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一:紂王之功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7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荒廢與淫樂之餘,紂王還做過點什麼,史書也沒有更多的記載。

在紂王離世三千多年後,甲骨文被發現了,又過了幾十年,甲骨文被破譯出來了,這些年,出土的文物越來越多了,我們才知道,紂王原是個勵精圖治的君王,中國東南部是他統一的。

紂王接過大任,身邊有箕子、比干、微子一群賢臣共同輔佐,政治還算清明,就是四海並不賓服,王朝周邊的四夷不時來侵擾一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祭祀;戎,兵戎,除了供奉神靈,武力保衛大商也是國家大事。紂王的父親帝乙,已經取得了周文王的諒解,西線無戰事,帝乙騰出手與來犯的東夷、淮夷打了很多仗,這些仗到了紂王時代接著打。

甲骨文留下了大量紂王征戰的記錄,伐盂方、伐戉方、伐四邦方等等。最花力氣的是東邊的夷族。

東夷和商王朝的交集歷史悠久,在紂王的祖先武丁帝時代,就是邊境的不安定因素,一直到紂王時代還是。人方是其中的一支。和商朝的敵對關係由來已久,紂王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武丁,就出兵打過人方,人方頑強得很,數百年來不斷被征伐,卻一直未滅亡。他們似乎不把大商放在眼裡,歷代都是進犯者。

戰爭之前要祭祀告天,結束後也要祭祀告天,甲骨文中記錄下的戰爭,以紂王在位第十年的比較詳盡。

商周的軍隊動用,必定要先行祭告於神,紂王也不會例外。

翼夷方不大出。王占曰:「吉」。在二月,遘祖乙肜(彡),惟九祀。

以上是征戰前一年,夷人來犯,帝辛告問神明的甲骨文記錄。

以下是出發的一種祭祀記錄:

image003

帝辛十年九月甲午日,紂王在大邑商舉行禡祭,「師出必祭,謂之禡」,向上神稟告商朝的軍隊將出征,大臣侯喜也一同征討夷方,這種祭祀也稱師祭。紂王並且祈求上下神祇保佑。紂王看了占卜出的兆璺,覺得是吉利的。

以下為出征前,向諸侯各國宣告夷方的罪行,宣布卜占為大吉。

image005

以下是戰爭取得勝利,俘虜了人方的首領的戰況記錄。

image006

伐夷大軍凱旋而歸,一路也要舉行告祭儀式。比如以下:

image007

近些年,中國的東南部出土了不少文物,又發現了新的卜辭甲骨,如今已基本釐清了紂王的這次對東夷之戰。

這一年九月,紂王在聖都大邑商向祖先告祭後,帶領著大部隊,從安陽附近出發,跨越黃河然後往東,一路走走停停,在沿途東國和軍事據點逗留,到達山東的前線「攸」,花費了127天,行程1420里。

在「攸」地,商軍有28天的前線作戰時間。戰果輝煌。

返程是原路而歸,花了89天,在許多地點或長或短時間地逗留。回到安陽已是第二年的七月,前後歷時近250天。

《呂氏春秋‧不廣篇》雲:「軍行三十里為一舍,故三十里有宿。」意為30里為一「舍」,軍行一「舍」而宿。紂王帶領著大部隊,去程平均每天11里,回程每天12里,走走停停。

紂王領著軍隊在停留的各處田獵。

田獵,也稱作狩獵、巡獵,也就是打獵,是當時的軍禮「大田之禮」的一項重要內容。田獵並不單純是為獵物,著眼的是訓練和常備不懈。兵士可以藉此熟練掌握各種戰術,提高作戰能力。田獵每年要進行四次,春夏秋冬各一次,稱作「四時畋獵」。用現代詞解釋就很容易懂:野戰訓練。

帝辛十五年,紂王帶著他的軍隊又有一次軍事行動,這次的行動規模也是不小。

這次戰爭要從另一件事說起。

清朝咸豐年間,山東壽張縣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銅器。它們是周朝的周武王的弟弟召公所藏,極為珍貴。其中有一尊小臣艅犀尊,器身上刻有銘文4行27字:「丁巳,王省夔京,王錫小臣夔貝,隹王來徵人方。隹王十祀又五,日。」

銘文的大意是:丁巳日,王巡視夒地的亯廟,王賞賜小臣艅夒地的貝,在十五年王征夷方的歸途上,適逢祭之時。

小臣艅犀尊(公有領域)
小臣艅犀尊(公有領域)

近些年出土了很多商周文物,帝辛十五年的另一次較大的伐夷戰役,藉由其它的青銅器銘文、甲骨文互相印證,大致輪廓也勾勒出來了。

現知有三件青銅器是這場戰爭的紀念物,還有兩件是:小子卣器,它的蓋上和底部都有銘文,大意是,乙巳日子令小子先帶人到堇地。子賞賜給二朋貝,宗子說 :賜貝是讚許嘉獎你的成績經歷。將此次的賞賜用來製作母辛的祭彝,這是在十月。是月,子命令去監視由首領統帥的夷方動靜。小子□(此處甲骨文原文即有遺失)簋,有5行34字的銘文,大意是:癸巳日,在上賞賜小子□十朋貝,命令征伐首領統帥的夷方。小子□將此次的賞賜用作祭祀文父丁的彝器,時在十四月。

將這些和出土的甲骨梳理過後,戰爭的經緯大致為:帝辛十五年,商紂王率領王師為戰鬥主力。主力從地出發,渡過黃河後,經地至湡──夷方的活動前緣,戰績不錯。

商王國的軍隊和夷方伯可能交戰於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和山東西南之間的區域。戰爭結束後,大軍的返程和往程不同,先往北至齊,再向西北經夒地回到王畿地區,到蒿地時進行了狩獵。

出征歸來,當然也是要將戰況祭告的,商紂王在祭祀時也將獵物獻祭給了上神和先祖。

古文獻也有紂王的征戰記載,東鱗西爪。《左傳‧昭公四年》有一句:「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商紂在黎地狩獵,東夷反叛了他。

同書《昭公十二年》又有一句:「紂克東夷而隕其身。」紂王勝了東夷卻因而喪身。

《韓非子‧十過》說的是:「紂為黎丘之蒐,東夷叛之。」蒐,春天的打獵活動,紂王的軍隊在黎國春獵,黎國就怒了,怒了就叛了。

三處鱗爪聚攏一處,不難看出「黎山」、「 黎丘 」其實是一個地方。這個「 黎」,西晉的杜預解釋為:「黎,東夷國名。」東夷真的讓商紂王花費了大力氣。

《呂氏春秋‧古樂》記述:「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 商朝以前,有大象為舜耕田犁地;象字在甲骨文裡,是人牽著象鼻的形狀。商朝人讓慢悠悠的紳士們入伍,在象背上坐著一路東進。

商紂王時代的甲骨裡,還有很多年代不明的戰爭。幾百年來,諸侯國和商的關係時好時壞,時叛時服。司馬遷的《史記》裡,記有商朝的六個「衰」,商紂王接過的,是個「益衰」的挑子,於是征戰也就成了他的主旋律。

征服了東夷之後,商王朝和他們如何相處?史籍和甲骨文都基本未有提及,留下一大片空白給後人猜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中國今天擁有的東方及東南漫長的海岸線,功在帝辛。

周朝初期,商朝遺民和周室三公聯手反叛,他們的盟軍是東夷,看來商朝人與東夷的關係應當不錯。近年來,地處東夷的山東發現大量商族人的銘文銅器,揭開了一部分謎底:商王朝曾派駐商族人直接管理東夷。

順便說一句,帝辛那位著名的、被狐狸附體、禍國殃民的妖妃妲己也是他的戰利品。#

參考文獻:

1.《商代史九‧商朝的戰爭與軍事》
2.《宋史‧禮志》
3.《帝辛十祀征夷方與商王巡狩史實》
4.《周禮正義》
5.《國語》
6.《韓非子》
7.《甲骨文釋義》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不小心就踩在帝王身上的殷墟,小屯村是它的中心,著名的商朝宮殿宗廟都在這裡,1975年,中國的「農業學大寨」年代,這裡的土地也要開荒造田。考古專家聽說了這個消息,就搶在造田之前把村子西北的高崗地探查了一遍,結果就找到了殷墟唯一一個從未被盜過的商代大墓。
  • 武丁的王位傳給了兒子祖庚,祖庚不幾年就去世了,他的弟弟祖甲繼位,祖甲沒有管好自己,連累父親創下的基業受損,《史記‧殷本紀》中說了原因:「帝甲淫亂,殷複衰。」帝甲的後幾世乏善可陳,除了紀年,其它不見於史。
  • 武乙死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文丁,文丁的名字有幾個版本,《史記》叫他太丁,甲骨文裡他是文武丁,他的名字叫托,多數古籍稱他文丁。
  • 帝乙的王位由小兒子繼承,沒有讓大兒子繼位。大兒子名叫微子,小兒子名叫受德,也叫受,這兩個兒子是一母所生。不同的是微子出生的時候,他們的母親還是偏妃,生下了兩個兒子微子和中衍後,母親被立為正妻,之後生下的是受德。
  • 末朝的帝王不好當,紂王的父親帝乙留下一個夷亂未平的王朝,他王椅還未坐穩,異常的天象已經出現了,越到後來越嚴重。
  • 紂王出名的,是他的耽於享樂和昏庸,《史記‧殷本紀》是這樣記載的:「他喜歡酒、淫靡的音樂,迷戀女人。尤其寵愛妲己,唯妲己的話是從。於是,他要樂師涓作新的用於享樂的曲子、華麗誇張的舞蹈。他加重賦稅,用來充實鹿台的錢財和鉅橋儲存的糧食。他多方收集狗馬和奇玩,將這些充滿了宮廷。他擴建沙丘和花園樓台,捕獲很多飛禽走獸養在裡面。他侮慢先祖和神靈。他整日在沙丘玩樂,在池裡灌滿酒,把肉掛得像林子,叫男女脫光衣服相互追逐,通宵飲酒取樂。」
  • 商朝滅亡了,「商」人們繼續活下去。商族的貴族姓氏「子」,在三千多年的歲月裡,據說繁衍出了一百多個姓氏。
  • 談中國的古文明,國粹青銅器一定不會被遺忘。夏商周三代至秦漢被視為中國的青銅器時代 ,商朝處於青銅器時代從上升至鼎盛的階段,商朝的青銅器,很值得一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