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再讀「杞人憂天」 看列子的末日觀

作者:俞元
示意圖。(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7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杞人憂天」的故事眾所周知。可是,歷史上為什麼只有杞國人會憂天呢?世界有沒有末日,現代科學家是怎麼看的?古代哲學家是怎麼想的?道家大拿——列子又是怎麼說的?

歷史上的杞國非常小,司馬遷編史的時候都懶得詳述。然而杞國人出身高貴,國君是大禹的後裔。杞國人的生存能力也超強,歷經夏、商、周三個朝代,在周邊大國的不斷侵擾、攻打下,流離遷徙,輾轉存活了一千五百多年!這簡直是奇蹟,周朝才八百年歷史呀!直到戰國時期公元前445年,杞國被楚國吞併。

杞國最初在今河南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新泰一帶,與古時的魯國接壤。躲過人禍的杞國,在這裡卻遭受了滅頂之災。公元前687年四月的一天夜晚,天空中看不見星星,杞國人預感到大事要發生了。忽然,光芒耀眼的流星如暴雨般從天而降。半個杞國被砸毀,處處可見焚燒的房屋,大火燒了三個月。

流星雨示意圖。(Jorge Guerrero/AFP/Getty Images)

這段故事在《左傳‧莊公七年》中有記載。在今天河南杞縣廣為流傳的幾個傳說中,都提到了杞國下過隕石雨,大地被砸出許多大坑……距山東新泰市區15公里的高西村——當年杞國與魯國的南部交界地帶,村外一座土山頂上有一巨型水坑,專家考證認為是隕石爆炸造成的。

杞人的祖先是大禹直系後裔,杞人對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傳說不會陌生。傳說中的天塌天漏,加上親身經歷的隕石雨,更加深了杞人對「天塌」的恐懼。有一位杞人逃到其它國家後,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擔心再次遇到「天塌地陷」的事情。

同時代的列子,將杞人的故事寫到《列子.天瑞》中。接著列子寫了一個好心人,開導杞人說:天上的東西由「氣」積聚而成,即使下墜也不會傷人;而地是「土塊」積聚而成,你整日在上面走動生活,它也不塌陷。杞人聽了很高興,不再擔心天塌地陷了。

我們絕大多數人了解的「杞人憂天」就到這裡了,人們認為列子借這則寓言,諷刺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天下無事,庸人自擾。其實,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後面還有兩層精采的內容呢。

科學家指出﹐暗能量是造成宇宙天體劇變的主要原因﹐暗能量可能和另外空間有關。(NASA)

好心人的解釋對嗎?古代的哲學家、崇尚道家思想的長廬子出場了。他笑著說,「雲霧、風雨呀,是氣在天上積聚而成。山木河海呀,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積聚而成。天地是宇宙中的一個小物體……終究會毀壞的,怎能不擔憂呢?」

長廬子的認識正確嗎?現在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是造成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推手。

宇宙膨脹速度越來越快,導致時空結構無法使宇宙物質聚集在一起。最後就像充氣過足的氣球,一下子爆炸了。從這一點上看,兩千多年前長盧子的認識與現代科學的終極看法是一致的,宇宙有末日!

可是,列子聽了長盧子的話後,竟然仰天大笑!難道他的認識比現代科學還高?!接著他講了一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他先說,說天地會崩壞的人是錯的,說天地不會崩壞的人也是錯的,「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又說「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最後說「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宇宙到底有沒有末日呀?他不知道,因此他不害怕。他是無知者無畏嗎?

日月星辰會毀滅,「道」會生出新的星球,猶如人的新陳代謝,循環往復。圖為宇宙星系。(NASA繪圖)

列子是與老子、莊子齊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天瑞篇》闡述的是列子的宇宙觀,他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始有終,唯有「不生不化者」——「道」,才能夠循環往復。這與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致的。

列子的層面,他在談論「道」,日月星辰會毀滅,「道」會生出新的星球,猶如人的新陳代謝,循環往復。新生的無法知曉逝去的,死去的不能知道未來。但我已經得道了,毀滅不毀滅,與我有什麼相關呢?

長盧子與現在科學家認識到:物質構成的宇宙終究會毀滅,它是有末日的。而列子看到了孕育宇宙萬物的「不生不化的道」,他認為「道」是永恆的。@*#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列子‧湯問》中有篇寓言故事,年近九十的愚公想要挖平擋在門前的兩座大山。他率兒孫三人上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一年往返一次。鄰居有個七八歲的孤兒,蹦蹦跳跳跑來相助。河邊有智叟嘲笑說,愚公剩餘的歲月連草都動不了,如何挖動山?愚公說:「我們家一代又一代,子子孫孫無窮盡,怎麼挖不平山呢?」智叟無語。山神聽了,趕緊向天帝報告。天帝感念愚公的誠心,命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愚公出行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 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呂蒙出生寒門,目不識丁,後來卻成為東吳四大都督之一,最後兵不血刃智取荊州,活捉關羽,名震天下。他的畫像被放入祭祀姜子牙及歷代名將的武廟。
  • 說到「坐井觀天」,人們便會想到莊子寓言中那隻坐在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大海之浩瀚、天地之高遠,卻沾沾自喜。現在多用來諷刺目光狹隘、自以為是的人。其實坐井觀天還有一個傳說,講的是古人觀測天文的故事。
  • 把粗粗的鐵杵磨成一根針,沒有人會做這樣的傻事!大家都知道鐵杵比針值錢,一個鐵杵能換回許多根針,為啥還要幾十年的光景去磨鐵杵呢?其實李白和真武大帝看到磨針的老婆婆,她們不是人,是神!她們只不過用磨針這種方式,點悟一下修煉中的人。
  • 說到「孺子可教」的典故,很多人腦海裡會浮現一個年輕人在橋上給老人穿鞋的畫面。大家有沒有想過,橋上人來人往,為什麼老翁單獨叫張良去撿鞋呢?為什麼他給老人穿上鞋後,老人二話不說就離去,過一段時間再回頭過來說張良「孺子可教也」?為什麼老人不當時給他兵書,三次讓他「五日後再來」呢?道家講「師父找徒弟」,這段故事環環相扣講述了老翁如何考察張良的品行、資質和悟性,最終選定張良做徒弟的過程。
  • 許由拒受天下,穎水洗耳,流芳百世。堯帝封他「箕山公神,配食五嶽,後世祀之」;莊子把他描述為神人;《前漢書》列他為仁人;後世視他為隱士鼻祖。也有不少人,認為許由是小隱之人,洗耳之舉乃裝逼僑情;「詩佛」王維認為他「病物者自我」,還不夠格做一個曠達的人。那麼許由到底是怎樣的人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什麼樣的牛犢不怕虎?一類是沒見過老虎、沒被老虎咬過的牛犢;另一類是名不經傳、還沒展現強大實力的、沒被老虎重視的「牛犢」。面對老虎,兩類牛犢,兩種命運。
  • 《莊子》中有則寓言:黃帝在崑崙山遊玩,返回後發現玄珠(比喻「道」)丟了。黃帝為什麼在此時丟失玄珠呢?為什麼他派遣智慧的「知」去尋找也找不到,派明察秋毫的離朱出去也找不到,派能言善辯的喫詬出去也找不到,而派沒有智慧、無明目、不善言辭的象罔出去,卻找回來了呢?最後他找到的玄珠和丟失的玄珠有什麼不一樣嗎?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