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歲寒三君子」

作者:智真
梅開在百花之先,歷經嚴寒,報送春訊,被譽為「東風第一枝」。(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99
【字號】    
   標籤: tags: ,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人們一直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君子」。在北風凜冽、萬物凋零的時候,它們迎風傲雪,堅韌不拔,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視為高潔和氣節的象徵。

松四季常青,它質樸、莊重的個性給人以祥和持重的感覺。它生機盎然,追求陽光,有一股文天祥《正氣歌》所云「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的浩然之氣。而震盪山谷的松濤聲,讓人感受到一種堅毅和持久。

古人以歲寒比喻亂世,松柏比喻君子。何晏說:「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論語注疏》)指君子的品格就如同松柏一樣,雖身處亂世逆境,但不為物惑,不改初衷,始終道心堅定。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竹子不怕寒冷,也不懼炎熱,冷熱起伏,只會使它顯得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劍拔十尋,枝摩蒼天。人們把竹人格化,以竹比德,身體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文人們寫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朝鄭燮《竹石》)、「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宋朝徐庭《詠竹》)。把竹子的清雅比為君子的文明有禮,貞潔視為自尊自愛,心空表現為寬容、虛懷若谷等,這些都是古代君子具備的基本品質。

梅開在百花之先,歷經嚴寒,報送春訊,被譽為「東風第一枝」。人們欽佩它堅強高潔的品格,「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清朝律然《落梅》)。它志向高遠,卻淡泊寧靜,香飄人間,「清氣滿乾坤」(元朝王冕《墨梅》)。它不隨波逐流,始終保持潔淨的身心,喚醒萬芳迎接春天的到來。

梅花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給人以立志奮進的鼓舞,使人看到希望,看到春天的無限生機。

松、竹、梅以其不懼風雪的傲然風骨,為世人展現出高風亮節。它們之所以能感動中國人,是因為人們對正人君子高尚品格的推崇,是因為人們心中都期盼著溫暖、光明的春天,期盼著美好、真實和永恆。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