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成語數來寶

「一元復始」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

作者:容乃加
冬至,由剝而復一元復始。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44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成語「一元復始」對應冬至節,隱含什麼寓意?其道理可從《易經》的智慧中得到解答。

冬至是黃曆十一月中氣,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天的「中點」;從《易》六十四卦的對應來看,冬至之卦為重卦〈復〉卦。

重卦〈復〉卦(地雷復)的卦象為坤上雷下,乃雷藏地下之象。雷卦初爻是陽爻,上為二陰爻;坤卦是三陰爻。〈復〉卦六爻,即一陽爻在下,五陰爻在上,寓意生命躍動的生機藏在地底下,等待春天復甦。

〈復〉卦對應冬至,《大戴禮記‧夏小正》說:「日冬至,陽氣至,始動……」,「陽氣至」就是卦象初爻為一陽爻所顯現的含意。古人說「冬至一陽生」也是這個易理。《漢書‧五行志下之下》也說:「冬至陽爻起初,故曰復。」「復」具有返回的意思,冬至就是陽氣循環返回起點(初爻),寓意天地間又到了萬象更新的起點。

明憲宗 冬至一陽圖。(公有領域)

從64卦順序來看,〈復〉卦接在〈剝〉卦(重卦山地剝)之後,所以有「由剝而復」之說。「由剝而復」又顯示一種人生的哲理,道理也是顯現在卦象中。剝卦為上一陽爻和五陰爻組成,〈復〉卦為下一陽爻和五陰爻組成。「由剝而復」顯示陰陽循環恆常不變的理則:陽氣衰微之後,由上轉入地下復生,象徵陰陽循環再回到起點,代表新生!

由剝而復的易理。(容乃加 /大紀元)

古人傳下來的成語「一元復始」就是從這個「由剝而復」的卦象而來的,寓意萬象更新。古人為何賀冬至不賀夏至?道理就在於此,冬至到了,陽氣返回,天地一元復始,萬象將更新,所以古人在嚴寒中歡慶迎冬至!而夏至雖然是盛夏之節,然而也是陰氣起的時點。東漢蔡邕《獨斷》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唐代杜佑《通典.禮三十八》也說:「日長則賀(*冬至),君父道也。下慶上會,情交節也。日短則不(*夏至),臣子道也。」中華文化觀察天地之理入微而深遠。

在上古的周朝,在冬至日,天子率百官舉行大祭,祭祀天神、地神、祖先和八神(八蜡,後代稱八臘);地方祭祀社稷;家家戶戶祭神、祭祖。[1]從上到下,普天下懷著敬畏、感恩之心過了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迎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新年。[2]

冬至到,一陽歸來,萬象更新還會遠嗎?從此日往後,陽氣將慢慢發展強盛,萬物就會越來越舒展,前程越來越光明。

註:
[1] 周代冬至祭天神、祭人鬼,見《周禮‧春官宗伯》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又杜佑《通典》:「有虞氏冬至大祭天於圓丘,以黃帝配坐」。
[2] 上古的周代、秦代曆法,把冬至當作新年的開始。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端午節的到來,中華古人也啟動了「五瑞」剋「五毒」的防疫保健、夏令衛生行動。你知道「五瑞」、「五毒」各指什麼嗎?
  • 思慕深深!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不知道當初《詩經.採葛》詩人選用葛、蕭、艾這三種是否別具深意?採葛、採蕭、採艾對應的事情大小不同,耗時長短也都不同。
  • 九月九日稱「重九」、「重陽」、「重陽日」,是「喜氣陽陽」的好時光,但也有「陽九之厄」。想起重陽佳節就想起插茱萸的習俗和故事,傳承久遠。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