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聽力受損?聽至親語音練習 更益聽力復原

文/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陳潔雲 譯

針對聽力受損患者的一款軟件,致力突破助聽器與人工耳蝸的局限,讓患者聽親人的語音練習提升語音識別力。(Fotolia)
人氣: 49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對於聽力受損的人來說,最為難過的莫過於聽不清親人在說什麼。美國一項研究表明,聽最常溝通、最想溝通的至親的語音,比聽陌生人的語音更有助於聽力恢復,有助於提升語音識別力。

聽力損失又稱聽覺障礙、聽覺受損,常被誤認為是失智症或抑鬱症症狀,而它確實可使這些病症變得更糟。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南希‧泰伊—莫瑞(Nancy Tye-Murray)稱之為「隱形殘疾」。

泰伊—莫瑞是該校耳鼻喉科兼聽力通訊科學教授,她和同事們開發了一款軟件,來幫助聽力受損者提高語音識別力,並讓他們與聽力學家持續接觸。該一計劃被稱為「定製學習:聽力康復練習」(customized learning: Exercises for Aural Rehabilitation,簡稱clEAR)。

定製聽力康復練習

聽力受損會影響自我認同。無法聽到和參與日常對話,會讓人變得孤立,還會破壞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關係。」泰伊—莫瑞說,「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一直在開發軟件,以幫助聽力損失的成年人和兒童進行聽力練習,幫助訓練他們的耳朵更好地辨識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聲音。」

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受聽力損失影響的人越來越多了。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在美國,有3,500多萬成年人自述有聽力損失。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達到聽力喪失的程度,需要依賴助聽設備。

泰伊—莫瑞介紹,clEAR 軟件讓用戶在玩電腦遊戲的同時練習識別常見的單詞和聲音,其研發是基於認知心理學和人們學習外語的機制。區別於同類工具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用戶可以聽他們指定的人的語音。

「我們的計劃中包括傳統的通用聲音,但也有一個錄音和編輯系統,可訓練患者聽他們最想聽到的人的聲音——通常是配偶、子女或孫輩。」泰伊—莫瑞舉例說,患者的配偶坐下來錄下聲音樣本,經軟件進行音頻編輯後,患者即可用配偶的聲音來做訓練。

她在《言語、語言和聽覺研究雜誌》(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上發表的研究表明,比起聽通用的聲音,聽配偶的語音進行訓練,患者的語音識別力獲得顯著提高。在過去,聽力學家們曾認為熟悉的語音可能會限制患者的進步。

該軟件還可訓練患者的聽覺專注力、在嘈雜環境中的聽覺辨識力,並且適應不同的語速。

超越助聽器

「助聽器不只是放大你想聽到的聲音,一切聲音都會放大;它也不能彌補特定音頻的損失。所以,或許聲音變大了,但不一定更清楚。你必須幫助患者理解那些失真的信號。比如說,這種訓練有助於人們從擁擠餐廳的背景噪音中辨識出單一的語音。」

這項訓練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在於,每個患者都請一位聽力學家當教練,後者會監測患者的進度並鼓勵其繼續訓練。研究表明,患者希望有專業人員關心他們的受訓情況,也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鼓勵和系統指導。

泰伊—莫瑞強調,無論戴不戴助聽器、有沒有植入人工耳蝸,所有聽力損失者都可接受這種訓練。 「但是當人們聽力受損時,看起來他們是沒用心聽,但問題可能只是他們聽不到。」她說,「我們想幫助患者與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溝通。」

與該校的技術管理辦公室合作,泰伊—莫瑞和該計劃的共同創始人——醫學院研究科學家布倫特‧斯佩哈(Brent Spehar)在2016年創辦了一家公司,向患者和護理專業人士提供軟件。

本文為創用CC授權4.0文章,原載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網站,經國際大學科技研究資訊網Futurity.org轉載。譯文略有刪節。

責任編輯:茉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