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的起源及其在兩漢的普及(2)

【文史】漢代牛耕技術的成熟和普及

古春秋
font print 人氣: 299
【字號】    
   標籤: tags: ,

牛耕的興起和推廣,正值戰國七雄割據紛爭、勝負未定之際。秦國土地雖廣而良田少,但位置偏僻,人口稀散,文化落後,在七國中並不占優勢。秦孝公奮發圖強,以耕戰為中心進行改革。其中,牛耕又成為秦國強盛的一個關鍵因素。《戰國策‧趙策》紀載:「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於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可見秦國戰勝六國,兼併天下,牛耕起了重大作用。

西漢初年,實行「重農抑商」、「輕搖薄賦」的政策,農業生產得以長足發展,社會很快穩定下來。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漢朝出現「富商大賈周遊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榮景像,史稱「文景之治」。

文景時期,實行私人冶鐵政策,當時以冶鐵為業的人很多,富商大賈有冶鐵者,小商小販有冶鐵者,諸侯王侯冶鐵的也很多,已經能夠製造強韌耐用的鐵犁了。

但是,西漢初年鐵犁和牛耕的使用面仍很狹窄,局限於黃河中下游的部分地區。淮河以南,尤其是江南地區仍未使用鐵犁和牛耕。《漢書‧地理志下》記載:「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褥。」這裏的耕作方式不用牛耕,而是用鏟、攫、鍤等。北方此時也並未普遍使用牛耕。從考古發掘來看,至今可以確認出有西漢前期鐵犁的遺址只有一處,即山東滕縣古薛城遺址。接近於這一時期的鐵犁,發現也不多。這說明此後的鐵犁和牛耕技術得到推廣。

漢代較大規模的推廣牛耕技術有兩次:第一次是武帝末年,具體主持此事的是搜粟都尉趙過。第二次是東漢前期劉秀和中期的明帝、章帝等。

《漢書‧食貨志上》記載,趙過推廣牛耕,「率十二夫為田一牛一屋,故畝五頃,用耦犁,二牛三人,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畝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十二夫為一千二百畝,合漢畝五頃。「耦犁」有人釋為「二牛抬槓」,三人的分工是一人在前邊牽牛,一人在後邊扶犁,第三人是在轅頭的一側掌握犁轅,以控制犁頭入土的深度。也有人認為「耦犁」是二犁並耕,一牛一犁。經過趙過的推廣,「邊城、河東、弘農、三輔、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榖多。」

漢宣帝時,龔遂作勃海太守,「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簡約,勸民務農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漢書‧循吏傳‧龔遂傳》)。

平帝元始二年,「罷安定呼池苑以為安民縣,起官寺市里,募徙貧民,縣次給食,至徙所賜田宅什器,假與犛牛種食」(《漢書‧平帝紀》)。

東漢牛耕的推廣,得益於一批大臣的努力。《後漢書》記載,東漢明帝永平以前,廬江郡(今安徽中部)百姓不知牛耕。永平十三年,王景任廬江太守,首先修復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又「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闢倍多,境內豐給」(《後漢書‧王景傳》)。

東漢以前,九真地區(今越南中部)還是「俗燒草種田」。光武帝建武初,以任延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獵為業,不知牛耕。……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闢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

東漢和帝初,魯恭上疏說:「三輔、並、涼少雨,麥根枯焦,牛死日甚。」(《後漢書‧魯恭傳》)東漢中葉的崔寔說:「今遼東耕犁,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凡用二牛六人。」(《全後漢文‧政論》)

和帝永元十六年,兗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犛牛直。」(《後漢書‧和帝紀》)兗豫徐冀可看作廣義的中原地區,西漢以來這一地區應該已是牛耕地區。

漢代是中國牛耕技術的成熟時期,其使用區域也由北方逐步向南方推廣。@*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國農人逐漸利用機器耕種,加上北部與東北部人好食水牛肉,以致水牛數量大幅減少,從1980年代大約600萬頭的數量減少至目前130萬頭,面臨絕種危機。
  • 漢宣帝基於這種考慮,進一步對丞相叮囑說:「地方官如太守、州刺刺史,直接管理民間事務,他們的稱職與否,是天下治亂的關鍵。所以要求你們在選派地方官時,一定要慎重,而且必須由我親自考核。」
  • (shown)老虎見有人來了,就放下犬,過來把人撲住......
  • 東君賜來縷縷春, 山披綠甲川流銀。 冰化雪融牛耕織, 種瓜點豆待雨臨!
  • 漢武盛世後,自漢元帝以下,歷代皇帝或優柔仁若,或耽於癖好,或短祚夭壽,出現宦官、外戚先後專擅朝政,導致綱紀紊亂、吏治腐敗的亂象。西漢從輝煌強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漢,迅速走向敗亡。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 韓信打下漢室天下,享受戰果卻詭計多端厚顏無恥的劉邦,將叱吒風雲功高蓋世的一代戰神蒙上「謀反」的罪名冤死在長樂宮中,留下一段千古遺恨。
  • 她本是一位侍女,卻能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了邊境戰亂。圖為清 康濤《持節仕女圖》(局部),紙本設色,浙江省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一個身著漢服的女子,手持漢節,乘坐駟馬錦車,代表朝廷到屬國宣詔,這是幾千年來絕無僅有的一幅景象。她本是一位侍女,卻能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了邊境戰亂。後來她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遠足西域異國,功比蘇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