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盛唐之音千古傳誦 (上)

樂天、如意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14日訊】

大唐詩

唐詩包涵了大唐的一切!揭開《全唐詩》的第一頁,赫然入目的第一句唐詩「秦川雄帝宅,涵谷壯皇居」出自唐太宗之手。唐太宗不僅奠定了大唐帝國三百多年繁華的基石,同時一掃先朝詩詞的靡靡之氣,為唐詩打開了一個雄渾閎闊風骨神逸的全盛時代。由淺易的「床前明月光」起,一直寫到友誼愛情、田園山水、大漠邊關、生離死別,以及整個唐朝的歷史演進,詩句優美,婉然動人。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大,下有綠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初唐四傑

在高宗到武則天初年,詩壇開始興旺,並有「以文章齊名天下」的初唐四傑,為詩道首開先河。他們「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人分別為王勃、駱賓王、楊炯和盧照鄰。

王勃的《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首先將人引入唐詩美麗如畫的境界。他的送別詩一反悲傷的常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感情真摯,豁達動人。

公元684年,唐室大亂,武則天篡權。此時的駱賓王身處揚州,他誓死效忠李唐,與李敬業(名將李績之孫)籌備起兵救國勤王,並親筆起草了氣勢磅礡的《討武曌檄》,勾起天下人民忠烈的愛國之心,其文提到:

武則天迫害忠臣長孫無忌乃「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並用「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去描寫武則天親夫唐高宗剛死,墳土未乾,唐中宗就被廢。

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天下。」作結,充滿天下必歸李唐的決心。

相傳此檄文傳入京師,武則天看後竟然大讚駱賓王才華出??,嘆不能攏絡為己用。後來義軍戰敗,一說駱賓王被殺,另一說他落髮為僧,不知所終。

狂歌客 入楚來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如此千古絕唱誰人所作?陳子昂也!一首《登幽危b台歌》吹響了盛唐詩壇的第一聲號角,將時空推至遠古的洪荒,那與生俱來的孤獨與悲愴令人感到生命在浩宇中的渺小,無盡的寂靜曾觸動多少紅塵中人「我是誰?我從何而來?」的哀傷。(待續)
U◎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 四月十三日,請到享有口碑的南密西根中文學校文化講座老師楊國雄博士,主講台灣歷史:由眾說紛紜的史前講起,繼續探討枕戈待旦的明鄭時代、打殺爭奪的清朝時期、國際競爭的荷蘭時代、殖民地的日據時代、勵精圖治的民國時期。楊博士將從人文歷史的角度,細述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家長和學生將一同受益。
  • 唐朝至武後臨朝時,奸佞小人滿布朝中,這時的宰相狄仁傑能夠在相位上,以身作則,堅守大臣之道,應是大唐能夠屹立不搖的原因之一。這裏講幾個狄公的小故事。
  •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中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早在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反映,“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而《离騷》中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露秋菊之落英”,則反映了當時的餐菊習俗。重陽節在漢代就有了丰富的民俗活動,劉歆《西京雜記》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三國時曹丕《与鐘繇九日送菊書》中說:“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中國古代丹家認為,黃金白銀是能由其它物質變換而成的,這種物質變化其實就是現代高能物理學裡的元素轉換……
  • 澎湖縣東、西吉嶼附近海底,最近經潛水專家、業餘水下考古愛好者勘查,發現人為古石牆遺跡,再度引起國際間水下考古文明界矚目。中華水下考古學會召集人謝新曦認為,若能結合海洋風情及人文歷史,配合水下古文明遺跡的發現,將可以朝觀光方向發展。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晚明時期,若論文學燦然之鄉,首推江南形勝;而江南詩書風雅之家,又以「午夢堂」文學家族為代表。情深意篤的沈宜修、葉紹袁夫婦,詩意地棲居塵世,撫育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兒女。葉家的三小姐葉小鸞,更是一位神仙般的妙齡才女。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