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築.亭臺樓閣

名詩文寄山水 輝映岳陽樓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10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天下好山水,必有樓臺收。山水與樓臺,又須文字留。」清代文人尚鎔的這話,道出了名山勝水與才子佳文連袂攜手,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的美妙。

中華名樓個個都有山水、好樓臺,更有好詩文添神采。位於巴丘山下的岳陽樓盡收洞庭、長江和君山勝景,又有好詩文輝映。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中華名建築的神采。

千古名樓岳陽樓現今的模樣。(Alexsandie/commonswiki )

巴丘勝樓覽洞庭

岳陽樓位於文化古城岳陽(巴丘),西瀕浩淼的洞庭湖,與湖中君山島對望,北有綿延幾千里的長江。登上岳陽樓遠眺,江湖上煙波無垠,山水間波光雲影,或晴或雨氣象萬千。

岳陽樓的臺基起造於三國時期,是東吳都督魯肅駐守巴丘(又名巴陵、岳陽)防禦關羽攻城時修建的閱軍臺,作為訓練水師之用,這是岳陽樓的前身;到了南北朝時作為巴陵城樓。南朝詩人顏延之與朋友登「巴陵城樓」,歌詠岳陽清淨山水、洞庭水曲處處清暉,留給後人「清氛霽岳陽,曾暉薄瀾澳」的印象。到了盛唐時「岳陽樓」的名聲才傳開。

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字說之)貶謫為岳州刺史,州府所在地在今天的岳陽縣。他很喜愛臨洞庭湖眺望,據說他招聘名工巧匠擴建樓閣;他的詩《岳陽早霽南樓》有這樣的詩句「山水佳新霽,南樓玩初旭」。「巴陵一望洞庭秋,心随湖水共悠悠」撫平他心中的愁悶。 [1]

唐代岳陽樓的主樓是方正的三層樓宇,樓高、邊長都超過五米,周圍連著副樓,典雅不凡。不過現存的文獻中,已經看不到唐代的岳陽樓圖了。現有最古的圖,該屬五代前蜀李昇的岳陽樓圖(如下圖),圖中可以看到重檐歇山頂的主樓在副樓的陪襯下矗立於山水間,方方正正、巍峨高聳。

前蜀 李昇 《岳陽樓圖》 (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唐宋名詩好文 輝映山水樓台

唐代

唐朝乾元二年(西元759年)秋季,李白經過岳陽,與友人夏十二南遊洞庭湖,作了這首《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從此「岳陽樓」之名傳了開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向*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迴。
(*向,一作「逈」)

詩仙筆下的山水景物充滿情感,在岳陽樓上「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雁兒幫人解憂,好景讓人舒放,「情中含情,飄飄欲舉」。李商隱的名句「欲爲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隱隱泛著一樣的情致。

詩聖杜甫也有《登岳陽樓》詩: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詩意氣象宏放,涵蓄深遠。古今都讚詩聖胸中氣吞雲夢洞庭,雄渾絕代。[2] 杜詩《登岳陽樓》映照洞庭湖,又把好景與胸襟推上層樓。

宋代

宋代留下了郭忠恕的《岳陽樓圖》卷裡的洞庭湖真是煙波浩淼,湖邊上,城牆護衛著岳陽樓和湖中的君山對望,氣勢有過之而無不及。莊嚴富麗的十字脊歇山頂非常特出,加上環樓廊柱欄杆的丹漆,讓岳陽樓的氣勢更是恢宏不凡。宋代詞人張元幹寫「浩蕩山河影,偏照岳陽樓」,應合了這畫的氣勢,讓人印象深刻。

宋代 郭忠恕《岳陽樓圖》卷。(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范仲淹 岳陽樓記

宋仁宗慶曆五年春,滕宗諒(字子京)因被誣告濫用公款而謫守巴陵郡。滕宗諒的政績卓著,次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也重修擴建了岳陽樓,並在樓上刻下了唐代和當時宋人的詩賦名作。

滕宗諒心想,好山水要有好樓臺登高好覽景,好樓臺又要有文字註腳才得久存——「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所以他就想請一位「雄才鉅卿」共襄「勝」舉,於是他找了同門好友范仲淹幫忙。

當時,人在鄧州的范仲淹應他的邀請,寫下的《岳陽樓記》,真是激盪了後世人心,在知識分子的心中形成共鳴。范仲淹讚岳陽樓盡收巴陵洞庭湖勝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3],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然而大自然有陰有晴,有風也有雨,陰晴之變,感人深刻——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會讓人感極而悲;春和景明、一碧萬頃又讓人心曠神怡。而處在這自然之中的人能否超脫於物象變化之外呢?范仲淹內心有迥然不群的洞察。

天地之中,誰能超然於自我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來寵辱加身都不喜不驚,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一句千秋名言,雷霆萬鈞,破空長響,成了讀聖賢書的知識份子的精神楷範。這千秋名句,就是啟迪後人的「岳陽樓」的精神,而范仲淹的一生捨己為天下人,以「文正」矗立範式豐碑。

元明清三代 岳陽樓之暉

元代

夏永《岳陽樓圖》畫出晴空下洞庭水波淼遠,「岳陽樓觀倚晴空,樓外君山指顧中」,景緻奇絶。

岳陽樓臺矗立在高大的城墩上,和五代時的建物形制很類似,而略顯長方形。中央主樓為二層重檐歇山頂,旁邊副樓是一層歇山頂樓閣。各脊頂上的點綴:正脊上的吻獸、垂脊上的垂獸、戧脊上的戧獸和仙人走獸等等玲瓏巧妙。

元代 夏永《岳陽樓圖》。(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代

明代時的岳陽樓形制和歷代的有顯著的不同,從現存的明代中期宮廷畫家安正文所畫的《岳陽樓圖》來看,六角形的岳陽樓玲瓏富麗,攢尖的屋頂、米字形起脊歇山頂美侖美奐,脊上裝飾物琳瑯滿目。樓前有迴廊相接,步徑通幽;接水一方入口有碼頭的牌坊,下有石砌泊岸的臺階,從這裡可以坐船遊湖,與天地共航,「蕩槳遡流光,登望八荒;江山出圖畫,天地入舟航」。

明代 安正文《岳陽樓圖》。(公有領域)

清代

從嘉慶年間《巴陵縣志》岳陽樓圖來看,清代的岳陽樓是個建築在城臺基礎上的建築群,除了三層樓的主樓,還配有二層樓六角的仙梅亭,兩旁各有類似四合院的房舍。洞庭湖上煙波蕩漾盡入樓中來。是否您也感受到「濛濛雲氣開南極,浩浩江流作楚聲」的氣勢?

清代 嘉慶九年(1804年)《巴陵縣志》岳陽樓圖。(公有領域)

天地賜給人好山好水,好詩好文收好景,好景收在仁者之心,瑰麗持久。登樓覽景,離塵息慮,總能找到一點生命的感悟!走到這「湖闊兼雲霧,樓孤屬晚晴」的時節,如何珍惜天地的賜予?代代「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好詩文,輝映著岳陽樓,就在引領人深入去悟出自己胸中的乾坤。

參註

註[1]  張說的詩吟:「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峯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張說之文集‧卷六》)

註[2] 杜甫《登岳陽樓》一詩中展放氣吞洞庭的氣概,古今詩評拍案叫絕。
《後村詩話》說:岳陽城賦詠多矣,須推此篇獨步,非孟浩然輩所及。
《瀛奎律髓》:岳陽樓天下壯觀,孟(浩然)杜(甫)二詩盡之矣。
《詩藪》:「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壯語也,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象過之。
《苕溪漁隱叢話》引《西清詩話》云: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皆見稱於世。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子美(杜甫)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杜甫)胸中吞幾(個)雲夢(古代洞庭湖的名稱)也。

註[3]  浩浩湯湯也作「浩浩蕩蕩」。

@*

璀璨中華文化待續-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幾千年歲月的滌蕩,黃鶴樓「天下第一樓」的地位屹立不搖!黃鶴樓矗立在浩湯長江之上的雄渾俊姿,如黃鶴展翅的律動之美,是視覺上一絕。此外還有什麼絕妙之處?
  • 鸛雀樓為何能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四大名樓之一?沈括薦賞登鸛雀樓三大名詩,氣象各是不同,各有何所長?想像黃河中矗立著壯觀奇巧的鸛雀樓,奔騰的黃河水、高遠的鸛雀,烘托鸛雀樓的高遠氣象。知道鸛雀樓和黃鶴樓有何相似之妙處嗎?
  • 晚王勃一世紀的韓愈從小就心慕滕王閣盛名,他讚滕王閣臨水觀景之美「瑰偉絕特」,在江南「獨為第一」。滕王閣是江南歌臺舞榭,規模富麗桂殿蘭宮,規模有多大呢?
  • 好山水、好樓臺、好文收!唐才子王勃在滕王閣的勝宴上一氣寫就長序《滕王閣序》,視野宏大、博古繫今,序後短歌詩情富麗流暢、氣概蕩氣迴腸,讓滕王閣的盛名遠播,成了江南最早成名的觀景名樓,久久吸引後代之心。
  • 風度翩翩的貴公子,腰間總是垂掛著長長的玉佩;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行走之際也是環佩叮噹,如聞清樂。它們代表了古人穿戴方面的又一重要品類——腰飾。
  • 回顧中華建築中的亭臺樓閣,典麗瑰偉數不勝數。觀光賞景的樓閣、啟示人生的教化亭臺、傳承文化的藏書樓閣、巧技偉構皇宮亭臺樓閣、萬夫莫開的關塞城樓、鐘鼓樓和佛道寺院樓閣。多少朝代的輝煌、多少文明的精神,都典映其中。亭臺飛簷幾度勾留風雲;樓閣軒窗來再連繫古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