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什麼你總是忙個不停?

文/李奧‧巴伯塔(Leo Babauta) 陳潔雲譯

當我們貪求更多體驗、專注於獲取越多時,我們終會錯過眼前的一刻。(fizkes/Shutterstock)

人氣: 1425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越來越意識到,我總是在奔忙。

我從一件事衝向另一件事,在吃飯、速讀書籍和文章中搶時間。我總是急於完成手上的任務或項目;在做每日冥想時,也發現自己心裡不耐煩。

這是怎麼回事?一個經常寫關於「慢品生活」、「關注當下」、「用心專一」文章的人,怎麼會這麼虛僞呢?

當我寫下這些文章時,不僅是給別人的建議,也是給我自己的一個提醒。我發現這些辦法奏效,但這並不意味著我總是記得去實踐。不管怎麼說,寫下這些建議,並不意味著我是完美的。

所以,回到上面的問題:為什麼我要這樣急匆匆?我一直在反思這一點,答案似乎是我有種很貪的傾向。說是貪婪,並不是在想要發財的意義上,而是當我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時,就一再想要得到更多。

以下就是我發現自己貪婪的一些方面:

• 食物:當我享用一樣喜歡的東西時,如巧克力(或葡萄酒、咖啡、餅乾),我就想多來點,即便我已經吃了。

• 效率:當我做一件事時,我總是想再完成20件,因爲我想獲得更大成就。立即想要做好所有的事,使得我失去專注力,結果反而妨害效率。

• 知識當我學習時,我就想要掌握有關這個話題的一切資訊。我會查閱所有書籍、博客或文章,每個播客和視頻,我想要全部加以消化。我自然不可能全部瀏覽,但我想達成這一點。我會買10本書,一本本輪換著翻看,一本也沒讀完。

• 體驗:當我旅行到一個新城市時,從地標景點、餐館,到書店和博物館,我什麼地方都想去看看。這當然不可能,但我會在短短的逗留中做儘量多的安排,而且提前幾週就會開始研究、做「攻略」。

• 最大化:我會給我的一天填充儘可能多的內容——不僅僅是工作,也包括與我的妻小共度時光、運動鍛鍊、打坐冥想、閱讀、回郵件,看所有最棒的電視節目和電影,看所有的新聞網站和博客,等等,等等。

我來回奔忙,試圖全部完成,開掘出生活的一切可能。本意是好的,這說明我很珍惜短暫人生的美好。想要從人生中獲得更多,這不是壞事。不過,總是馳求更多、總是想要「最大化」,結果如何呢?就是永遠都嫌不夠、永不滿足,永遠也沒有停下來享受與欣賞。

沉迷於貪求更多、求得最大化的心態,到頭來並不能讓它滿足,而只是創造出更多的慾求。沉迷於此,無濟於事。我們能做的,只是留意這種想要更多、想要全部完成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排斥它。

屬意現在。別奔忙不休了,像欣賞事物本身一樣,欣賞它們中間的每個時刻。別想著「最大化」,而是練習放手:放下貪婪的思維定勢,放下你執迷的任何事(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做),放下奔忙的衝動。一旦你看到自己的習慣成問題,就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替代它吧,那就是:變得慷慨

變得慷慨

每當你心生貪婪,就以慷慨來替代吧。慷慨與奔忙有什麼關係?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慷慨就意味著要解囊相助,但那只是一種慷慨的感覺。

shutterstock_259429310

當我們擺脫自我中心的基點,開始轉而關注別人時,慷慨的態度就表現出來了。這種慷慨,可以簡單到給予我們生命中某一個人以全心的關注,去發現他們需要什麼,而不是專注於我們想要從人生中獲取什麼。真正試著以開放的心態留意這一刻,去理解和傾聽別人──這才是慷慨的精神核心。

當我們單獨做事時,慷慨的精神可以轉化為在每一刻都全神貫注、敞開心扉。對於那顆想多多益善、自我滿足的常人之心,這是一劑解方。

每當我注意到貪求更多、貪求一切的心理作怪時,我就開始努力實踐慷慨的精神。我轉向眼下這一刻,眼前這個人或這件事,並把我全心全意的專注作為一份愛的禮物。#

本文原載作者博客www.zenhabits.net。)

· 點閱李奧‧巴伯塔「禪習慣」系列文章中文版。

責任編輯:柯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