好的建議呢?」使者回答:「淮州、徐州、山東的人民多缺乏糧食,而地方政府正趕著要課徵夏季的稅捐,所以百姓負擔很大。」仁宗立即召大學士楊士奇,請他起草寫減免一半糧稅的詔文。

楊士奇請皇上准許他通知戶部,仁宗說:「通知戶部可以慢一點。拯救人民要緊!解救蒼生的困厄當如救火拯溺,不可稍有遲疑。因為相關部門會顧慮到國家的財政不足,必定不敢放手去做,所以賢卿暫且不要通知他們。」

說完仁宗便命中官取紙筆,令楊士奇快速書寫詔文,呈覽完畢馬上蓋上玉璽,派遣使者出發賑災。

然後,仁宗再告訴楊士奇說:「你現在可以去告訴戶部,朕已免除那些地區的糧稅了!」文武百官知道後有的說:「那地方很廣闊,其中未必完全沒有收入,也許應該分別一下,才不會濫恩。」

仁宗說:「體恤百姓寧可寬厚一些,拯災濟民要緊,難道要跟人民斤斤計較嗎?」明仁宗的做法值得稱道,他效法古代聖王,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任人唯賢,愛民如子,與後來的明宣宗一起開創了「仁宣之治」的大好局面。

史載「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

帝堯曰:「吾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阽危,憂群生之不遂。仁行而義立,德溥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唐太宗曰:「人者國之本,德者身之本。德厚則人懷,民安則國固。」

百姓的性命最珍貴,古之聖賢君子無不保民、濟民、教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把眾生的痛苦作為自己的痛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訓說:「積善餘慶,積惡餘殃」、「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因果,對於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認爲行善去惡是本分內的事。然而有人卻說,那個人行善沒見到好的際遇,那個人做惡也沒見其得禍,因此心生疑義,懷疑善惡報應。
  • 中國人的處事哲學是五千年來積累的智慧結晶,也是儒家理念的傳承與發展。然而,在儒家還沒有被人們所普遍認識的中國上古時期,古人的心中就已經有了他們秉承著的原則與操守,他們把其稱之為「道」。
  • 《易經》一卦曰「謙」,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
  • 湖南安化人陶澍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曾任兩江總督。他的夫人右手背上有一贅疣腫起,有人問起原故,夫人就皺著眉頭說:「我出身寒微,小時候經常幹活,這手就是被磨柄弄傷的。」
  • 現在中國人在黃曆新年期間見面時,互相之間經常要說的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希望彼此發財似乎成了最好的祝願。現代人如此看重錢財,在這一點上與古人在觀念上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 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體現在文字上都是有著很深刻的內涵。現在談兩個成語「聞過則喜」和「文過飾非」。前一個「聞」是聽聞的聞,後一個「文」則是文章的文。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是面對自身錯誤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 閱讀清廷康熙朝史籍的記載,有時像是站在一扇天窗,從一個新的角度洞觀世事,君王若能像康熙大帝一樣清正寬仁,帝國經濟自然富庶,社稷疆土自然遼闊。史籍的字裡行間流淌的至善盛德,使後人一覽清正仁心育化之功的厚實,所以民心安定安居樂業、享國泰平盛世壯美。
  •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滋養慰藉著朝朝代代。從「盤古開天地」、「倉頡造字」的半神文化;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到「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到「善惡因果」、「輪迴轉世」的佛家思想,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貫穿中華五千年長河。中國文化教人安天知命,順應自然,重德行善。傳統文化的內涵,通過各種典籍、史書、文學、舞台表演、說書等形式,流傳至今。老少婦孺,耳濡目染,仁義禮智信的做人理念扎根在人們的心中。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